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與大便次數有關!研究發現:每天排便在這個次數,身體更健康

2025年06月14日10:53:03 健康 1490

一場突如其來的便秘風波

林阿姨今年剛滿61歲。以往她一直身體硬朗,做著社區義工,生活規律,餐餐自煮,閑時還喜歡散步。但近來,她總是感覺肚子脹脹的,排便次數越來越少,從每天一到兩次,漸漸變成三四天一次。剛開始她沒放在心裡,還以為是忙碌耽誤了時間。

一天清晨,林阿姨感到肚子疼痛難忍,甚至伴隨著噁心。家人趕緊把她送進醫院急診。檢查顯示她出現了嚴重的腸道功能紊亂,甚至有輕度脫水和電解質失衡。醫生細問後發現,林阿姨便秘的問題已經持續了近兩個月。

壽命與大便次數有關!研究發現:每天排便在這個次數,身體更健康 - 天天要聞

「您有沒有憋便的習慣?」醫生問。

「嗯……有時想上廁所沒時間,就忍著。」林阿姨低聲說。

醫生臉色凝重地說:「憋便不僅讓大便變干變硬,還會加重腸道負擔,長期這樣,很可能引發多種健康問題,尤其是心血管風險也會升高。」

這件事讓林阿姨徹底醒悟。與此同時,醫學界越來越重視「排便」這一看似細微的生活行為,因為它背後藏著身體健康和壽命的密鑰。


一、腸道遠超消化那麼簡單

說起腸道,普通人第一反應多半是「消化食物」。其實,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僅黏膜免疫淋巴組織就佔全身70%以上。它守衛你的身體,防止病原體入侵,保持身體健康。

腸道不是一片荒涼的「無人區」,它是億萬微生物繁衍共存的「生態王國」,這些微生物——包括數千種細菌、多種病毒和真菌——與人體相輔相成,共同維護免疫功能和平衡。

2019年頂尖期刊《Cell》發表了一項研究,調查了日本近200名百歲老人的腸道特點,發現:

壽命與大便次數有關!研究發現:每天排便在這個次數,身體更健康 - 天天要聞

  • 他們腸道病毒種類多樣,
  • 病毒中的噬菌體大幅增加,這類病毒能「獵殺」致病菌,
  • 產生足夠的硫化氫(H₂S),幫助保護腸壁健康。

這意味著腸道微生態的豐富度和均衡與長壽有著直接關聯。


二、大便次數與壽命,有沒有關聯?

忙碌生活節奏使得很多人對排便的不重視,常常「忍」掉便意。近日,一項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BMJ)的大型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

這項研究招募了來自中國10個不同地區近48萬名健康成年人,追蹤了他們10年以上的健康數據,重點觀察了排便頻率與疾病死亡率的聯繫。

主要結論令人警醒:

  • 每天排便超過一次的人群,慢性肺病風險提升28%,慢性腎病風險增加15%,冠心病風險漲12%,糖尿病風險漲20%,心力衰竭風險漲33%。
  • 每周少於3次排便的人群,則慢性腎病風險增加20%,冠心病風險上升7%,缺血性腦卒中風險增長11%,嚴重心血管事件(心梗、猝死)風險增加22%。

換句話說,不論是排便過多,還是過少,都可能影響健康和壽命!究竟多少才最合適?


三、理想排便頻率:每天一次,軟硬適中

《Cell Reports Medicine》發表的研究中,採集了約4000名參與者的腸道運動指標,將其分為:

  • 低頻組:每周3次及以下,且便硬且干,
  • 正常偏低組:每周3~6次,
  • 理想組:每天1~2次,
  • 過高組:每天3次以上,常為水樣便。

壽命與大便次數有關!研究發現:每天排便在這個次數,身體更健康 - 天天要聞

結果發現:

  • 低頻組易積累有害毒素,肝腎負擔加重,慢性病發病風險攀升,
  • 過高組腸道菌群紊亂,「好菌」減少,更易腸道炎症和感染,
  • 理想組表現健康最佳:腸道菌群平衡,排毒順暢,器官負擔最低。

