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醫患情,患者捐贈雕像懷念國醫大師鄧鐵濤

2024年05月16日16:41:02 健康 2746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寧)「希望捐贈這尊雕像,能讓正在和病痛作鬥爭的醫護和病友都受到鼓舞,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也希望醫院科室人才輩出,不斷傳承中醫精神。」5月14日下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肌病科收到患者捐贈的一尊漢白玉雕像。在捐贈現場,來自廣州番禺的退休教師、重症肌無力患者韓女士分享了她跟雕像主人公國醫大師鄧鐵濤的生前故事。

46年醫患情,患者捐贈雕像懷念國醫大師鄧鐵濤 - 天天要聞

1978年,正在上大學的韓女士患上重症肌無力,輾轉廣州多地求醫,在報紙上看到擅長重症肌無力治療的鄧鐵濤教授,嘗試寫信聯繫並得到回復。「鄧教授就像黑暗中的曙光,平易近人,他詳細了解我的病情、求醫經過,並為我診脈開處方,也鼓勵我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堅持食中藥,一月一複診。」

在鄧鐵濤的幫助、支持和精心治療下,韓女士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韓女士回憶,畢業後因習慣性流產需卧床,向鄧教授寫信求助,他每次都回信並寄來處方。這份濃濃的醫患情誼跨越多年,也陪伴韓女士從大學畢業、結婚生子再到三代同堂直至退休。

韓女士表示,這期間她一直得到鄧鐵濤和其兒子鄧中光教授的診治和幫助,先後戰勝了重症肌無力、習慣性流產,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病痛,對鄧鐵濤的救助和醫院醫護救助滿懷感激。

46年醫患情,患者捐贈雕像懷念國醫大師鄧鐵濤 - 天天要聞

2017年,韓女士到病房看望住院的鄧鐵濤,並攜帶了她精心保存了多年的57份手寫處方和10份書信往來。徵得鄧鐵濤同意後,將鄧鐵濤的這一批重要手稿無償捐給了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為研究和學習鄧鐵濤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提供了寶貴的一手文獻。

2019年,鄧鐵濤逝世,當年71歲的韓女士全程參加鄧鐵濤的追思會和告別儀式。之後每年,韓女士都會到醫院鐵濤廣場向鄧鐵濤塑像鞠躬獻花以表紀念。

「重症肌無力是一種罕見的疑難雜症,作為一名患者,自己也想做出點滴貢獻,傳遞愛心信心。」韓女士表示,希望捐贈鄧鐵濤讀書的漢白玉雕像給醫院,紀念鄧鐵濤,傳承鄧鐵濤國醫大師學術經驗,更好地幫助重症肌無力患者。

2023年11月,為更好傳承鄧鐵濤國醫大師的學術經驗,服務重症肌無力患者,醫院啟動了肌病科專科建設,正式成立肌病科。肌病科主任楊曉軍告訴記者:「科室團隊有幾十年對肌肉疾病的臨床研究治療基礎,科室將繼續傳承鄧鐵濤學術思想,提供全面的綜合治療方案,幫助肌肉疾病患者恢復健康。」

楊曉軍表示:「目前科室積極開展現代治療技術,進行神經--肌肉接頭疾病、肌肉疾病等專病中西醫聯合診治,還創建了重症肌無力專病隨訪資料庫。在重症肌無力臨床和基礎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茯苓花式吃法大揭秘!輕鬆拿捏「掉秤」小技巧 - 天天要聞

茯苓花式吃法大揭秘!輕鬆拿捏「掉秤」小技巧

減肥路上,不少人都在尋找天然又有效的食材助力,而茯苓作為葯食同源的「寶藏」,憑藉利水滲濕、健脾益胃等功效,成為眾多減肥人士的心頭好。但茯苓究竟怎麼吃才能發揮它的減肥優勢?今天就帶大家解鎖茯苓的花式吃法,助你輕鬆拿捏「掉秤」小技巧!
糖尿病患者福音!新型降糖葯竟能護心腦?藥師詳解三大優勢 - 天天要聞

糖尿病患者福音!新型降糖葯竟能護心腦?藥師詳解三大優勢

一、心血管疾病風險為何偏愛糖尿病患者?許多糖友都聽過「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這句話。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約6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疾病。長期高血糖會持續損傷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硬化加速,就像水管內壁結垢一樣,最終引發冠心
Shams:庫里目前基本只能接受治療 我認為他最早G6才能回歸 - 天天要聞

Shams:庫里目前基本只能接受治療 我認為他最早G6才能回歸

直播吧05月10日訊 Shams今日在播客節目《PatMcAfee Show》中談到了庫里的腿筋傷勢。Shams表示,庫里目前其他的都做不了,只能接受治療,庫里將在當地時間下周三接受複查,這意味著庫里將至少缺席G3和G4。但Shams表示,他的理解是,庫里最早要系列賽G6才能回歸。勇士和森林狼的G5和G6之間間隔了4天,這是很罕見的情況,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