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2021年09月23日19:40:03 養生 1693

9月23日3時21分,秋分至,同時今日也是農民豐收節。此刻許多農家人仍忙碌在金黃的田野里,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生於農業大國,我們可以不知農、不事農,但不能輕農。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中國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裡,碗裡面主要要裝中國的糧食。」由此可見農業的重要性,學習農業知識的必要性。

在此佳節

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五穀都指什麼?

如何正確食用五穀?

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 天天要聞

其實早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提出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飲食調養的原則,同時也說明了五穀雜糧在飲食中的主導地位。其中「五穀」是指麥、黍、稷(粟)、稻、菽五種主要的糧食作物。如今,「五穀」已經泛指各種穀類、豆類等,俗稱「五穀雜糧」。

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 天天要聞

五穀為養 食谷者慧

《黃帝內經》中提出「五穀為養」,就是要把五穀作為主食,多吃。同時,「五果為助」,把水果作為五穀的輔助,但是現代很多年輕人,為了減肥,把水果當成主食,五穀作為輔助。這就顛倒了養生之道。

「五穀為養」,是因為五穀是補充精氣的最好東西,再往深究,為什麼五穀最能補充精氣呢?因為把五穀轉化成精氣,所消耗的能量是最少的。

很多人大病一場後,就想吃小米粥就鹹菜。因為當身體消耗得很厲害、元氣不足,又想依賴於外界補充自己的精氣神時,五穀是最容易轉化的。

古代還有一句話叫:「食谷者慧」——老吃五穀的人會開「慧」。「慧」和「智」不同,所謂「急中生智」、「靜能生慧」,一個是著急上火時迸發出的靈感,一個是在極度安靜無欲無求狀態下迸發出來的東西。所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只靠正確地食用簡單的五穀就可以參透極其深刻的人生道理,並且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常吃肉、吃主食少的人就沒有這種「慧」——「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黃帝內經》中的五穀

在中醫的養生智慧書《黃帝內經》中,記載了五穀對應的五行、五色、五臟等: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其類草木……其谷麥……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其類火……其谷黍……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其類土……其谷稷……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其類金……其谷稻……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其類水……其谷豆……

東方青色,其谷麥:補肝

麥就是小麥,指普通的麵食。小麥秋天播種、冬天生長、春天茂盛、夏天收割,得一年四季之氣,所以是五穀之長。

麥子偏熱,在五臟中對應肝。肝氣虛、寒,可以適當多吃些小麥面做的饅頭、麵條、餃子、包子等。麥子中還有一種叫莜麥的穀物,它跟燕麥不一樣,需要滿足「三熟」。所謂三熟是指:第一,它本身是成熟的;第二,它要經過炮製,用火炒一遍;第三,需要再把它蒸熟。所以莜麵的火性、溫性特別大,因此肝氣虛寒的人吃點莜麵是很好的。

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 天天要聞

南方赤色,其谷黍:補心

黍,音shǔ暑,有一個成語叫「一枕夢黃粱」,那個黃粱就是黍(大黃米)。黍是北方專門出產的一種黃米,它比小米要大,黏性非常好。黍子偏熱。所以也適合胃寒的人吃。

南方人吃的年糕是拿白糯米做的。而內蒙古、山西等地經常吃的粘性主食是黃糕,金黃金黃的,特別軟、特別黏,是用黃米做的。

山西有句俗語叫「三十里莜麵四十里糕」,糕就是這種黃糕。這句俗語說的就是糧食不同,它的耐飢耐餓的效果也不一樣。燕麥、莜麵這種糧食耐飢、耐餓,補充熱量的性能很高,所以吃完莜麵,人能走三十里不覺得餓;比莜麵還厲害的就是黃糕,就是黍米做的,吃了黃糕後,人能走四十里。

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 天天要聞

中央黃色,其谷稷;補脾

稷,音jì既,就是我們常見的小米。也叫粟,「滄海一粟」中粟就是指小米。稷偏溫,在五臟中對應脾,最容易被腸胃消化吸收

民間流傳小米粥可以養胃,本來這個是對的。小米粥,《傷寒論》說,喝完「桂枝湯」後,吃碗小米粥——「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然後說,這個人得病以後,「糜粥自養」,可以用熬得很爛的粥來養。但不要吃肉,免得 「熱遺食復」,再次誘發熱病。

古人調整虛弱的脾胃,讓它慢慢強壯,是怎麼吃呢?先把小米粥熬得稠稠的,將上面的米精盛出來喝,然後吃小米粥、小米飯,就是先消化植物蛋白;慢慢地,植物蛋白能消化了,有點饞,想吃點肉了。這時候燉上牛肉湯,澆在小米乾飯上吃,吸收利用的效果最好。