理想的大便應形態完整,柔軟且成香蕉狀,不需太用力,非常順暢。有時稱之為「健康便」。


四、大便顏色和氣味:健康警報細節不可忽視

除了次數,氣味和顏色也是體現腸道健康的重要標誌。

  • 正常大便顏色多為香蕉黃或陶土色,
  • 突然顏色變黑、鮮紅、白色或綠色,可能提示出血、感染或疾病,
  • 氣味方面,正常大便有一定味道且與飲食有關,如果突然出現極臭、腐敗味,可能預示腸道炎症、惡性腫瘤等問題。

例如,鉛筆狀、帶粘液,大便次數異常且感覺排不凈,是腸道腫瘤的預警信號。


五、憋便的危害:不是節省時間,而是「慢性傷害」

現代生活節奏快,很多人一有便意不方便馬上去廁所,選擇「憋一會兒」。殊不知,這等於把毒素重新吸收,給身體埋下健康隱患。

  • 大便在腸道內水分被大量吸收,導致便干硬,增加排便難度,
  • 用力強拉可能導致肛裂、痔瘡出血,
  • 連帶誘發心臟病患者心肌供血不足,誘發心梗甚至猝死。

臨床數據顯示,約5%的突發心臟驟停發生在廁所。

壽命與大便次數有關!研究發現:每天排便在這個次數,身體更健康 - 天天要聞


六、養成長壽排便習慣的金鑰匙

  1. 每天保持規律排便
    一天一次最佳,當然3-6次/周或1-2次/天也屬正常。養成感到便意就及時去廁所的習慣。
  2. 合理飲食,定時吃飯
    多吃高纖維蔬菜水果,適量全穀物,少吃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多喝水,保持腸道濕潤
    足量飲水有助軟化大便,促進排出。
  4. 適度運動
    體育鍛煉增強腸道蠕動,減少便秘。
  5. 避免長期憋便和用力過猛
    便意來了及時解放,避免增加心血管負擔。
  6. 控制如廁時間
    不宜長時間蹲坐,避免靜脈曲張和缺血性腦卒中風險。

七、腸道健康的守護者:菌群與免疫

腸道菌群不僅調節排便,還直接關係免疫功能、防病抗炎。

多樣豐富的菌群可抵禦有害細菌繁殖,長期平衡菌群是健康長壽的重要保障。


經歷了便秘導致的極度不適和醫院治療,林阿姨痛定思痛,開始調整飲食,增加運動,喝水量明顯提升,排便規律也穩定下來。

她家人也學習了一些腸道健康知識,陪伴她度過恢復期。

「以前不把排便放在心上,以後真是才知道『拉』對身體多重要。」林阿姨感慨道。

壽命與大便次數有關!研究發現:每天排便在這個次數,身體更健康 - 天天要聞


健康掌舵,從了解排便開始

每個人每天都有大約1.5升的水溶性消化液和消化過程產生廢物需要排出體外。只有養成好的排便習慣,腸道才能清除廢棄物,防止毒素積聚。

排便的質和量,成為身體健康的晴雨表。


總結與健康倡議

  • 每天最好排便1次,便質軟硬適中,顏色正常,氣味無異味。
  • 憋便傷害大,見便需排,不可拖延。
  • 合理膳食、多飲水、多運動是排便健康的基石。
  • 關注異常癥狀,一旦排便出現疼痛、便血、顏色異常,應及時就醫。
  • 保持腸道菌群多樣性,享受健康長壽。

你一天排便幾次?有沒有過排便異常的經歷?排便帶給你哪些身體上的暗示?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或者提問,讓我們一起來打造健康腸道長壽人生!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養生:開啟身心和諧的生命密碼 - 天天要聞

養生:開啟身心和諧的生命密碼

在時光長河的悠悠流淌中,每個人都懷揣著對健康與長壽的嚮往,而養生,便是那把開啟身心和諧、延年益壽的神秘鑰匙。它並非高深莫測的玄學,而是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滋養著我們的生命。
小心!這些蔬菜吃多了真的可能傷腎 - 天天要聞

