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科院院士陸林在科普欄目《科創中國·院士開講》中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球新增超過7000萬抑鬱症患者,9000萬焦慮症患者,數億人出現失眠障礙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發布的《世界精神衛生報告》也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焦慮和抑鬱的發病率大幅增加了25%。
抑鬱症的發病原因除了環境之外性格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抑鬱性格。「黛玉葬花」讓人印象深刻,她把落花收入花冢的這一情節,對她的多愁善感、悲觀、敏感的性格特點刻畫得惟妙惟肖,這種性格也讓她最後鬱鬱而終。
容易誘發抑鬱症的六種性格特點
負面思考
遇事容易陷入悲觀、沮喪和苦悶的情感中,經常感到生活沒意思,缺乏樂趣,喜歡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比較,導致喪失自信心,對自己的現狀和未來充滿灰暗憂傷的想法,經常陷入對過去的回憶中而且總是充滿悔恨。
敏感多疑
不愛交際,不喜歡人多的場合,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就會深感受傷,表現得害羞、沉默寡言,做事猶豫不決,缺乏行動力。
拖延
過分在意細節,過分看重工作成果,追求完美,會反覆檢查、核對自己的實施計劃,唯恐出現疏漏,以至於不能按時完成工作。這類人在生活上往往也表現得懶散。
自我中心
常處於兩個極端,或者根本不會去想他人的感受,或者是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顯得處處討好別人,很難與別人順利合作。缺乏責任感,待人冷淡等等。
表現孤僻
因為安全感不足害怕受到傷害,會把自己封閉起來,避免和人打交道。很少或沒有朋友,除工作、學習以外的大多數時間都是獨處的。
偏執
性格固執倔強,常言所說的「一根筋」。遇事習慣外歸因,喜歡抱怨別人,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這些性格特點會讓一個人遠離現實,遇到問題時無法合理宣洩情緒,容易導致心理疾病。
當然並不是說有上述的性格特點就一定會得心理疾病,我們都知道心理疾病的病因比較複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雖然如此,但如果我們試著改變性格中不太好的部分,就可以減少自己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人覺得性格好像是不可改變的。實際上性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可塑的。
實際上,很多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性格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尤其是經歷一些重大事情之後,比如有人一場大病後變得平和、從容了,有人經過車禍等意外後變得心胸開闊、開始積極幫助別人了等等。
所以,現在是什麼樣的性格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有意識地去調整和改變。
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完美性格」,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缺陷。希望我們在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後,正確認識並接納自己,學會自我調控,做出積極改變,使自己的人生成為一個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