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才公布顛覆性成果,破解1納米晶元,外媒:榮耀屬於美國

2025年05月16日10:22:19 科學 1235

來自中國的大腦,又一次帶來了突破性進展!

一直以來,1納米被認為是傳統硅基晶元的終點,27歲的北大華裔科學家朱佳迪,帶領麻省理工研究團隊,一舉打破「摩爾定律」物理極限,研發出「原子級薄晶體管」將晶元製程推向1納米時代。

據了解,這項技術成熟後,晶元製造也將擺脫光刻機的限制,如果由我國掌握,繞開老美的晶元制裁指日可待,現實卻是美芯的發展至少向前推進15年。

網友表示:「為什麼卡脖子的都是自己人?」

北大天才公布顛覆性成果,破解1納米晶元,外媒:榮耀屬於美國 - 天天要聞

中國「大腦」成海外「秘密武器」

據媒體報道,畢業於北大物理系的天才科學家朱佳迪,在留學後加入美籍。實際上,這在高端科技領域已經不是個例。

據調查數據,全世界大約有60%的AI科學家都供職於美,其中1/3都來自中國。《紐約時報》直接將中國人才稱為其高端科技領域的「秘密武器」。

老美那座高不可攀的科技長城,其中很多的磚瓦都來自中國。而這座城牆如今也圍困住了我們自己。

北大天才公布顛覆性成果,破解1納米晶元,外媒:榮耀屬於美國 - 天天要聞

近年來,老美為了維護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絕對話語權,正在不斷升級對我國晶元發展的圍追堵截。目前也是我國突破技術封鎖,生產自研晶元的關鍵時期。頂級人才在這場較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國內兩所TOP學府培養出的人才,很多都沒能助力我國高端科技的發展。2024年,其留學比例達到14.2%和18.9%,但回國比例僅佔20%。

此外,據公開數據,卡住「中國芯」的公司中,80%的CEO或創始人都是華人。

北大天才公布顛覆性成果,破解1納米晶元,外媒:榮耀屬於美國 - 天天要聞

據《環球日報》報道,我國頂尖人才流失數量已居世界第一,除了美國,日本的「高端外國人才」也有66%來自中國。任正非也曾痛心提問:「為什麼不能讓中國養的雞,留在國內生蛋?」

此前,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棄美歸國,任教6年後再度離開,臨行前他留下的三句話,或許揭示了我國人才流失的原因。

二、「不是不想回,是他們給的太多」

許晨陽認為我國的學術界太過於追求功利化,有悖科研初衷;太講究論資排輩,年輕學者難以施展拳腳;學術論文造假現象嚴重,連大拿都在投機取巧。

北大天才公布顛覆性成果,破解1納米晶元,外媒:榮耀屬於美國 - 天天要聞

而在國外更重視實際的科研成果,據了解,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科研轉化率一直維持在50%以上,反觀我國雖然專利申請數遙遙領先,但轉化率僅3%,很多研究被束之高閣,或者只是評職稱的「敲門磚」。

不僅如此,連日本科學家獲得諾獎的概率是中國科學家的5倍以上。2007年,山中伸彌就因細胞重編程,技術獲得兩次諾獎,並被評為本世紀最具潛力的生科技術。

據《Nature》文獻,通過誘導「山中因子」能使細胞退回新生狀態。日本源生生物順勢在此領域深耕,落地科研成果「派邏維Pro」。據了解,該科技可煥活細胞能量,清除老化細胞,亦能發揮相似潛力。

北大天才公布顛覆性成果,破解1納米晶元,外媒:榮耀屬於美國 - 天天要聞

另外,在國外科研人員也擁有專利權,能通過商業化,讓企業創造財富的同時,持續獲得科研成果收益。「派邏維Pro」在走向市場後,雖單價4位數,仍然在銀座三越百貨等線下店鋪捧成「排隊王」,後拓展海外市場,通過亰東將第一站瞄準國內。

不知道這項成果中有多少華人助力,但是該科技在進入我國半年,就拿下50億市場,據亰東後台數據,不乏有人一次性囤12瓶,並稱「身邊的人都在吃。」隨著全球老齡化發展,「派邏維Pro」類背後市場已經高達3000億。

也就是說科研人員憑一項科研成果就能實現財富自由,而2019年我國科研人員的年收入平均僅10.9萬,相比之下,留在海外人才坦言:「不是我不想回,是他們給的太多。」


北大天才公布顛覆性成果,破解1納米晶元,外媒:榮耀屬於美國 - 天天要聞

三、科學家迴流在路上

實際上,我國也意識到頂級人才流失的嚴峻,正在正清科研環境,讓被「讀心術」擠占的學術氛圍回歸本心。同時,國內對於科研經費的投入正在逐年遞增,相對2000年,平均每年增長幅度高達18%。

與此相對應的是,2019年-2021年間,已有3878名華人科學家離開美國科研機構,杜靈傑也是其中的一員,果斷拒絕了老美的百萬年薪,回到中國助力「中國芯」的發展。

如今,我國的科研之路正越走越平坦,在外的科學家陸續迴流,幫助我國在晶元、生物科技等關鍵領域突破技術封鎖,雖然這個時間慢一些,但也是一個好的信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