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油不僅美味,還能保護血管、潤腸通便,但3種人不宜吃!

2025年06月17日13:13:04 健康 1405

家住天津的李阿姨,今年剛退休,最近特別熱衷研究「怎麼吃得更健康」。每天早上,她都會給自己拌一碗小米粥,再加上一勺香油拌豆腐,說是「潤腸、養血管」。她聽朋友說香油是個寶,富含抗氧化物質,對身體好得很。

起初,家人並不太在意,直到一次體檢,李阿姨的血脂水平比之前還下降了,醫生也說她最近的飲食結構調整得不錯。李阿姨覺得,香油可能真立了功。

但就在她越吃越歡的時候,妹妹打來電話提醒:「你忘了你姐夫當年吃香油吃出問題了嗎?他那高血脂,醫生讓他一點都不能碰。」李阿姨一聽,才意識到:再健康的食物,也不是人人適合。

香油不僅美味,還能保護血管、潤腸通便,但3種人不宜吃! - 天天要聞

香油作為我們廚房中常見的調味油,不僅香氣濃郁,還含有不少對健康有益的成分,特別是對血管健康和腸道通暢確實有幫助。但它畢竟屬於油脂類,吃得不當,不僅幫不了身體,反而可能添麻煩。尤其有三類人,吃香油時更要格外留心。

那麼,香油到底有哪些健康價值?日常吃多少才合適?哪三類人最好少吃甚至不吃?

一、香油的營養成分

香油,作為廚房常用的調味油,不僅是食物提香的「利器」,在營養結構上也有著不容忽視的價值。

首先,從脂肪酸構成來看,香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較為均衡。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LDL)水平,保護血管內壁;多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則在調節血脂、抗炎反應中發揮作用。

香油不僅美味,還能保護血管、潤腸通便,但3種人不宜吃! - 天天要聞

香油富含維生素E和芝麻酚等天然抗氧化物質。維生素E是一種脂溶性抗氧化劑,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芝麻酚則是一種天然酚類物質,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和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在香油儲存過程中還能起到穩定油脂的作用,延長保質期。

此外,香油在潤滑腸道方面也有一定幫助。適量食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對於便秘人群特別是中老年人來說,是一種較為溫和的食療選擇。

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香油本質上仍屬於油脂類,熱量較高,過量食用容易導致總脂肪攝入超標,從而影響體重和代謝健康。

香油不僅美味,還能保護血管、潤腸通便,但3種人不宜吃! - 天天要聞

二、健康吃香油的小貼士:美味背後有講究

雖然香油具有一定營養價值,但如何吃得科學、吃得合理,才是關鍵。

控制每日攝入量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成人每日烹調油攝入量應控制在25克到30克之間。香油也應計入總油脂攝入量中。如果本身已有高血脂、超重或代謝異常等問題,建議將總用油量控制在15克到20克,並適當減少香油的使用頻率。

合理選擇使用場景
香油耐熱性較差,不宜用於高溫煎炒。在加熱過程中,其抗氧化物質容易分解,香氣和營養成分也會流失。因此,推薦將香油用於低溫調味或涼拌,如冷盤、拌面、點蘸等,這樣既能保留風味,又能減少油脂氧化產生有害物質的風險。

香油不僅美味,還能保護血管、潤腸通便,但3種人不宜吃! - 天天要聞

注意存儲方式
香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抗氧化成分,容易在高溫、光照或空氣接觸下氧化變質。建議密封保存於陰涼乾燥處,開封后盡量在三個月內用完,以保持其風味和營養。

三、哪三類人最好少吃香油?

香油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安全且有益的食用油,但並非適合所有人群。

第一類:高血脂或動脈粥樣硬化人群。
儘管香油中的脂肪酸構成相對健康,但它本質仍是油脂,攝入過多依然會加重脂類代謝負擔。尤其對於血脂已經異常的人群來說,過量攝入可能進一步升高血脂水平,影響血管健康,增加心腦血管事件風險。

第二類:膽囊疾病患者(如膽結石膽囊炎)。
香油刺激性較強,含有一定量的揮發性物質,可能會刺激膽囊收縮,誘發膽絞痛或加重原有癥狀。此外,高脂飲食本身就是膽囊疾病的誘因之一,因此這類人群應避免食用香油。

香油不僅美味,還能保護血管、潤腸通便,但3種人不宜吃! - 天天要聞

第三類:肥胖或減重人群。
香油熱量高,每克約提供9千卡熱量。即使僅使用1湯匙(約10克),也含有近90千卡的能量。對於正在控制體重或有肥胖風險的人來說,頻繁使用香油容易導致能量攝入超標,不利於減重和體重維持。

注意:以上人群不是不能吃香油,而是在攝入時需要控制用量。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女性為何比男性長壽?研究揭秘身體的隱藏力量 - 天天要聞

女性為何比男性長壽?研究揭秘身體的隱藏力量

無論是愛爾蘭馬鈴薯饑荒、特立尼達奴隸制,還是冰島麻疹流行,女性在極端環境下總比男性活得更久。 儘管女性擁有更複雜的生殖系統,承受月經、懷孕、分娩和哺乳等重負,甚至在許多地區女孩獲得的食物和....
中暑就喝藿香正氣?這些解暑葯的用法與禁忌要知道 - 天天要聞

中暑就喝藿香正氣?這些解暑葯的用法與禁忌要知道

7月20日入伏後,一年中最潮濕悶熱的「烤驗期」即將上線。購置祛暑藥品成了當下熱門的健康防護選擇。​數據顯示,某外賣平台的防暑藥品訂單量月環比增長超120%。不過,熱銷的背後也藏著疑問,不少人把藿香正氣類藥物當成「萬能解暑葯」,這樣科學嗎?面對五花八門的防暑葯,又該怎麼選怎麼用? 藿香正氣類藥品更適用治療暑濕...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 天天要聞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人們常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越來越不符合現代人的生存標準了。現在中國14億人口,超過70歲以上的人有1億3139萬之多,未來20年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雖然這些高齡老人想通過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但是絕大多數體育運動已經不適合他們了。基本上各類體育場...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 天天要聞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最近,全國多地高溫「爆表」,空調、風扇全力運轉都難以驅散周身暑氣。這時,一條「男子抱冬瓜睡覺降溫」的新聞迅速走紅網路,不少人紛紛效仿,把冬瓜從廚房「請」上了床。那麼,抱冬瓜睡覺真能有效降溫嗎?從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養生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5578 篇文章創新之星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學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公司、萬方醫學網、上海市科普事業中心、「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共同發起,光明網、中國醫學傳播學教學聯盟、醫學傳播學創新實踐基地共同支持的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遴選活動正式啟動。附:推薦表格第...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 天天要聞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魏文藝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了一則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在醫療界人士看來,這一喊停並不突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內某知名三甲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處了解到,早在國家衛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該主任醫師所在醫療機構所在地的...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 天天要聞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響力的公眾號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來源: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責編:雷斑努 虞有琪審核:張崇喜 們文傑往期回顧收藏!2025年芒市公交漫遊指南面對暴雨,這些知識要牢記「馬路市場」退市 芒市山貨交易有了「新家」「700開頭」 15位電話號碼要來了!@芒市創業者,市婦聯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