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有多重要?醫生:做夢是好事,這4大好處不請自來

2025年04月11日12:03:08 健康 1658

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中,睡眠似乎成了一種奢侈。張女士,一位41歲的職場女性,每天在工作壓力的重壓下,夜不能寐;小王,23歲,沉迷於手機的低頭族,熬夜刷抖音到天明,卻在想睡時輾轉反側。他們只是眾多被睡眠障礙困擾的人群中的一員。在中國,高達3億多人正經歷著類似的睡眠困境,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稚氣未脫的孩童,無一倖免。要知道,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做夢有多重要?醫生:做夢是好事,這4大好處不請自來 - 天天要聞

睡眠,就像一場神秘的旅程,它在夜晚悄然開啟。當我們閉上眼睛,身體進入休眠狀態,大腦卻並未完全停止工作。科學家將睡眠分為兩個階段:非快速眼動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動睡眠期(REM)。在NREM階段,大腦的神經活動逐漸減弱,身體逐漸放鬆,進入深度睡眠。而在REM階段,大腦則變得異常活躍,彷彿進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夢境在此時頻繁出現。

做夢有多重要?醫生:做夢是好事,這4大好處不請自來 - 天天要聞

張女士和小王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許多人對睡眠的誤解。張女士因為工作壓力大,晚上總是被一點小動靜吵醒,整夜難以入睡。她的睡眠質量越來越差,白天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而小王則是因為沉迷於手機,晚上熬夜刷抖音,導致生物鐘紊亂,想睡時卻怎麼也睡不著。他們都被診斷為睡眠障礙,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也讓他們對睡眠產生了恐懼和焦慮。

做夢有多重要?醫生:做夢是好事,這4大好處不請自來 - 天天要聞

然而,睡眠並非如他們所想的那樣可怕。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發現,做夢其實是睡眠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在睡眠過程中,大腦的神經細胞雖然被抑制,但仍有一些神經處於興奮狀態。這些神經細胞的活動失去了清醒時的精準控制,導致記憶中的片段在大腦中隨機播放,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夢境。而且,做夢並不會影響睡眠質量,反而對大腦健康有著諸多益處。

做夢有多重要?醫生:做夢是好事,這4大好處不請自來 - 天天要聞

在睡眠的旅程中,大腦彷彿是一個勤勞的清潔工。在做夢時,大腦的血流量會顯著增加,這有助於清除大腦中的「神經廢物」。這些廢物如果長期堆積,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同時,做夢還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為身體輸送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就像一場及時雨,為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帶來生機。不僅如此,做夢還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研究表明,快速眼動睡眠期的縮短會增加患痴呆症的風險。在REM睡眠期間,大腦中的腺苷A2a受體會增加,從而促進大腦血流量的提升。科學家們認為,通過靶向控制這種受體,或許可以成為改善阿茲海默症的一種新方法。

做夢有多重要?醫生:做夢是好事,這4大好處不請自來 - 天天要聞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做夢還能調節心理平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許多未實現的慾望和夢想,這些在夢中卻可以得到滿足。就像一片心靈的避風港,讓我們在夢中釋放壓力,找到內心的寧靜。更令人驚喜的是,做夢還能激發創造力。許多偉大的發明和藝術作品都源於夢境的靈感。在夢中,大腦會將白天所見、所聞的信息重新整理,激發新的思考和創意。就像一位神秘的畫家,在夢中為我們的思維畫上絢麗的色彩。

做夢有多重要?醫生:做夢是好事,這4大好處不請自來 - 天天要聞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常常忽略了睡眠的重要性。張女士和小王的故事提醒我們,要重視睡眠,學會正確對待睡眠中的夢境。不要因為偶爾的失眠或多夢而過於焦慮,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讓睡眠成為我們身心健康的守護者。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28歲小伙眼睛不適,視物變形,竟與這個問題有關…… - 天天要聞

28歲小伙眼睛不適,視物變形,竟與這個問題有關……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最近,90後李力(化名)總覺得眼睛不對勁,時常感到乾澀,看東西也變得模糊起來。不僅如此,他發現自己看東西偶爾還會出現變形的情況。經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醫生告知他,他的眼睛問題與肥胖引發的高血脂密切相關。國家喊你來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聞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本周末天氣變化劇烈,雷電、暴雨、大風、沙塵紛紛登場。在重慶,一場雷電暴雨過後,一些人突然出現了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哮喘癥狀。當天夜間,重慶各大醫院急診患者開始驟增。為何同一時間會有這麼多癥狀相....
糖友春日煥新計劃 - 天天要聞

糖友春日煥新計劃

柳芽抽新,薺菜破土,又到一年代謝重啟黃金期!糖友們快收下這份《春日控糖四部曲》讓血糖與春花共舞,健康共春光一色。【時令煥新·春鮮甄選】✅香椿豆腐:天然胰島素搭檔頭茬香椿含鉻量是菠菜3倍,搭配高蛋白嫩豆腐,激發細胞糖代謝活性。切記焯水去亞硝酸
知名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出現這些癥狀快自查 - 天天要聞

知名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出現這些癥狀快自查

4月13日,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的消息,衝上多條熱搜,引發熱議。12日晚,齊思鈞在個人社交平台進行了直播。在直播中,他公開自己在2022年確診雙相情感障礙的經歷。直播截圖齊思鈞稱,自己服用了一年的雙相情感障礙藥物,同時進行了為期大概兩年半的心理諮詢。他表示:「一切都過去了,我經歷過來了,一切都在向好...
糖尿病患者創面的恢復狀況如何?應怎樣修復創面? - 天天要聞

糖尿病患者創面的恢復狀況如何?應怎樣修復創面?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發生與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礙有關。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徵,長期持續的高血糖狀態會導致全身多個器官和系統的損傷,從而導致一系列併發症的發生。據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約有9.3%的人口患有糖尿病。而根據預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北京兒童醫院是我國最早一批開設兒童心理門診的三甲醫院,去年6月,醫院從原來兒童心身醫學科的基礎上,單獨分出了一個「拒絕上學門診」。門診開設10個月,接診近一萬人次。心理方面的問題分抑鬱、焦慮、雙相情感障礙等,拒絕上學屬於什麼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孩子出現這種狀況,以至於一號難求?開診10個月、接診近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