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歹茶,誰能告訴我

2022年06月29日08:19:29 美食 1974

好茶歹茶,誰能告訴我 - 天天要聞

「心源網友」群主洛陽山人吹哨子,到後田泡茶吃飯,十五人的接龍報名,片刻報滿,可見一約而同,人同此心,被疫情折騰的百姓諸君渴望出門找樂的心境。


同安後田的海鮮在廈門的吃貨中小有名氣,早年依託擱淺海岸的舊船經營得有模有樣,近年鳥槍換套成功上岸,無論是菜色還是衛生,都更有保障,幾家酒家都與海岸線上BRT站點近在咫尺,令我等敬老卡持有者偷著樂!


先喝茶,後聚餐,廈門城的老規矩,群里有茶業高手陳霖大師,泡起茶來,總是當仁不讓,不僅帶來好茶,而且帶來精巧的茶具,且一邊沖泡,一邊介紹,讓群友很是享受…


滿桌的茶配都是各位群友有備而來的奉獻:桃酥、花生、櫻桃、魚乾等等,各領風味,花生還分水煮與烘烤兩種,令缺齒之徒也能一嚼為快!


陳霖兄首先沖泡的一款半個世紀前廈門人家喻戶曉的老茶「種末」,無論是白紙簡裝,還是重火烘焙,陳霖大師都不遺餘力在復古,我自然像是見了老朋友一樣,杯連杯喝得不亦樂乎,沉浸在老茶香濃郁的氛圍里無力自拔!

與「種末」老茶配套的是薄瓷「若琛杯」,活似半粒乒乓球,且左擺右放,半透明輕飄飄的杯體總是穩穩噹噹,令少見多怪的新廈門人嘖嘖稱奇!


幾泡下來,醬油水喝成了白水營,陳霖大師把壺裡的「種末」換上了一泡今年明前的福鼎白茶,把口味從老廈門尋幽探勝的茶桌仔一下吊到了雲霧繚繞的閩北養生聖境!


陳霖師天機泄露,告知這泡白茶的身價至少是一泡種末的百倍以上,但我卻米有喝出來,愣是活生生糟蹋了這泡新春的白毫銀針,這一反差令我回味良久,什麼叫好茶,什麼叫好喝,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有環境與心境,當然還有後田略帶鹹味的自來水,此水用來烹飪海鮮自然百戰百勝,用於沖泡老茶種末時其微咸也被濃香所遮掩,到了經典的白毫銀針就難掩缺陷……


好茶歹茶,淺淺一杯,讓我如何評價你!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晨讀 | 愛吃鹹的父親 - 天天要聞

晨讀 | 愛吃鹹的父親

父親愛吃腌菜,也許是因為,曾經吃不到鹽。   父親腌菜的癖好越來越嚴重了。過去他熱衷於芥菜、蘿蔔、黃瓜和大蒜,現在連白菜、辣椒、鴨蛋和海帶結都要腌上一腌。冰箱的保鮮層里,擺滿了他腌制食物大大小小的玻璃瓶。有一回,我看到玻璃瓶里放滿了生薑。我問父親,生薑為什麼要腌?父親說,腌一腌有味啊。果真沒幾天,吃...
內蒙古移動護航嫦娥六號攜月背「土」特產順利回家 - 天天要聞

內蒙古移動護航嫦娥六號攜月背「土」特產順利回家

6月25日,隨著一聲聲歡呼,嫦娥六號攜月背「土」特產在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順利著陸,又一次刷新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新紀錄,作為通信行業國家隊的內蒙古移動繼嫦娥五號返航後圓滿完成了嫦娥六號探測器返航通信保障任務。內蒙古移動現場開展保障任務  作為嫦娥六號探測器著陸的重要通信保障部門,在接到保障...
原來豆角和它是絕配,飯店大廚都這麼吃,一口瞬間胃口大開 - 天天要聞

原來豆角和它是絕配,飯店大廚都這麼吃,一口瞬間胃口大開

夏季!有這幾款蔬菜,是我們北方人跨不過去的坎,揮之不去的陰影,再好的美食天天吃頓頓吃也有吃夠生厭的時候。它們就是茄子、黃瓜、絲瓜、豆角。尤其是豆角,它貫穿整個夏季和秋季,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種植,由於豆角生長迅速產量大,吃不了就去市場賣,賣不掉
吃晚飯時,那些長期喝點白酒的人後來身體都如何 - 天天要聞

吃晚飯時,那些長期喝點白酒的人後來身體都如何

  我們照顧自己的身體,就像種樹一樣,有兩個關鍵時機,一個是在青年時期,另一個就是現在,立刻開始。要是十年前你沒把身體當回事,別擔心,從現在開始保養還來得及。  在白酒的圈子裡,有句話挺火的:「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但這話是客觀真理呢,還是愛喝酒的朋友給自己找的喝酒理由呢?  再說說那些每頓晚飯都要配點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