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餓死的縣醫院們

2025年06月14日09:30:20 健康 1758
來源:高山上的凝望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總以為醫療、醫院是永遠的避風港,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就在2個月前,陽谷縣人民法院的一紙裁定,宣告了魯西南醫院有限公司的破產。我們才猛然發現,原來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醫院,也可能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正在被餓死的縣醫院們 - 天天要聞


這家曾為縣裡唯一的三級醫院,投資高達20億,佔地248畝,設計床位2000張,如今卻負債12億,走到了生命的盡頭。2018年,魯西南醫院開業。作為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它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為一體,醫院招聘時,護士要求本科,醫生要求雙一流,這樣的高標準,讓魯西南醫院在開業之初就匯聚了一批精英人才。


正在被餓死的縣醫院們 - 天天要聞


然而,好景不長。在疫情等各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這家曾經風光無限,被格外看好的醫院走到了盡頭。


其實,縣醫院發展的困境,在疫情之前,就已有端倪:

第一,醫生取消編製,實行總量控制。

第二,取消異地就醫審批制度

第三,醫院「高樓化」。

第四,「三明醫改」全國推廣


01

異地就醫取消審批:患者流失

儘管硬體設施逐步完善,但縣級醫院仍存在「設備閑置、技術滯後」問題。例如,某縣醫院購置了價值千萬的mri設備,但因缺乏專業技師,日均檢查量不足5例。同時,縣域患者外流現象嚴重: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2年縣域患者到省市級醫院就診比例仍高達25%,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複雜病例外流率超過40%。


應當說,異地就醫取消審批是壓倒縣醫院們的第一根稻草,以前患者想去好醫院,必須由原醫院出具轉院單,證實該患者本醫院無法治療,建議轉院,否則醫保不能報銷。而一張「轉院單」成了一些醫院的「護身符」和「搖錢樹」,為了一張轉院單,產生了多少人情世故與腐敗,經歷過的都懂。


而取消異地審批之後,患者就診自由,大量患者去往三級醫院,甚至濟南、北京的大醫院,導致縣醫院們患者流失。


02

僵化的用人體系:好醫生流失

縣級醫院普遍面臨「招不來、留不住、用不好」的人才困境。據統計,全國縣級醫院執業醫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不足50%,高級職稱人員佔比僅為12%,遠低於城市三級醫院。


某西部省份縣級醫院院長坦言:「一名成熟的超聲科醫生需要培養5年以上,但人員流動性大,剛培養成熟就被上級醫院挖走。」此外,學科帶頭人匱乏導致專科建設滯後,兒科、精神科等薄弱學科尤為突出。


不得不說,用人體制改革,縣級無疑是最頑固,改革最難的。縣醫院就是如此。


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政策下,醫院中的「老人們」靠著編製和職稱,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而年輕大夫沒有編製,卻實實在在的成為了「牛馬」。可是,這些「牛馬」畢竟是人,在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之後,大部分選擇了跳槽,去了私立醫院或者大醫院。


導致縣醫院成了實習醫生的「實習基地」。


西部某三甲醫院人事科長曾開玩笑:「縣醫院就像我們的人才培訓基地。」


這句話背後是殘酷的現實:2024年縣級醫院碩士以上人才流失率同比上升12%,其中85%流向地市級以上醫院。在浙江麗水,某縣醫院近五年流失52名衛技人員,導致內科、婦產科等科室連基本手術都難以開展。


人才流失的背後是待遇差距。


縉雲縣某鄉鎮衛生院醫生月薪不足4000元,而同城三甲醫院同崗位收入是其三倍以上。更致命的是職業發展瓶頸 —— 某縣醫院五年內僅3人晉陞副高職稱,而市級醫院同期晉陞人數是其10倍。這種 「幹得越多、機會越少」 的困境,讓年輕醫生紛紛 「用腳投票」。


