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丁舟洋 杜蔚 每經編輯:魏官紅
「今天(羽衣甘藍飲品)沒貨了,賣完了,得等明天。」3月末,全國多地氣溫陡增。當一些顧客想要在午後下單一杯冰沙奶昔口感的「羽衣甘藍·輕暢杯」時,卻被茶百道的工作人員告知「庫存不足」。
消費者欲購買卻遇庫存不足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今,茶飲品牌掀起了新一輪的「健康內卷」。繼喜茶在去年推出的羽衣甘藍奇亞籽「纖體瓶」成為爆款後,口感不好、名字奇特的多款食物成為今年各大茶飲品牌爭相推出的新品原料,單杯價格動輒二三十元,不少消費者直言「又貴又難吃」。
儘管帶有苦澀味,與健康、瘦身概念綁定上的「超級蔬菜」羽衣甘藍躥紅後身價大漲,與其類似的飲品則被不少網友捧為「超模水」。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意向購買者身份詢問了種植戶王杉杉(化名),據他介紹,去年夏天羽衣甘藍一度0.8元一斤也無人問津(按噸賣),今年按噸賣已經漲到3.5元一斤了,零售價5元一斤,「喜茶推出那款羽衣甘藍飲品後,帶火了原料⋯⋯我們今年還在給古茗的原料商供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市面上使用「羽衣甘藍」製作的新茶飲品牌已有茉酸奶、喜茶、茶百道、樹夏、滬上阿姨等十餘個,合計推出超30款產品。但與此同時,有多位營養專家告訴記者,羽衣甘藍進入飲料後,其蔬菜纖維已大打折扣,此外,如果為了平衡口感選擇額外加糖,會讓看似健康的羽衣甘藍飲品變成一杯高熱量飲品。
從滯銷到爆火 新茶飲點燃羽衣甘藍產業鏈
「這個菜沒什麼味道,感覺羊也不愛吃,它屬於減肥產品。」王杉杉和記者談及他種植羽衣甘藍的經歷,「羽衣甘藍原先是荷蘭品種的蔬菜,後來中國也育了苗,其中又有很多細分品種,顏色淡的客戶不要,(因為)榨在果汁里不好看。我們從2024年10月開始種羽衣甘藍,曾經也賠過,顏色淡的賣不掉,種出來只好扔了。」
在王杉杉看來,羽衣甘藍的「第一把火」是喜茶的「纖體瓶」點燃的。2024年7月,喜茶與安踏冠軍聯名,趁奧運會的熱度推出「羽衣纖體瓶」,隨後又推出「去火纖體瓶」等產品,讓「超級植物茶」系列成為2024年新茶飲行業的現象級大單品,眾多品牌跟進推出植物茶系列。
各大茶飲品牌紛紛推出羽衣甘藍系列產品 圖片來源:平台截圖
2025年春季,「超級食物」的概念變得更「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獲悉,伴隨「輕養生」概念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選擇飲品時,愈發鍾情於「內含」豐富的,特別是「超級食物」(即營養密度高、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礦物質等的食物),如羽衣甘藍、薑黃、奇亞籽等。
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如今市面上使用「羽衣甘藍」製作飲品的企業已有茉酸奶、喜茶、茶百道、樹夏、滬上阿姨等十餘個,合計推出超30款產品。其中,既有作為主打系列常年提供的產品,也有些僅在限定節令提供,而含有羽衣甘藍的飲品售價往往超過20元。
曾經售價幾毛一斤,菜農口中「羊不愛吃」的羽衣甘藍,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成為飲品界「香餑餑」的背後,是國產飲品品牌的「力推」。
產品熱度攀升也助力上游原材料需求水漲船高。王杉杉稱,目前有一家北方的公司來找他訂購羽衣甘藍,每個月需求60多噸。「一車裝9噸,我們放在冷庫里等他們來取貨。現在他們還考慮把一部分的果汁加工也與我們合作,把榨汁機放過來在原產地加工。」
在價格端的感受更為明顯。王杉杉表示,他在山東種植羽衣甘藍,目前價格為3.5元一斤(按噸賣)、零售價5元一斤;經過批發商賣給西餐廳、輕食店就變成15元一斤;新茶飲品牌要求只選取羽衣甘藍中的一段使用,把根去掉,賣9元一斤。而在去年,幾毛一斤的羽衣甘藍甚至一度賣不出去。
羽衣甘藍飲品「內卷」 專家:榨汁幾乎丟棄了全部膳食纖維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使用羽衣甘藍製作產品的品牌,部分還主打低熱量、高纖維、天然成分,宣稱通過促進消化、增加飽腹感來幫助控制體重。其中,羽衣甘藍、奇亞籽等的熱度居高不下。
不過,記者注意到,多個品牌在製作飲品時,用到的羽衣甘藍尚屬「微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詢問時,茉酸奶方面透露,在產品中添加的羽衣甘藍並不多,其劑量大約為每杯5克。「不能太多,否則口感偏苦。」茶百道等品牌也表示加入得不多,但沒有透露具體比例。
「從羽衣甘藍核心營養素組成來看,其膳食纖維豐富,有助於降血糖、降血脂、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改善現代人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的現象,不過,儘管羽衣甘藍營養豐富,但是食用並沒有神奇的作用,不用誇張它的營養價值,也不用過分誇大它的食用作用,更不會有『治病功效』產生,日常生活中羽衣甘藍的攝入量非常有限。」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王思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纖體」等產品宣傳語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更多只是商家利用某些營養物質來偷換概念。
羽衣甘藍核心營養素 圖片來源:王思露供圖
在王思露看來,包含飲品在內的食品,並非「含有」就「有功效」。「食品只是食品,與藥品無關,不具有治療作用。至於『功效劑量』,更是虛構概念。」
「我們用的並非粉劑沖泡,而是鮮榨的羽衣甘藍。」3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詢問時,茶百道上海的一家店鋪員工稱。
除了茶百道,記者多番採訪後獲悉,茉酸奶、樹夏等品牌的店員均表示,相關產品亦使用新鮮的羽衣甘藍。
對此,王思露告訴記者,羽衣甘藍遇水加工、經過切配等方式處理後,必然會損失一部分(營養),尤其是將羽衣甘藍切碎和攪拌,「在榨汁過程中,(羽衣甘藍)果蔬中的膳食纖維幾乎全部被丟棄。相比而言,更靠譜的食用方式是選擇新鮮的羽衣甘藍,用煮、燉以及焯水後涼拌等低溫烹調方式,減少營養素流失,更大概率攝入營養物質」。
小紅書上關於羽衣甘藍的話題有1.8億的瀏覽量 圖片來源:平台截圖
針對市面上流行的各類「超級蔬菜」「超級食物」飲品,消費者該如何選擇?「不少『超級食物』被過度神化。」王思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羽衣甘藍、奇亞籽、藜麥、薑黃、巴西莓、甜菜根等新鮮食品歸根到底還是食品,並不治病。普遍的健康焦慮之下,行動力才能換來安全感。「而健康的飲食,歸根結底還是重在均衡,均衡飲食、加強運動、戒除不良習慣,而非一定要追求某些看似神乎其神的『明星單品』。」
此外,對於商家們營銷的羽衣甘藍「纖體」「減肥」的概念,註冊營養師李園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要說熱量,羽衣甘藍在蔬菜當中其實並不算太低,甚至能排前10,但它的很多營養素含量確實非常好。但值得注意的是,羽衣甘藍的新茶飲飲料如果為了平衡口感而額外添加糖,熱量會增加很多,更重要的是精製糖部分增加了。「咱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