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鹽有特殊關係:
然而近日,在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上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吃鹽太多會增加2型糖尿病和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發病率。每天多攝入1克鈉(或者2.5克食鹽),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43%,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病率更是增加73%。研究根據每日不同的鹽攝入量將人群分成三組,分別是「低攝入組」(每日鹽攝入量低於6克),「中等攝入組」(每日鹽攝入量高於6克且低於9克),「高攝入組」(每日鹽攝入量超過9克),結果發現高攝入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低攝入組人群高出58%。對於有糖尿病高遺傳風險的人,如果每天鹽攝入量不予以控制,那他們患糖尿病的風險將是那些每日鹽攝入量低的人的4倍。研究指出,額外增加食鹽攝入可能引發胰島素抵抗,進而增加糖尿病風險。鹽是美味佳肴的調味品,沒有它,再香噴噴的食物也會索然無味。可東西再好,過猶不及。就不少國人來說,對吃鹽還是「管」得不夠。
中國人鹽超標: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公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仍有超六成居民食鹽量超標。
要注意,有些食物含鹽量太高:
以《中國膳食指南》中建議每人每日食鹽6克的推薦攝入量標準計算,我國有58.2%的居民食鹽量偏高,而若以2011年世衛組織每日5克鹽攝入的標準計算,有66.8%的 居民食鹽量超標。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人每日攝入6克食鹽為宜。目前我國居民每日食鹽攝入量平均為12~14克,還不包括鹽的一些隱形攝入,如生活中含鈉鹽較高的各類調味料如醬油、番茄醬、辣椒醬等,以及香腸、午餐肉、醬牛肉、燒雞等熟食,甚至鹹菜、醬菜、鹹鴨蛋等腌制食品。糖尿病患者食量少、代謝障礙、心腦血管合併症較多,比正常人更應少鹽,糖尿病非高血壓患者每日攝入鹽量應在5克以下,高血壓患者和糖尿病腎病患者不超過3克,如病情加重則限制更嚴,每日進鹽量不應超過1克。
吃鹽多,易得高血壓:
高血壓與過量攝入鈉元素有直接關係,而人體內的鈉元素有60%來自食鹽,還有40%來自平時所吃的食物。2010年的調查顯示,如果把食物中的鈉折算成食鹽量並與每日所吃食鹽加在一起的話,那麼我國城市居民每日食鹽量高達13.5克。除了我們熟知的高血壓外,食鹽過多還可能給身體帶來多種疾病。
體內每瀦留1克食鹽,就需111.1克水與之配成「生理鹽水」儲存在組織,血管中水分增加,血管壁受到的壓力也隨之增大。
糖尿病人怎麼控制血糖:
首先,每天只吃一蓋鹽 ,一個啤酒瓶的蓋子,去掉那層膠墊,裝滿鹽正好是6克。現在很多礦泉水、飲料瓶的瓶蓋,都削薄了一半,這種瓶蓋盛滿了,就是4~5克。這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已經足夠了。
其二,吃完菜把菜湯倒掉,這樣能減少對食鹽的攝入。有些人喜歡喝菜湯,或是把菜湯倒入飯里泡飯吃,炒菜時很多鹽分都溶化在了菜湯里,所以菜湯里的鹽含量是最高的。
其三,烹調菜肴時,先不放鹽,等菜熟待食用前把少量鹽末直接撒在菜上,這樣味蕾可直接受到鹽的強烈刺激,鹽量可以放少些。
其四,生活中還有一些隱形鹽如醬油、香腸、鹹菜、零食等,所以也要注意控制隱形鹽的攝入。不吃或少吃鹹味或鮮味的小食品、零食、速食麵、蘇打餅乾等(含大量鈉),尤其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浮腫患者更應限鹽。
其五,採用低鈉鹽也是個不錯的辦法。低鈉鹽當中的鈉要比普通碘鹽中的鈉低三分之一左右。
吃鹽不好
那麼每天應該吃多少鹽?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
✔
2歲以內:食品不加鹽;
✔
2-3歲:每天不超過2克;
✔
4-6歲:每天不超過3克;
✔
7-10歲:每天不超過4克;
✔
11歲以上:每天不超過6克。
6克具體是多少呢?
就是普通啤酒瓶蓋去膠墊後,
平平一瓶蓋的量。
超過這個量,鹽就算吃多了。
如果年齡已經超過 65 歲或已經確診高血壓,
每天最好不要超過 5 克。
建議購買一個 2 克的控鹽勺,一平勺鹽是 2 克。
這樣平均一下,每餐就吃一勺(2 克)鹽。
糖尿病腎病,要限制鹽的攝入:
為了保護腎臟,減輕其工作負荷,糖尿病人菜肴應儘可能味淡一些,食鹽攝入量應在每天7 克以內,嚴重腎衰時還應限制攝入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