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數十位中醫大家之後,終得一鼻炎方子,半年時間治好70位患者!
我這個人天生有一股勁,什麼東西弄不明白我就容易鑽牛角尖。
可能對其他職業來說這是一個不好的缺點,對於行醫來說卻是好處。
就像我曾經的經歷一樣,由於接診的一位鼻炎患者沒能治好,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從那以後的半年,我的心裡總是回想起那位患者落寞的背影、失望的眼神,最後我毅然決然的辭職,開始走遍中國。
途中我遇到過很多位中醫大家,借鑒大家們的經驗,我最後終得一鼻炎方子,半年時間治好70位患者!
就像前段期間我接診的這位患者,本來,這個人身體還算不錯。可是從45歲以後,她就多了一個毛病,反反覆復地鬧鼻炎。
正值換季的時候,癥狀十分明顯。表現出來,就是鼻癢、鼻塞,流清鼻涕,不停地打噴嚏。比如說早晨起床之後,不幹別的,先開始打噴嚏。打了一通,把鼻涕處理好,這才洗臉刷牙。
為了控制癥狀,她常年使用西藥,但效果不好。最後,她被折磨得沒招了,這才想起來看中醫。
刻診,見患者脈象細緩、舌苔薄白、舌淡。患者自述,平時愛出汗,而且出汗以後特別怕風。
四診合參以後,我當即擬方:桂枝,白芍,生甘草,防風,黃芪,白朮,蜂房,蟬蛻,蒼耳子,辛夷,補骨脂,生薑,大棗。
結果,患者7天後複診,表示諸證明顯減輕。打噴嚏流鼻涕緩解了很多。這個時候,原方加減之後,囑咐連服一個月。到最後,患者可以說諸證悉平,基本康復了。
那麼這其中有什麼原理呢?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鼻癢,這都是在鼻子上出現的問題。
中醫講,鼻為肺之竅。鼻子出問題,很可能病根兒在肺。
肺,主衛氣的宣發。衛氣,行於肌表,可以抵禦外邪。既然說病根在肺。
患者動不動就出汗,而且惡風。這就是衛氣不足,宣發不充分,導致它不能固攝汗孔、抵禦風邪的體現。
我們可以清楚地判斷,患者的病位,在肺。我們要做的事兒,就是想辦法讓患者肺的功能好起來,可以宣發足夠的衛氣。肺氣通利,衛氣充足,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
治療思路如下:
生薑、大棗、甘草,固護脾胃。因為衛氣的來源,是脾胃。脾胃生化充分,衛氣才充足。桂枝,則入肺經,性偏溫,可以通行振奮陽衛之氣,解表驅邪。後面脾胃提高衛氣的「產能」,前面桂枝推動衛氣的運行。這麼一來,不就好了嗎?
白芍,有斂汗的功效。患者愛出汗啊,這可不行。汗屬津液,能載氣。汗出得多,氣的流失也會多。所以,得斂汗。桂枝通行陽衛,白芍養血斂汗。
兩者配合,這叫做調和營衛。在這裡,我們把它理解成,調理衛氣的輸布。
白朮和黃芪,健脾肺之氣。脾肺之氣強,衛氣的生成和輸布,才有源源不斷地動力。防風,則負責在肌表驅風邪。風邪喜歡打開人的毛孔。防風把風邪趕跑了,就有助於斂汗,防止過多出汗。
前些天,一位醫藥代理找到我希望能買下這張方子,被我拒絕了。
固然賣掉方子能獲得巨大的利益,但是在利益和患者面前,我還是會堅定的選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