03

醫院「高樓化」:債台高築

隨著前些年魯北地區城鎮化的加快,各地縣醫院紛紛建立起高大的住院樓,門診樓,而相應的債務也不斷增加,疊加政府撥款有限,這些負擔不得不壓在患者身上。導致患者看病檢查多,費用高,而治療效果並不好。如此惡性循環,看病的人越來越少。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4年政府辦醫院負債總額達1.9萬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45.1%。在安徽某縣,醫院花2000萬元引進的介入導管室,因培養的三名骨幹醫師兩年內全部被挖走,設備至今閑置。這種 「投入越多、虧損越大」 的怪圈,讓許多縣醫院管理者患上了 「設備恐懼症」。


04

醫保完善:縣醫院的「雪上加霜」

與大城市不同,縣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繳納醫保的居民少,醫保報銷比例低。所以,醫院為了創收,往往會採取讓患者「多住院」,「掛床」等方式,「榨乾」醫保患者。而以「三明醫改」為典型的醫保體制改革,無疑堵住了醫院的這些漏洞,讓醫院的收入直線下降。


正在被餓死的縣醫院們 - 天天要聞

最終,縣域患者形成了大病去三甲醫院,小病去診所的局面。縣醫院們門可羅雀。

近年來,隨著政府財政吃緊,縣醫院們的日子越來越難了。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疼!女子切菜切斷手指,醫生爭分奪秒成功再植 - 天天要聞

疼!女子切菜切斷手指,醫生爭分奪秒成功再植

熊女士是一名勤勞的家庭主婦,2025年6月2日,熊女士像往常一樣為家人準備晚餐,在切菜時不慎切傷左手食指,致左手食指遠端部分指體不全切斷,傷指腫痛、局部活動性出血。熊女士被嚇壞了,趕緊用創口貼簡單包紮手指後,和家人一起趕到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北
什麼樣的糖尿病最危險?醫生提醒:這6種血糖情況要留意 - 天天要聞

什麼樣的糖尿病最危險?醫生提醒:這6種血糖情況要留意

深夜,醫院病房燈光柔和卻不失緊張。陳阿姨坐在病床邊,手裡緊緊攥著家人的手,面色凝重。幾天前,她因突然視力模糊、胸悶被緊急送入醫院。醫生告訴她,糖尿病已經嚴重波動,心腦血管面臨巨大風險,這一切源於她多年忽視的「血糖過山車」。
女性為何比男性長壽?研究揭秘身體的隱藏力量 - 天天要聞

女性為何比男性長壽?研究揭秘身體的隱藏力量

無論是愛爾蘭馬鈴薯饑荒、特立尼達奴隸制,還是冰島麻疹流行,女性在極端環境下總比男性活得更久。 儘管女性擁有更複雜的生殖系統,承受月經、懷孕、分娩和哺乳等重負,甚至在許多地區女孩獲得的食物和....
中暑就喝藿香正氣?這些解暑葯的用法與禁忌要知道 - 天天要聞

中暑就喝藿香正氣?這些解暑葯的用法與禁忌要知道

7月20日入伏後,一年中最潮濕悶熱的「烤驗期」即將上線。購置祛暑藥品成了當下熱門的健康防護選擇。​數據顯示,某外賣平台的防暑藥品訂單量月環比增長超120%。不過,熱銷的背後也藏著疑問,不少人把藿香正氣類藥物當成「萬能解暑葯」,這樣科學嗎?面對五花八門的防暑葯,又該怎麼選怎麼用? 藿香正氣類藥品更適用治療暑濕...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 天天要聞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人們常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越來越不符合現代人的生存標準了。現在中國14億人口,超過70歲以上的人有1億3139萬之多,未來20年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雖然這些高齡老人想通過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但是絕大多數體育運動已經不適合他們了。基本上各類體育場...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 天天要聞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最近,全國多地高溫「爆表」,空調、風扇全力運轉都難以驅散周身暑氣。這時,一條「男子抱冬瓜睡覺降溫」的新聞迅速走紅網路,不少人紛紛效仿,把冬瓜從廚房「請」上了床。那麼,抱冬瓜睡覺真能有效降溫嗎?從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