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嘆,典故名,典出《晏子春秋》卷一〈內篇諫上·景公登牛山悲去國而死晏子諫〉。齊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終有一死而悲哀下淚。後遂以「牛山嘆」等喻為人生短暫而悲嘆。
《晏子春秋》卷一景公游於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春秋時,齊景公游於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眼前的景色太美了,為什麼人生要像淌水一樣,很快就離開了世間呢?」
人生短促,死亡不可避免,哪怕是齊景公這樣的人生贏家,到頭來不也要死亡嗎?世俗中贏得的一切,也都帶不走。這是場世俗的遊戲,贏得遊戲的人就是成功人士。但在得道者看來,真正的贏家是那些已經退出遊戲,根本不玩遊戲,甚至超越遊戲的人。他們看透了一切,不在乎輸贏。秦皇漢武不也如此?世俗中贏得的一切,也都帶不走。
別把自己想的太特殊,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以為天大的事,無法排解的煩惱苦悶,其實別人也一樣,古往今來不知發生過多少遍。人終有一死。死亡,就是徹底沒了,「我」沒了,情緒沒了,高興和悲傷都不存在。人害怕的就是這個「沒了」。但都沒了,怕與不怕,在乎與不在乎,還重要嗎?
人活一世,光著來,也將光著走。緊攥著手,也帶不走一分財富。所有的快樂和痛苦都是一世修行的功課。珍惜眼前人,錢財身外物。古人說:「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我們真的需要很多財富才能快樂嗎?其實不是。人越成長,越發現,人生中真正難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如何保持住一顆安定的心,過著平凡而快樂的生活。」越是見過世面的人,越懂得知足,因為他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內心的安定與豐盈。
誰也無法阻止夕陽西下,誰也不能讓青春重來,誰也無法回到過去重新選擇。過去就過去了,難過也好,後悔也罷,都改變不了什麼,那為什麼不放下呢?索性就開心點吧。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情緒波動肯定是有的,但很多事只要站遠點看,都沒什麼大不了的。最主要的是,不開心也不解決問題,甚至會讓事情變更糟。
莊子曾說:「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人生很難,一月之中能開口笑一笑就很不容易。生命有限,在過程中儘可能地充實自己,誰都沒有辦法預料人生會在什麼時候終結,但可以決定在那一天來臨之前不虛度。
孔子游泰山時,看到一個叫榮啟期的人在郊外。這個時候,榮啟期已經九十歲了,還穿著破衣爛衫,非常窮,但卻有心情在那鼓琴唱歌。孔子就問他:您這麼快樂,是為什麼啊?榮啟期回答道:我快樂的原因有很多。
天生萬物,以人最為尊貴,而我竟然可以是個人,這是快樂的第一個原因。人分男女,男尊女卑,而我竟然可以是個男人,這是我快樂的第二個原因。人生在世,有很多人還沒看到日月,早早就夭折了,而我竟然可以活到九十歲,這是我快樂的第三個原因。對於士而言,貧窮是常有的事;對於人而言,死亡是遲早的事。我處於常有的狀態,等待遲早的結果,又有什麼可憂愁的呢?孔子說:說得真好!您真是個善於自我寬慰的人。
我看到很多人在現實中為了錢和利益疲於奔命,但卻很少有過哪怕10分鐘的快樂,連笑容都變了形,再看看自己還殘留的部分天真幼稚,覺得真的很幸福。追求快樂,是人的基本需求。懂得如何讓自己快樂,你將擁有幸福的人生;懂得如何讓別人快樂,就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或生產者。
有人說,死後有輪迴,有天堂,反正不會徹底沒了。這樣想也挺好的,反正就這一輩子,只要能讓你心安,讓你高興,怎麼想都可以。其實,也可以不去想它。不管怎樣,都是要死的,想它幹嘛呢?過好現在的每一天就夠了。怎麼才算過好?就是有意義。而意義是你自己賦予的。
有人覺得,有意義是把孩子培養成才;有人覺得,有意義是每天吃喝玩樂;有人覺得,有意義是賺很多錢,過上富足的生活;有人覺得,有意義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怎麼想都可以。意義,就是講一個你相信的故事。
只要你相信,它就是意義。很多人的迷茫在於,沒有什麼堅信的東西。如果實在沒有,為了避免痛苦,不如不想死亡這件事。反正死了就什麼都沒了,想與不想都一樣,不如過好當下,讓自己快樂。
以上,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