現在為什麼有人說小米並不養胃呢?是因為小米養胃並不適合所有人。和麥、黍一樣,小米也是偏溫的,所以如果胃有熱不寒的人,當然吃小米並不養胃

這類人有什麼特點呢?就是胃口比較大、食慾不差,有時還有燒心、反酸的感覺,喜歡吃點、喝點涼的東西,不太喜歡吃熱的、燙的東西。有的容易胃酸的人,吃小米粥胃酸還會加重,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有這些表現的人,就不要用小米粥養胃了。

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 天天要聞

西方白色,其谷稻:補肺

稻當然就是我們常吃的大米。大米含蛋白質偏少,含糖、澱粉偏多。所以跟麥子、黍子、小米來對比,大米還是偏涼的。稻有水稻,也有旱稻。水稻生性就更涼,而它的滋陰、潤燥、補肺的功能就會更強

麥子偏熱,黍子偏熱,小米偏溫,如果是胃寒的人,吃這些會很開心,但如果是胃熱的人,吃這些就不太舒服,很多南方人每餐不能少的,就是大米。想吃點黏性的,就用糯米做成年糕。

前面我們說,小麥是偏溫的,他的麩皮是偏涼的;而稻和小麥正好相反,米偏涼,糠偏溫。

現在營養學經常號召大家吃粗糧,在營養成分上講,是因為可以增加更多的膳食纖維;在中醫上講,其實是可以緩和只吃精米或者精面的寒熱溫涼偏性,從而去選擇陰陽調和,不溫不涼的食物

中藥中有兩種消食積的葯,一種叫炒稻芽、一種叫炒麥芽,他們分別可以消米和麵食積。因為同氣相求。用現代科學解釋就是,當稻子和麥子發芽的時候,產生了某種酶,能夠迅速分解自身的澱粉或蛋白質。所以也能消解米和面的食積,加上味甘不苦,是非常好的促進消化的葯

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 天天要聞

北方黑色,其谷豆:補腎

豆又稱為菽,音shū叔,其實就是我們常吃的各種豆類。豆子偏寒,在五穀裡面的蛋白質含量是最高的,想滋補腎精的話就應該吃豆類。如果把豆子裡面的蛋白質轉化成你身體的精氣,然後再儲存起來,這個利用價值是最高的。但是,蛋白質含量越高,越不容易消化。


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 天天要聞

我們經常感覺「吃完豆子會放屁」,有的人放不出屁,就會肚子脹。過幾天開始放了惡臭的屁,就稍微能緩解肚子脹。為什麼屁是惡臭的呢?因為豆子中含有蛋白質,蛋白最基本的分子是氮,就是氨基酸的成分。氨基酸如果沒有很好地轉化、分解,就會散發出特別臭的味道。

所以中國人發明了豆腐,它很好地解決了豆子不好被人消化的問題。

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 天天要聞

豆腐是先把豆子磨成液體,但豆子的蛋白不溶於水,然後煮開,就是豆漿。熬成豆漿後,再用滷水把豆漿點了,豆漿便會凝結,變成豆腐。

滷水性特別熱,是有毒的。《白毛女》中楊白勞自殺,喝的就是滷水。但是用它點豆腐,能讓人的蛋白質變性凝固,變成好消化的物質。

我們熬豆漿的過程中,豆漿上面會浮出一層油皮,拿根黍秸稈或者筷子,把油皮往起一挑,然後掛起來,就像一張紙一樣。這就是豆皮或者腐竹

腐竹是豆子裡面最精華的東西。就好像熬小米時,上面浮出一層米精一樣,那是它最容易被人消化的東西。所以豆皮或腐竹是豆子裡面相對容易被人們利用的。也是我們吃火鍋時的必備菜,很多人都喜歡點。

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 天天要聞

總結

對應肺的稻子偏寒,對應腎的豆子也偏寒;對應肝的麥子、對應心的黍和對應脾的小米,都是偏熱的。你是什麼體質,就選什麼五穀吃,自個兒去找對應。

秋季養生應以「養收」為主,達到陰陽平衡的原則。任何植物種子,它的表皮都對它的種子有一種相反的作用。如果你想避免某一種食物的偏性,可以適當吃它的粗糧,以達到不寒不熱,陰陽調和的效果。

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徐文兵,梁冬,黃帝內經說什麼[M].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2.唐略.思考中藥[M].學苑出版社,2017.

來源:黃藥師手記、南方健康

為什麼說五穀最養人?吃對穀物,心、肝、脾、肺、腎一把罩 - 天天要聞

實習編輯:王冠

養生分類資訊推薦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 天天要聞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其實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飲食,適當的用藥物來平穩即可得到穩定,效果若是不注意平穩的話,很容易就會誘發到多種併發症,而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則是最可怕的,比如血栓,心梗,腦梗都是由於高血壓所誘發而起的,很容易影響到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