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2024年05月20日01:31:16 美食 7004

愛喝茶的人可能對白茶都不陌生,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因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福建福鼎市是白茶的主要產區之一,白茶作為當地的"全民產業",是很多人的生活來源。不過,近日,某視頻平台上出現一些關於福鼎白茶的視頻,在視頻中,網路博主通過現場口述的方式,聲稱當地茶農的茶青無人收購,茶農甚至只能把「採摘下來的茶葉親手倒到河裡面」,畫面看起來讓人十分痛心。這個傳言,是真的嗎?我們先來看一下網路流傳的視頻。

網路博主捏造視頻 「現場」口述白茶滯銷

聲稱白茶滯銷 網路視頻造成負面影響

剛剛看到的這段短視頻中提到,因為福建福鼎白茶滯銷,茶農將採摘下來的茶青親手倒到河裡,實屬無奈。這件事也迅速引起了廣泛關注。那麼實際情況到底是什麼呢?

今年3月底,某視頻平台上出現一些關於福鼎白茶的視頻,在視頻中,網路博主通過現場口述的方式,聲稱茶農的茶青無人收購,甚至還特意把「採摘下來的茶葉」「親手倒到河裡面」等幾行字,分別用黃色和紅色的醒目字體標註。看完這段短視頻,很容易讓人以為福鼎白茶交易市場低迷,茶農因無人收購要茶葉倒到河裡面。

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 天天要聞

福鼎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 張青碧:如果有人抓了一把茶青扔到河裡,就表達說茶青價格已經低到非常低的程度,像這樣一些不實言論,對於我們區域茶葉的公用品牌來說,具有一定傷害,我們相關的協會向公安部門進行了報案。

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 天天要聞

接到報案後,當地警方迅速找到了視頻的發布者吳某某,他在當地也是從事茶葉經銷業務。據吳某某交代,因為對今年白茶市場出現的價格波動心有不甘,為了吸引社會關注,今年3月底,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就編輯製作了造假的賣慘視頻,希望以此吸引一些流量。之後吳某將該造假視頻傳播到多家網路平台。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警方對製造謠言視頻的吳某某作出了行政處罰,目前該謠言視頻已被刪除。

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 天天要聞

網路博主 吳某某:標題為《親手將自己採摘的茶葉倒進河裡是什麼感覺》的不實言論視頻給福鼎白茶造成了不良影響,抹黑了福鼎白茶,在這裡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誠懇悔過。

還原網路博主造謠套路:誇大渲染博人眼球

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 天天要聞

原本是因為氣候原因導致的福鼎白茶短期價格波動,就被網路博主以偏概全、斷章取義,並製作了相關的謠言視頻進行傳播。記者分析發現,福建的這位網路博主的造謠套路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該網路博主將獲取的片面信息進行組合,然後編撰謠言文案。

第二步:拍攝一些辛苦勞作的茶農、眼神茫然的老人、擁擠的市場等畫面,然後把整體色調暗,配上一段悲情的音樂,凸顯出一種壓抑、焦慮的感覺。

第三步:營造虛假的「在現場」場景,通過口述形式渲染,增加謠言視頻的可信度。

第四步:該博主將拍攝的畫面故意標註「採摘下來的茶葉親手倒到河裡面」這樣博人眼球的標題,並將未經核實的情況發布到了網路平台,以此來吸引瀏覽量和關注。

福鼎白茶滯銷價格崩盤?假的!

網路博主吳某某表示,發布造謠視頻是因為不滿今年白茶價格波動,而他的視頻一經發布,就被大量瀏覽和轉發,對福鼎白茶市場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實際市場情況又是什麼樣呢?

據了解,白茶是涉及福建福鼎市三分之二人口的「全民產業」,品牌價值超60億元。謠言短視頻大量傳播,給當地茶葉經營者帶來了很大困擾。

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 天天要聞

茶企負責人 朱昆增:我接到一個客戶電話,打電話過來第一句話問,小朱,福鼎白茶價格崩盤了?我當時一下沒反應過來,蒙了十幾秒。

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 天天要聞

那麼,實際情況到底是什麼呢?據福鼎相關主管部門介紹,今年白茶的春茶受低溫影響,開採時間較往年推遲了10天左右,造成採摘周期發生變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價格,茶青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5%-20%左右。

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 天天要聞

針對氣候原因造成的白茶短期價格波動,當地政府迅速提出了應對措施,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溯源碼等方式加強市場管理,杜絕假冒福鼎白茶的流入;另外還通過舉辦文體旅活動,以此來提振市場信心。

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 天天要聞

福鼎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 張青碧:從3月15日開始,基本上所有茶青到了市場或一採收下來,基本都能收購,當天市場基本都消化掉。

新聞鏈接:還有哪些是謠言?

那麼近期除了剛才披露這起謠言之外,近期還有哪些言論是網路博主為了賺取流量,炮製的謠言呢,我們一起來揭開真相,粉碎謠言。

案例1:「西安一女子給同事下藥」?擺拍!

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 天天要聞

近日一則「西安一女子給同事下藥」的短視頻在網路上傳播,視頻中稱「女子因同事發燒不吃藥,擔心同事請假不願接手其工作,便向其水杯投放退燒藥,後獲得同事諒解」。經核查,網路博主趙某為博眼球,通過擺拍的方式製作了該謠言視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西安警方依法對違法行為人趙某給予行政處罰。

案例2:編造「肥西上派鎮發生槍戰」 謠言!

