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吞魚刺竟致小腸穿孔?醫生提醒:出現這些癥狀,必須立刻就醫

2025年06月13日15:30:15 健康 9275

王叔叔在家吃魚時,不慎吞下一根魚刺。起初只覺得胃部隱隱作痛,他並未在意。誰知到了深夜,突然出現劇烈腹痛,肚子硬得像石頭,還伴有噁心嘔吐。

家人急忙將他送往平江縣第一人民醫院,經檢查確診為小腸穿孔,醫生在手術中取出了那根兩頭尖尖和牙籤一般長的魚刺。這場因一根魚刺引發的危機,讓全家人都驚出一身冷汗,差點釀成大禍。

在胃腸外科,每年都會有多例因異物刺穿消化道的病例,而這些導致穿孔的元兇可謂五花八門。

哪些食物是穿孔「元兇」?

在胃腸外科急診中,消化道穿孔是常見且兇險的急腹症。尖銳硬物是最危險的致病因素:

1、禽類骨頭:魚刺、雞骨、鴨骨易卡在食管三個狹窄處(入口、主動脈弓交叉處、食管與胃連接處)。

2、尖細果核:比如紅棗核兩端鋒利,可能刺穿胃腸道。

3、堅硬食物:帶殼瓜子、未嚼碎的堅果碎也會劃傷消化道。

此外,黏性食物同樣暗藏風險。年糕、湯圓、粽子等不易消化,在胃腸內形成團塊後持續壓迫管壁,可導致局部缺血壞死,最終引發穿孔。

消化道穿孔為何如此兇險?

人體消化道管壁由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構成,尖銳異物持續刺激會逐步穿透這些結構。一旦穿孔發生:

1、化學性腹膜炎:消化液、食物殘渣流入腹腔,引發劇烈腹痛;

2、感染性腹膜炎:數小時後細菌大量繁殖,加重炎症反應;

3、異物在腹腔內移位,可刺破下腔靜脈引起大出血,刺入肝臟,引起肝膿腫,導致膿毒血症甚至休克

典型癥狀

突發刀割樣腹痛、「板狀腹」、噁心嘔吐,嚴重時可發展為感染性休克。

發生穿孔該怎麼辦?

若誤吞危險食物後出現上述癥狀,必須立刻就醫!醫生會通過以下檢查明確病情:

1、腹部x線:觀察是否存在膈下遊離氣體;

2、腹部ct:精準定位穿孔位置;

3、胃鏡/腸鏡:直接查看病變情況。

特別提醒:喝醋軟化、飯糰吞咽都是錯誤做法,反而會讓異物越扎越深!

如何預防消化道穿孔?

預防永遠大於治療!日常生活中建議:

1、細嚼慢咽:進食時充分咀嚼,避免狼吞虎咽;

2、謹慎選食:老人和兒童盡量選擇刺少、易咀嚼的食物;

3、科學處理:吃魚、啃骨時仔細挑刺,發現卡刺立即就醫;

別讓一口美食變成健康危機,多一份謹慎,就能少一份風險!

誤吞魚刺竟致小腸穿孔?醫生提醒:出現這些癥狀,必須立刻就醫 - 天天要聞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平江縣第一人民醫院 李純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東營市廣饒縣中醫院讓「中醫生活化」走進萬千百姓家 - 天天要聞

東營市廣饒縣中醫院讓「中醫生活化」走進萬千百姓家

為進一步弘揚中醫文化,推動中醫藥知識深入基層,近日,東營市廣饒縣中醫院組織開展「中醫生活化」系列活動,通過走進社區、鄉村、機關和企業,開展義診諮詢、健康講座及中醫適宜技術體驗等活動,讓優質中醫藥服務惠及更多群眾,切實提升健康意識,傳播科學實
愛康集團:已完成內部核查及外部專家評估確認無責!不存在漏診或誤診情況,更不存在張女士所稱「假體檢」 - 天天要聞

愛康集團:已完成內部核查及外部專家評估確認無責!不存在漏診或誤診情況,更不存在張女士所稱「假體檢」

每經編輯:張錦河據「愛康國賓」公眾號消息,7月18日,愛康集團發文稱:關於近日網路上所傳的張女士所謂的愛康「十年體檢結果未提示癌症風險,確診已是腎癌晚期」的投訴,愛康醫療團隊已完成對張女士的歷年體檢報告與檔案的核查,並聘請外部專家協助進行數
愛康國賓再回應!患癌律師公開質疑「假體檢」背後 - 天天要聞

愛康國賓再回應!患癌律師公開質疑「假體檢」背後

歡迎關注我的好朋友:閨蜜財經圖片由AI生成撰文|桿姐&編輯|愛麗絲愛康國賓陷入巨大爭議漩渦。2025年7月,北京執業律師張曉玲在社交媒體發聲稱,從2013年到2023年,她的十份愛康國賓體檢報告均顯示「雙腎未見明顯異常」。然而2024年,當她在另一家機構檢查時,卻被發現右腎有3.5cm×2.8cm的腫瘤,隨後被確診為「透明細胞型腎...
兩款棒棒糖藏著中醫密碼!市七院這樣向孩子們傳遞中醫藥文化 - 天天要聞

兩款棒棒糖藏著中醫密碼!市七院這樣向孩子們傳遞中醫藥文化

【來源:上觀新聞】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兒科團隊日前攜創新研發的中藥膏方棒棒糖,先後走進浦興路街道:「大愛·興集市」和警二代夏令營,以新穎有趣的形式向孩子們傳遞中醫藥文化。在浦興路街道夜市活動現場,醫院不僅設置了中醫養生茶飲品嘗區、特色文創展示
他從2分鐘提高到20分鐘靠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他從2分鐘提高到20分鐘靠的是什麼?

我是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廣州公立三甲醫院的中醫教授——王璽坤,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三十多年了,尤其擅長治療陽痿早泄,在這方面頗有建樹,幫助過無數患者。在我心裡,一直秉持著「醫者父母心」的理念,知道咱們老百姓的不容易,能用最少的錢幫患者看好病,那才
正畸讓牙齒鬆動易脫落……是真是假?|謠言終結站 - 天天要聞

正畸讓牙齒鬆動易脫落……是真是假?|謠言終結站

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多學一個知識點——正畸前,這些口腔問題要留意!牙周炎未控制即矯正正畸前必須治療牙周炎,矯正過程中,每3~6個月進行定期口腔檢查,維護口腔健康。矯正力過大矯正的力量並不是越大越好,有時力量過大反而不利於牙齒移動。
新版糖尿病指南出爐:誰降糖最「猛」?誰甩肉最「強」? - 天天要聞

新版糖尿病指南出爐:誰降糖最「猛」?誰甩肉最「強」?

胰島素不夠用,血糖就飆上天。新版糖尿病指南來了,到底哪種葯降糖最快?哪種葯還能順帶減肥?答案讓不少人大吃一驚。胰島素不是唯一的答案了過去說起降糖,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打胰島素。確實,它是救急的高手,血糖高得厲害時,打上一針,能迅速拉下來。
體內的炎症過量了,身體會出現6個跡象,一旦發現,請管住嘴 - 天天要聞

體內的炎症過量了,身體會出現6個跡象,一旦發現,請管住嘴

【福利禮包贈送中】每天將在收藏、點贊並評論留言的讀者中抽出幸運中獎者,歡迎大家參與活動!身體不是等生病才出問題的,大多數人開始「垮」,不是因為得了什麼大病,而是炎症控制不住了。這種狀態在體檢報告上不容易看出來,不痛不癢,但在血管、關節、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