三湘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李雅雯 王莎莎 鄧佳翼 龔靜芸
「一床難求」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醫院和患者。為破解這個難題,全國多地醫院探索試行「共享病床」——打通各科室,醫院哪裡有病床,患者就住在哪裡,讓全院床位成為流動的共享資源,減少患者入院等待時間。
湖南省兒童醫院目前正在實施該政策,具體如何操作?患者體驗感如何?有哪些可行性?1月3日,三湘都市報記者進行採訪了解。
不用等床,2月齡寶寶得到及時救治
「孩子太小了,咳嗽起來停不住,好嚇人。一到醫院就安排了病床,護士說是『共享病床』,我覺得這個政策蠻好。」1月3日,湖南省兒童醫院疑難綜合病房,市民羅秀娟(化名)正在照顧2個月的寶寶。
兩天前,寶寶突發咳嗽,且癥狀比較嚴重,羅秀娟趕緊帶著孩子到了湖南省兒童醫院。經過醫生的檢查,孩子被診斷為陣發性非痙攣性咳嗽,需要住院進行治療。
當時,醫院急診綜合病房床位「爆滿」,無法及時給寶寶安排床位。醫生考慮孩子年齡較小,不宜頻繁出行,為此通過醫院「共享病房」,將孩子從急診綜合病房調劑到了疑難綜合病房進行住院治療。
目前,患兒已經接受了系統的治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羅秀娟非常滿意,不用等床位 ,寶寶及時得到了對症治療。
「專科相近」科學調劑,提高床位使用效率
為緩解住院難,我國已經持續擴容病床數量。最新統計顯示,全國共有床位1017.4萬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已超過部分發達國家水平。
為何仍有「一床難求」的問題出現?有調查顯示,問題的主要癥結之一是「忙閑不均」。在醫院病床供不應求的背後,不同科室的病床使用存在不均衡現狀,各有各的「高峰低谷」。
在傳統的住院制度中,每個科室的患者都需要在對應科室的住院區進行住院治療,這一限制導致了在發病高峰期時,床位十分緊張。
為了緩解這種情況,湖南省兒童醫院創新推出「全院一張床」的服務模式,在床位緊張的情況下,醫院會按照專科相近,樓層相鄰的選擇,科學收治患兒。通過這一服務模式,不僅有效提高了床位的使用效率,還讓患兒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目前醫院『共享病床』已對內科全面鋪開,下一步將進行全院覆蓋。」湖南兒童醫院病友服務中心主任王幸介紹,該政策在醫院已經試點實施一年,總調劑千餘人次。
創新「全省一張床」模式,滿足個性化床位需求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共享病床」的同時,湖南兒童醫院作為湖南兒科醫聯體牽頭單位,還創新搭建「全省一張床」的服務模式,兒科醫聯體成員單位的醫務人員,可直接開具湖南省兒童醫院的床位,切實讓基層老百姓及時享受到省級醫療資源。
王幸表示,從前的住院流程需要先就診與填寫住院申請、辦理住院手續,接著再等待床位的安排與入住,這一些煩瑣的步驟讓很多家長根本等不及。
為進一步改善這一情況,醫院還加強了信息化建設,開通「一鍵入院」到「病床服務」,患兒家長只需要在手機端即可一鍵預約床位,並辦理好入院手續,還可以像高鐵選座一樣,選擇個性化床位需求。
延伸:「共享病床」要確保醫療質量不打折扣
除了湖南,目前北京、福建、重慶、海南等多地醫院,紛紛開始推行「全院一張床」模式,打破傳統病區間的床位界限,將全院病床作為共用資源,通過統籌調配實現床位利用最大化。
「全院一張床」管理模式是對就醫程序的流程再造,背後是服務觀念的轉變和管理效能的提升。相關專家表示,「共享病床」要確保醫療質量不打折扣,「醫生跟著患者走」是關鍵。患者調配到其他科室的病床,負責治療的仍是原科室醫生。護士經過針對性培訓,也能夠勝任護理任務,並朝著全科護理的方向發展。
據了解,部分醫院成立了緊急醫療救護快速反應小組,「共享病床」一旦出現危急重症病人,能確保及時、規範進行急救治療,這些都是沉澱下來的便民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