小心!這些蔬菜吃多了真的可能傷腎

在大家的認知里,蔬菜一直是健康飲食的代表,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益身體健康。但你知道嗎?有些蔬菜如果吃多了,真可能給腎臟帶來不小的負擔,甚至被列入了「傷腎黑名單」!下面就帶大家認識這5種蔬菜,了解它們傷腎的原因,以及如何健康食用。
愛康國賓回應「女律師體檢10年未提示癌症」:如果有責絕不逃避 - 天天要聞

愛康國賓回應「女律師體檢10年未提示癌症」:如果有責絕不逃避

近日,網上關於一名女律師稱體檢10年未有預警卻患癌的新聞引發關注。據瀟湘晨報報道,北京律協會員張女士稱,自己長年享有北京律協為每位律師購買的體檢服務。從2013年至2023年,她連續10年在愛康國賓體檢設於北京的分院進行體檢。2022年之前的體檢,她的雙腎體檢結果一直都是「未見明顯異常」。▲資料圖片 圖據圖蟲創意張...
南昌一醫院出現確診病例,女性要注意了! - 天天要聞

南昌一醫院出現確診病例,女性要注意了!

近日江西省醫學科學院附屬博大耳鼻咽喉醫院接連收治多例甲狀腺結節女性專家指出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在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維持神經系統正常功能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發生病變會波及全身多個系統健康安全近幾年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重視高發病率的甲狀腺結節疾病也引起了大家廣泛討論根據TIDE對31個...
《中國兒童心理健康報告》藍皮書研究項目在京啟動 - 天天要聞

《中國兒童心理健康報告》藍皮書研究項目在京啟動

《中國兒童心理健康報告》藍皮書項目7月16日在北京正式啟動,計劃於2026年底前正式發布。《中國兒童心理健康報告》藍皮書項目由國際救助兒童會(英國)北京代表處、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發起。項目將整合醫療、教育、公益、媒體等多方資源,重點針對兒童焦慮、抑鬱、校園欺凌、數字沉迷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題研究,...
艾滋病療法,獲得突破 - 天天要聞

艾滋病療法,獲得突破

據參考消息援引英國《衛報》網站6月5日報道,研究人員找到一種迫使艾滋病病毒無法在人體細胞內藏身的新方法,這距離治癒艾滋病的目標可能又近了一步。這種病毒將自己隱藏在某些白細胞中的能力一直是科學家尋找治癒方法時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這意味著人體內儲存著能夠重新被激活的艾滋病病毒,免疫系統和藥物都無能為力。現...
10個中國人1個中招,專家提醒:對抗便秘困擾,科學用藥是關鍵 - 天天要聞

10個中國人1個中招,專家提醒:對抗便秘困擾,科學用藥是關鍵

腹脹如鼓卻拉不出來、腸道就像擁堵的早高峰、真的「裂」開了……如今,便秘正在折磨每一位「排便困難型選手」,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景南教授表示:「每周排便少於3次可能就是便秘。高溫天氣持續,加之暑期出遊火熱,都會增加便秘風險。如果排便費時費力...
肺癌無孔精準診療,中國大陸首台MONARCH機器人落戶市一醫院 - 天天要聞

肺癌無孔精準診療,中國大陸首台MONARCH機器人落戶市一醫院

去年9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試用完成滬上首例MONARCH機器人輔助下的無孔定位手術。醫生團隊為一名有10毫米高危磨玻璃結節的患者進行了無須穿刺的病灶精準定位,並順利實施了亞肺葉切除手術。記者從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目前這款經自然腔道診療機器人MONARCH已在該院胸外科正式「上崗」,在其輔助下,醫生可在患者...
濟南市五院多學科聯合成功救治巨大卵巢腫瘤老年患者 - 天天要聞

濟南市五院多學科聯合成功救治巨大卵巢腫瘤老年患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蕊 通訊員 胡琪 王瑩近日,山東第二醫科大學附屬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多學科緊密協作,成功救治了一位77歲且身患多種疾病的老人。在老人家屬工作繁忙時,醫護人員又主動化身化身「臨時家人」,給予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患者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