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與花椒》:這裡是中國,一個奇妙的飲食大國

2022年06月27日22:53:12 美食 1308

各位讀者,今天要介紹的書是魚翅與花椒

《魚翅與花椒》:這裡是中國,一個奇妙的飲食大國 - 天天要聞


01內容介紹


這裡是中國,一個奇妙的飲食大國。

這是關於中國菜的故事,也是一個英國女孩的中國曆險記。

扶霞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國長住。打從一開始她就發誓不論人家請她吃什麼,不管那食物有多麼古怪,她一律來者不拒。

第一次與四川料理相遇時的神魂顛倒、親眼目睹雞鴨被宰殺時的驚嚇、體驗千變萬化的刀 工、對養生飲食的嘆服、品嘗珍稀野味時內心的道德兩難……


02作者簡介


扶霞·鄧洛普 Fuchsia Dunlop

在牛津長大,於劍橋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其後於倫敦亞非學院以名列前茅的優異成績獲得中國研究碩士學位

扶霞著有三本書,分別是《四川烹飪》、《湘菜譜》、《魚翅與花椒》。

她在BBC中文頻道首度與中國當地電台合作時,擔任與成都電台合作的《吃東吃西》電台節目共同製作人,這是一系列以飲食為主題的雙語節目。


03原文金句


那些被放逐的、流亡在外的失意之人,能從吃食中找到慰藉;生活是苦的,食物卻能帶來一絲暫時的甜。在一個政治動蕩的社會,個人的命運由專制的帝國君主或偉大領袖決定;事業、名聲可能因為某人的心血來潮就毀於一旦。在這樣的環境中,食物是很安全的享受,你可以毫無恐懼地在其中放鬆自己。

—— 引自第41頁


九十年代的中國似乎又洋溢著滿滿的生機與樂觀。之前那種功利主義、禁欲主義、千篇一律的呆板與單調乏味消失不見。全國上下都在動起來,十二億人團結一心,一致向前。在英國,哪怕拆除一棟破舊的老樓,我們都會煩惱苦悶。而在四川,他們一路揮舞大鎚,把整座城市都拆平了!這無所顧忌的信心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們堅信,未來會比過去更好。

—— 引自第90頁


中國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曾提到花椒,認為那閃亮而豐富的種子是「多子」的象徵。漢朝皇妃們的寢宮稱為「椒房」,因為糊牆用的泥土中摻了花椒,寓意皇嗣綿延。平民百姓會用一串串的花椒作為定情信物。

—— 引自第187頁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南陵龍蝦嘉年華 開「炫」 - 天天要聞

南陵龍蝦嘉年華 開「炫」

人民網記者汪瑞華 張俊新鮮出鍋的龍蝦PLUS。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鮮嫩軟彈的倉溪龍蝦成為夜市餐桌的首選。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食客為倉溪生態龍蝦點贊。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市民遊客早早地就來到了嘉年華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盛「蝦」嘉年華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商戶現場烹飪龍蝦,忙得不亦樂乎。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嘉年華現...
螃蟹粽、陶瓷粽、麵塑粽……來看古往今來的粽子巧思 - 天天要聞

螃蟹粽、陶瓷粽、麵塑粽……來看古往今來的粽子巧思

粽子雖小,卻貫穿古今,展現著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美好。古代粽子長什麼樣?粽子又帶給人們哪些創作靈感?我們一起來看古往今來的粽子巧思。古代粽子長什麼樣?在江西九江德安縣博物館裡,珍藏著一對南宋古墓出土的粽子。據古墓碑文記載,墓主周氏葬於公元1274年,距今已有750年。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博物館講解員 李佳:墓主人...
6月端午,這道硬菜可以多吃!葷素下飯又營養,吃了一次還想吃 - 天天要聞

6月端午,這道硬菜可以多吃!葷素下飯又營養,吃了一次還想吃

#頭條創作挑戰賽#6月端午,這道硬菜可以多吃!葷素下飯又營養,吃了一次還想吃在中國的廣袤土地上,小雞燉蘑菇是一道歷史悠久的家常菜。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據《宋史·食貨志》記載,當時民間已普遍食用雞肉和蘑菇。這道菜不僅在尋常百姓家流傳,更在
端午安康,今天我們天南海北話「粽香」 - 天天要聞

端午安康,今天我們天南海北話「粽香」

送走了早春三月的草長鶯飛,走過了人間四月天的輕吟低唱,迎來了初夏五月的糯米飄香。因為地理位置飲食文化的差異,所以粽子有南北風味。又根據口味,分為咸粽子和甜粽子。而今年,在咸甜粽子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不少「新勢力」「大混戰」。
端午來臨記者探訪粽子市場:傳統口味線下受歡迎,「榴槤粽」「奶茶粽」新奇口味線上銷量俏 - 天天要聞

端午來臨記者探訪粽子市場:傳統口味線下受歡迎,「榴槤粽」「奶茶粽」新奇口味線上銷量俏

隨著端午節的到來,粽子作為市民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傳統美食,也進入了熱銷的階段。新黃河記者探訪濟南粽子市場,卻發現今年粽子銷售與以往不同。實體店內傳統口味的粽子銷售量明顯上升,像「八寶」「蜜棗」口味的尤其受歡迎;而線上平台「水晶粽」「榴槤粽」「奶茶粽」等新奇網紅口味的粽子銷量火爆,銷量最高達50萬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