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手抓羊肉
東鄉手抓羊肉選取上等優質羊肉,用秘制調料小火慢燉而成。色香味美,不膻不膩,營養豐富,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
舌尖上的美味——東鄉手抓
◇杜彩萍
河州人愛美食,尤其愛東鄉手抓羊肉,那鮮香、醇厚、味美是愛到了骨子裡的!
說起手抓羊肉,就會說到東鄉!東鄉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一個縣,這裡山大溝深,地廣人稀,常年乾旱少雨,種不好莊稼,卻是放羊的好地方。羊兒吃綠草,攀山岩,喝山泉水長大,肉質鮮美筋道,深受美食者信賴。臨夏古稱「枹罕」,「枹罕赤髓羯羊肉」聞名已久,從南北朝時期就已成為帝王貢品!
在東鄉,吃手抓羊肉是將剛煮熟的羊肉剁成小塊,裝盤上桌,圍桌而坐的人們不用筷子,直接從盤子里用手抓一塊,撒上提前炒好的椒鹽,佐以大蒜享食,故稱「東鄉手抓」。東鄉手抓羊肉,不僅膘肥肉嫩、口味咸鮮,色香味美、肥而不膩,還能滋補溫中,驅寒強骨!
東鄉手抓羊肉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東鄉族人用來招待客人的特色菜肴,也是每一位河州人的最愛。東鄉手抓,一直是這方土地上被人們所稱道的舌尖上的美食!
在臨夏,無論回族還是漢族,小到日常來客,大到宴席聚會、遊山玩水,必有手抓羊肉做主打菜;無論場面大小,所有的佳肴中,必有這一大盤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手抓羊肉,那是滿足客人、主人眼福、口福的頭道美味大餐!
平時,三五好友聚會,熱情好客的河州人就會臨時找一家口碑好的清真飯館,一進門坐定,就會吆喝:「掌柜的,先上兩斤手抓,要肥瘦相間的,上好點!」這時,熱情迎客的掌柜的會立刻高聲應答:「好嘞!六號桌客人二斤上好手抓,上好點!」此刻,精幹的小堂倌已麻利地擦過桌子,倒上香甜的熬茶、或是鮮醇可口的麵湯,極其殷勤地添茶添湯,讓客人慢用。等冒著熱氣的手抓一上桌,大家先謙讓一番,再夾取面前的一塊帶骨羊肉,就著新鮮的紫皮大蒜,一口肉,一口蒜,大快朵頤!那份愜意、滿足、暖情暖心,讓下一次的聚會又在莫名的期待中升騰……
若是四、五月里,臨夏紫斑牡丹盛開,來旅遊賞花的客人想品嘗河州美食,總要先點上一盤手抓羊肉解饞!這時的東鄉手抓羊肉鮮香嫩滑,肥而不膩,不腥不膻,吃過一次後,便讓人念念不忘,還想來年再到臨夏看牡丹、品美食!
若逢陰雨綿綿,或大雪漫天,熱情的主人會邀左鄰右舍和親戚們來家裡一起過「陰天」——也就是煮肉過嘴癮!
主人家在熊熊火爐上放一隻大號鋼筋鋁鍋,放入大塊的新鮮羊肉,注滿生水,沒過肉塊。靜待鍋沸後,先撇去浮沫,再放進早已準備好的顆粒胡椒、花椒、生薑、草果、鹽、蒜瓣、大蔥等調味料,然後關小火慢燉。
來家的客人,年老尊貴的,都讓坐在亮堂的堂屋大滿間炕上,圍著四四方方的炕桌,邊刮三炮台碗子,邊嘮些閑話。
而年輕人們在炕頭守著火爐,邊聽老人講古,邊提壺添茶。河州人淳樸地道,看見客人喝了一口茶,就會趕緊滿上。
肉快熟時,香氣四溢,不僅家裡能聞到,還隨風飄逸,一條街上路過的人都能聞到!那香味,讓人口水直流,止不住地吞咽,不知這肉,吃進嘴裡有多香啊!
當大盤羊肉端上桌,尊貴的客人先出手,夾上第一筷,旁邊的才能繼續夾。吃肉,河州人也是很講究長幼有序的!
吃肉,不能不喝湯!當一碗忽閃忽閃碗面飄著油花,撒上青蒜苗、香菜、紅椒粒的肉湯被雙手恭敬遞到你手上,還未喝,心已美得無法言說!更不用說,那下在肉湯里的面片,湯清面白,一氣吃個肚兒圓該是多麼的舒坦了!
東鄉手抓羊肉成就河州人飲食文化的美食經典,也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是河州味道里拔得頭籌的舌尖美味。
如果你沒嘗過,遇見了,就不要錯過。如果你已成為資深大饕,那滋味你細品,我就不多說了!
來 源:州民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