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2022年06月03日20:43:08 健康 1845

李阿姨便秘多年,這次便血後急忙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腸鏡,診斷髮現李阿姨結腸內有多發息肉,醫生摘除了其中一個送去病理活檢,活檢提示是良性。但是醫生還是建議,摘除全部的息肉。李阿姨拒絕了,出院後也將醫生「定期複查」的囑託拋之腦後。

6年後,李阿姨的腹部開始脹痛,自己不再便秘,反而有了排便不盡的情況,沒隔幾個小時就有了便意,並且又開始便血。隨著腹部的疼痛加劇,李阿姨不得不又去醫院檢查,這次診斷結果卻是腸癌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良性息肉竟變腸癌?讓李阿姨最終身患癌症的腸道息肉到底是什麼?又為何會長息肉呢?

腸道息肉是什麼?

了解腸道息肉前先要清楚息肉是什麼,息肉是人體黏膜表面上長的贅生物,它屬於一種良性腫瘤,但有的息肉也會有惡變傾向。腸道息肉是從胃腸道黏膜向腔內突出的腫物,據實驗證實,結腸比小腸更容易長息肉,結腸中直腸和乙狀結腸發病率又最高。

從類型上來看,腸息肉單發性和多發性,有良性的也有惡性的,有腫瘤性的也有非腫瘤性的,其中息肉的腫瘤性與否和息肉是否會發生癌變息息相關

非腫瘤性息肉又分為增生性(化生性)息肉、炎性息肉、淋巴性息肉和幼年性息肉等。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增生性息肉是一種常見的息肉類型,是腸道上的小突起,且生長速度較緩。炎性息肉一般是腸道處發生了炎症從而長出的一種增生性息肉。

腸道內有著大量的淋巴組織,當人體受到了慢性炎症刺激時,這些淋巴細胞淋巴濾泡發生增生,從而向腸腔內凸起,形成淋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一般是指10歲以下的兒童長的腸道息肉,這類息肉較小,較為穩定,不易發生變化,這些息肉的癌變率都很低,切除後一般很少複發。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腫瘤性息肉分為管狀腺瘤(腺瘤性息肉)、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腺瘤。

管狀腺瘤是腸道黏膜表面的突起,是一種良性腫瘤,體積小,多發於60歲以上的人群;絨毛狀腺瘤是結腸上一種橢圓形的贅生物,體積較大,也為良性腫瘤,但是它屬於癌前病變;管狀絨毛狀腺瘤是管狀腺瘤和絨毛狀腺瘤的混合型,這類息肉體積小時,患者身體無明顯癥狀,一旦息肉變大,就有可能發生癌變。

這三類腫瘤性息肉都有可能發生癌變,其中又屬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這麼多種類的息肉是與什麼相關呢?人體為什麼會長息肉?為了及時了解自己體內是否長了腸道息肉,又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為何會長腸道息肉?

腸道長息肉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便是身體可能有炎症或病毒感染。實驗證明,腸道的慢性炎症,如腹部長期反覆出現疼痛或腹瀉時,可能會導致感染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則有可能是病毒感染造成的。當大便中的粗粒長期停留,反覆刺激腸道黏膜,也可能會導致腸道增生。

其次,年齡越大越可能長腸道息肉,隨著年齡增加,人們的免疫力會下降,代謝水平變低甚至有可能發生紊亂,這些都容易導致息肉的產生。

最後,家族成員中如果有人長了腺瘤性息肉,其他的家族成員也有很大的概率長直腸息肉,因此,遺傳也是長腸道息肉的主要因素。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因此,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有腸息肉遺傳史的人群,都應該定期去醫院進行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那麼有哪些針對腸息肉的檢查方式呢?

腸道息肉有哪些檢查方式?

位置靠下的息肉能夠通過指檢的方式觸摸出來,但最常用的檢查方式還是腸鏡檢查,這種方式能夠直接觀察到息肉的大小與情況,發現息肉後還能將息肉組織送去活檢,分析得出息肉的類型。腸鏡結合活檢也是目前診斷腸癌最有效的方式。不過小腸息肉就無法通過腸鏡檢查出來,這類息肉往往要在病人出現癥狀後或手術中才能發現。

大多數的息肉患者會出現便血的癥狀,如果患者有長期隱性失血的癥狀,則可以進行大便隱血試驗,如果該實驗結果多次、持續性的呈現陽性,那麼就有可能存在胃腸道腫瘤。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鋇灌腸也是檢查腸道息肉的一種方式,這種檢測方式是將一根肛管從肛門插入,再將鋇劑從肛管灌入,通過X線檢查,看結腸及以下的部位是否存在腫瘤、息肉、腸梗阻等病變。不過,腸鏡不耐受的患者或者有腸鏡禁忌症的病人不能夠做這個檢查。

通過這些檢查,病人能夠確診自己的病情,並進行治療。那麼要如何治療腸道息肉呢?