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 天天要聞

3月13日,網民合肥吳某在某短視頻平台發布視頻稱「肥西上派鎮發生槍戰」。經核實,吳某為吸粉引流,用其經營的菜館照片為背景,配上槍戰音頻,虛構發生槍戰的謠言信息。目前,合肥警方已依法對吳某予以行政處罰。

案例3:重慶:執法人員指揮群眾「炸金花」?謠言!

為博眼球無底線!福鼎白茶被造謠…… - 天天要聞

近日,重慶北碚網民肖某在某短視頻平台發布信息稱,執法人員指揮群眾「炸金花」。經核查,5月6日中午,網民肖某為博眼球,在編輯視頻時編造謠言,聲稱相關執法人員不僅不阻止公共場合聚眾賭博,還主動教導群眾該如何下注。而實際情況是,兩位民警在勸導群眾不要在公共場所「炸金花」賭輸贏。針對肖某涉嫌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重慶警方依法對肖某給予行政處罰。

(總台央視記者 張崗 張孫川 吳知益)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好吃的麵條,健康又美味,快試試這8道麵食! - 天天要聞

好吃的麵條,健康又美味,快試試這8道麵食!

#頭條創作挑戰賽#​#頭條首發挑戰賽#​1. 豬肝湯麵:這是一道家常的美食,它以獨特的口味和豐富的營養吸引著許多人。豬肝湯麵的主要原料是鮮嫩的豬肝,搭配上清爽的麵條和鮮美的湯底,讓整道菜品味十分鮮美。2.
印度八寶粥:自然發酵沒有科技和狠活兒,網友:蟑螂都得嗝屁 - 天天要聞

印度八寶粥:自然發酵沒有科技和狠活兒,網友:蟑螂都得嗝屁

喝粥雖然能養胃,但是喝印度八寶粥可能會崩潰。說起來八寶粥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因為這是我國的傳統美食,八寶粥吃起來十分的香甜可口,米也十分的軟糯,燉的入口即化讓人垂涎欲滴。但是對於八寶粥的來歷,還有一個歷史。就是傳說當時朱元璋在貧困的時候,曾經
價格大跳水!從200元跌到8元一斤,很多四川人愛吃 - 天天要聞

價格大跳水!從200元跌到8元一斤,很多四川人愛吃

最近,又到藍莓上市高峰期,然而曾賣到數百元一斤的藍莓,價格卻迎來大「跳水」。200元一斤到如今8元一斤「以前論克賣,現在按斤賣」每年5月到6月,四川藍莓大量上市。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今年藍莓價格來到了一個新的歷史低位。6月4日,在四川西昌市長安農貿批發市場,藍莓價格普遍在10至20元一斤,最低僅10元一斤,也有部...
感謝熱心網友的推薦,含淚吃了兩大碗~ - 天天要聞

感謝熱心網友的推薦,含淚吃了兩大碗~

之前我一直都認為野生菌很好吃,確實也如此,野生菌的確很美味。但是後來由於誤食野生菌導致中毒,那個場景還歷歷在目,上吐下瀉,連流食都吃不下去。從那以後到現在為止,已經五六年沒吃過野生菌了,儘管我知道這玩意好吃,但是還是有抵觸心理。
23年相伴的溫馨家居生活旋律,從孩子成長到兩人世界! - 天天要聞

23年相伴的溫馨家居生活旋律,從孩子成長到兩人世界!

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家是最為溫暖的避風港。它見證了無數的晨昏更替,承載了太多的悲歡離合。有這麼一對夫婦,他們的婚姻生活已經走過了23個春秋,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家也經歷了從熱鬧到寧靜的轉變。如今,孩子已經踏上大學的征程,而這個家,再次回
當這些菜被端上來那一刻,我人都麻了! - 天天要聞

當這些菜被端上來那一刻,我人都麻了!

菠蘿雞 [doge]菠蘿味雞屁股,雞屁股味菠蘿[doge]自己選吧這隻雞死後才能出現高光時刻,請問雞是在思考還是在燒烤?太好笑了!這個端上來我會連桌子扔了,最怕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廣東特產!好逼真的蟑螂蛋糕,這是哪個仇人過生日嗎?
雲南疾控提醒您:端午吃粽不放「粽」! - 天天要聞

雲南疾控提醒您:端午吃粽不放「粽」!

點藍色字關注「大美新平」端午安康DUANWU ANKANG端午將至,粽葉飄香,吃粽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鎂、鐵、磷、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煙酸等營養成分。其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為澱粉,且以支鏈澱粉為主,人體澱粉酶水解支鏈澱粉的能力相對...
南陵龍蝦嘉年華 開「炫」 - 天天要聞

南陵龍蝦嘉年華 開「炫」

人民網記者汪瑞華 張俊新鮮出鍋的龍蝦PLUS。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鮮嫩軟彈的倉溪龍蝦成為夜市餐桌的首選。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食客為倉溪生態龍蝦點贊。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市民遊客早早地就來到了嘉年華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盛「蝦」嘉年華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商戶現場烹飪龍蝦,忙得不亦樂乎。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嘉年華現...
螃蟹粽、陶瓷粽、麵塑粽……來看古往今來的粽子巧思 - 天天要聞

螃蟹粽、陶瓷粽、麵塑粽……來看古往今來的粽子巧思

粽子雖小,卻貫穿古今,展現著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美好。古代粽子長什麼樣?粽子又帶給人們哪些創作靈感?我們一起來看古往今來的粽子巧思。古代粽子長什麼樣?在江西九江德安縣博物館裡,珍藏著一對南宋古墓出土的粽子。據古墓碑文記載,墓主周氏葬於公元1274年,距今已有750年。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博物館講解員 李佳:墓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