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去談養生

2021年09月02日23:43:06 養生 1180

許多年輕輕號稱養生大師。但可悲的是,越養生反而越短生,經常會有一些養生大師英年早逝的報道。

早年就有報道說某知名品牌的營養品一家經銷公司老總,37歲就撒手人寰去世了。於是就有人感嘆,自己都沒有「營養好」,還賣產品給別人。

還有早年健美保健主持人馬華,四十歲就去了。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有一位主張自然療法的營養學專家,有許多著作問世,但也只活到了54歲。

那麼,為何那麼多有著豐厚的養生理論知識的人,反而會適得其反,早早離世了呢?

人不要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去談養生 - 天天要聞


01

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

年輕的時候,身體一般都很健康,根本不需要過度調養,很多人很注重自己的營養補充,鍛煉。反而過早地燃燒了自己的身體,造成過早透支身體。反而損壞了健康。

一些人為了保持健康,經常食用一些營養品,如果沒有把握住量,還可能造成營養過度。

這是一個常識,人們卻常常走入誤區,認為好的東西就一定多吃為好,多多益善,但過度的好東西也會有毒。

有人研究過袁世凱的飲食。就是因為營養過度,早早歸西了。

袁世凱本來是一個身強體壯的人,幾個壯漢都不是他的對手,但由於當了「皇帝」,就開始大補,人蔘鹿茸,一餐能吃幾十個雞蛋。

這些高營養成分的東西,在體內吸收不了,反而變成刮骨毒藥,加上他色慾過度,最後患上了尿毒症,不治而亡,過世的時候僅56歲。

人不要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去談養生 - 天天要聞


02

年輕時候身體稍差一點的人,老年時反而更健康?

我們經常會看到身邊有這樣一些人,年輕時候身體強壯,能吃能喝,卻很早就得了重病,甚至英年早逝,反而一些身體看上去比較羸弱,清心寡欲的人,反而很長壽,沒有要命的大病。

這其實也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的。年輕時身體微恙,反而促使人對自己身體更注意,不去做透支健康,損害身體的事情。比方那些一些人自持酒量高,常拼酒比酒量,喝多了別人,也喝壞了自己。

而酒量不大的人,任何時候都不去逞強,而喝多每一次,都相當於得一次小型肝炎。需要數天之後才能恢復健康。

人不要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去談養生 - 天天要聞


03

年輕時候,正是身體機能最好的時候,無需去養什麼生

年輕輕,正是朝氣蓬勃的時候,這個時候,正是幹事業之時,也是人生上升期,年輕人就去按摩,就去保養,老了怎麼辦?本來沒有疾病,卻要去治病豈不是自討苦吃。

看到一些年輕人,也經常加入中老年行列里,到體檢機構,經常例行全身篩查。經常買一些營養品補充。

他們的初衷是好的,保持健康從早抓起,但那麼多好吃的,高蛋白,真的就能讓人長命百歲嗎?

有的人很注重鍛煉,把自己練成了肌肉男,肌肉女,以為這樣就可以百毒不侵,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果敢的。雖然運動可以健身,但過度的運動也是有傷害的,有研究表明,運動員的壽命,比正常人普遍少10——20幾歲。

人不要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去談養生 - 天天要聞


04

多干一些事業,也是一種養生

年輕人,何不以事業為重,投身到事業當中去,忘我的熱情好像一把火,人的精神狀態好,忘卻煩惱,是最好的養生。

事實證明,人時常處於煩惱之中,對身體是極為不利的。

如果忙一些,就沒有什麼煩惱,也就時常有成功的喜悅。

05

人不到一定年齡,根本就體會不到身體機能下降帶來的困擾

人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根本就沒有身體機能下降帶來的困擾,勞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有些小病小災,吃一點葯,很快就好了。這時候的認知還是比較膚淺的。

旺盛的生命力,據病魔千里之外,不是自己有什麼奇招異能。

當到了一定年齡才會知道,生命之脆弱,才體會到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的真正含義。許多人,因為得了疾病,再也回不到從前了。這時候的人,才真正能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

這時候,隨著閱歷增長,加上一些專業知識,去談養生,才更貼切。

養生分類資訊推薦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 天天要聞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其實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飲食,適當的用藥物來平穩即可得到穩定,效果若是不注意平穩的話,很容易就會誘發到多種併發症,而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則是最可怕的,比如血栓,心梗,腦梗都是由於高血壓所誘發而起的,很容易影響到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