如何治療腸道息肉?

如果腸道息肉病人沒有不適癥狀,息肉的大小也比較小時,可以暫時不加以治療,只需定期檢查即可。如果患者開始有了腹部不適、腹瀉等癥狀,可以服用一些消炎藥止痛,不過藥物治療只能夠緩解病情,並不能夠根除息肉。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現在用得比較多的治療腸道息肉的方式是將病人進行麻醉後,將內鏡從肛門插入,通過觀察體內情況,醫生將體內的腸道息肉進行摘除,並將這些息肉標本送到病理檢查。包括圈除術、內鏡黏膜切除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等。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如果病人腸道息肉的直徑較大且息肉上已經有蒂了,那麼可以採取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高頻電極治療儀會產生高熱,這種熱量能夠凝固、收縮血管壁,從而縮小息肉,這種手術方式因為不會傷害到正常的組織細胞,所以對人體的傷害較小。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有些患者的息肉位置比較高,無法通過肛門進行切除,因此需要採取電灼切除術治療,但是與以上手術方式相比,這種手術方式的安全性會更低一些,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對於息肉比較大,或者息肉位置較難進行切除,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一般採用開腹手術,這種手術的視野會更清晰,但手術風險也會更大,過程中出現的狀況會更多,術後的恢復也會更慢,病人的心理壓力也會更大。

對於早期的腸道息肉患者,一般手術都能夠順利治療,有些易複發的息肉還需要定期的腸鏡檢查,來降低腸道息肉發生癌變的風險。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腸道息肉什麼情況下會發生癌變?

據調查證實,腸道息肉的大小、類型和數量都與癌變存在著一定的關係

在大小上,如果腸道息肉超過了兩厘米,那麼癌變的可能性就幾乎達到了50%;在數量上 ,腸道息肉越多,就越可能發生癌變。如果患者有家族性息肉病,那麼到50歲時,息肉癌變的概率將達到90%,因此,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群,應該定期去醫院檢查,降低患癌的風險。

從類型上看,腺瘤型息肉一般被認為是癌變前的癥狀,有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的癌變過程大概需要10年時間,所以儘早治療,定期體檢還是有機會控制病情的。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腸道息肉患者日常生活應該要注意什麼?

在飲食上,患者應該以細軟、易消化的熱食為主,保護胃腸道黏膜,避免食物刺激腸道息肉,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保證營養均衡,多吃蔬菜和水果,做到清淡飲食的同時又保證食物的營養價值。不過對於在飲食上有特殊忌口要求的患者,應該仔細諮詢醫生,不可隨意進食。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腸道息肉複發,癌變的概率。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除了在飲食上多加註意,經常做有氧運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息肉癌變的風險。《英國癌症雜誌》刊登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經常鍛煉能夠降低患腸癌的風險。每天運動30分鐘,能夠使腸道息肉的癌變風險降低30%。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實驗也證明經常鍛煉的人患腸道息肉的概率會降低16%,習慣於久坐的人更有可能患惡性的腸道息肉。因此,每日至少進行半個小時的鍛煉,如快走或能使人大喘氣的運動,足夠的身體活動能夠有效預防腸道息肉。

腸道為何會長息肉?如何治療腸道息肉?醫生:該切就切 - 天天要聞

腸道息肉患者要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為了減少排便的時間,排便時不能夠進行看手機、看書、聽廣播等活動。另外也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中醫認為壓力過大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導致內分泌失調,體內的代謝發生紊亂,甚至可能會讓酸性物質在體內沉積,並且壓力會讓人緊張從而導致氣滯血瘀,造成腸道息肉複發。

總結:

以上就是腸道息肉的相關知識,大多數情況下息肉是不會發生癌變的,只要提高健康意識,及早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檢查,腸道息肉是能夠治癒的。

註:以上圖片均來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1]淑珍.腸道息肉摘除為好[J].金秋,2019(22):56-57.

[2]劉晨.不能忽視的腸道息肉[J].百姓生活,2016(05):73.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需要治療嗎?會不會影響到生育能力? - 天天要聞

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需要治療嗎?會不會影響到生育能力?

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我經常遇到一些患者因為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而感到擔憂和困惑。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的故事。某日,一位年輕男士來到我的門診,他因為最近感覺小腹不適,於是做了一次B超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前列腺出現了一些鈣化的現象。
飯後散步其實是錯的?醫生:上了60歲後,飯後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 天天要聞

飯後散步其實是錯的?醫生:上了60歲後,飯後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李叔,今天真是熱得離譜啊!」張大爺扇著手裡的蒲扇,汗流浹背地說道。他和妻子劉阿姨正和對門的老鄰居李叔李嬸在小區對面的公園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