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媒》網站近日轉載英國the telegraph uk頻道刊文稱,俄羅斯士兵打算在前線設置穿迷彩服的假人,以誤導烏克蘭的fpv無人機操作員,從而達到掩護真實目標的目的。
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一群著迷彩的假人嚴陣以待,似乎在擔負警戒任務。跡象表明,俄軍準備在前線地帶設置假人,以吸引烏軍無人機的注意力,誘導烏軍耗費大量fpv無人機。另一視頻顯示,一列著迷彩的假人站在一堆林帶覆蓋物旁,似乎都拿著武器。
英國皇家國際關係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俄羅斯問題專家基爾·賈爾斯(keir giles)表示,假目標越來越趨於「人格化」,因為現在彈藥的使用越來越多地針對單個目標。他說,「在戰場上,俄羅斯士兵一看見頭頂有無人機,就立馬「裝死」。布設假人也是一種有效手段,它可以引起敵方無人機操作員對自己攻擊的目標產生疑惑。」
烏克蘭不光是武器試驗場
雖然烏克蘭衝突成為先進軍事技術的某種試驗場,但給敵人製造迷惑依然是關鍵的戰略手段。fpv(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能夠為操作員提供前所未有的目標視野,從而非常近地飛抵目標。但這會使得敵人的欺騙手法看上去很「真實」,誤導無人機操作員向假目標發起攻擊。
假目標和誘餌是使用了幾千年的關鍵軍事策略,但在不久前,欺騙的主要目標還是坦克和飛機這類大型裝備。而隨著技術的發展,騙術也在不斷翻新。被仿造的對象不僅有迫擊炮這樣的小武器,現在已經出現了模擬紅外和雷達反射特徵的設備。賈爾斯稱,這些騙術的目的,是要隱真示假,「確保讓敵人消耗彈藥打擊假目標。」
俄軍從2022年2月作戰行動一開始就在使用假目標,上述手法是否只是他們奇妙騙術的一部分,尚無從得知。就在今年8月中旬,衛星照片發現俄海軍在塞瓦斯托波爾軍港部署了一艘全尺寸充氣潛艇模型,應該是用於欺騙烏軍進攻的,這讓此前不久烏軍宣稱擊沉俄黑海艦隊一艘「基洛」級潛艇的戰果真實性大打折扣。
「廉價而有效的手段」
2023年網上的一幅合成衛星照片顯示,俄軍在其空軍基地的停機坪上用油漆繪製了一架圖-95ms轟炸機,以迷惑敵人。此前,烏軍曾使用無人機襲擊過該機場。來自烏克蘭特種作戰分隊的消息稱,2022年以來俄軍在赫爾松越來越頻繁地「道具士兵」。
在已持續了兩年多的俄烏衝突中,雙方在「欺騙」領域鬥智斗勇,各種誘餌類裝備層出不窮。「海馬斯」火箭炮進入烏克蘭後,被俄軍視為頭等威脅,甚至不惜動用「伊斯坎德爾-m」和遠程巡航導彈這樣的昂貴彈藥進行針對性打擊。而烏軍就抓住機會,利用木材和充氣設備製造了不少模仿「海馬斯」火箭炮的誘餌,有效吸引了俄軍火力。此外,烏克蘭也在使用假人,據說烏軍在2022年底奪回哈爾科夫州之後也在戰場上布設過假目標。去年烏軍還在克里沃羅格和奧德薩的機場搭建過飛機模型,還使用過仿himars火箭炮的充氣模型和木質複製品。
研究俄羅斯文化的歷史學家ian garner表示,「從軍人的角度講,刻意不使用這種廉價而有效的手段都是愚蠢的。」「這些誘餌非常有用:武裝衝突的代價非常昂貴,交戰雙方都會遇到無人機突襲。可以布設一些便宜的假人和模型用來吸引對方的火力,從而保全己方有生力量,並摧毀對方的無人機和火炮。」
欺騙戰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被廣泛使用。當時的蘇軍使用過假坦克、假戰壕和假人,以吸引德軍的注意力。如今,隨著俄烏衝突持續,這種用日益複雜的假武器消耗敵方火力、增強己方生存能力的過程,成了一場「誘餌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