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2025年05月16日08:10:18 科學 9792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周二,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北半球出現巨大的「鳥翅膀」狀噴發,過熱等離子體波洶湧翻騰。

這股太陽物質細絲長度超過100萬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兩倍還多。如今,科學家預測,此次細絲噴發的一部分,可能會在明天抵達地球。

在社交平台x上的一則帖子中,極光追蹤者尤雷·阿塔納科夫預測,此次噴發的全部威力,或許會引發嚴重甚至極端的地磁暴,這是官方評級體系中的最高級別。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陽觀測衛星所拍攝的震撼視頻顯示,比地球大75倍的等離子體細絲,以一對「翅膀」的形態從太陽表面剝落。

大部分物質是從太陽北極射出,所以大部分會避開地球。

不過,天文學家表示,地球可能會受到風暴餘波的短暫衝擊。

這意味著,人們看到北極光的機會增加,但電氣設備也存在損壞風險。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太陽細絲是相對較冷的太陽等離子體密集帶,它們被強大的磁場懸浮在太陽表面之上。

當這些磁場變得不穩定時,就會在劇烈噴發中釋放細絲。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傑克·福斯特告訴《每日郵報》在線版:「熱等離子體環會沿著磁力線從太陽表面萌發,偶爾它們會掙脫束縛,高速射向太空。

有時,這會觸發日冕物質拋射事件,即向太空發射等離子體和磁場波。

正是這些日冕物質拋射(cme)的到來,引發了地磁暴,並增強了地球上的極光活動。

正如天文學家所觀察到的,周二就發生了這樣的事,兩根巨大的細絲變得不穩定並坍塌,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cme。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當細絲噴發從太陽表面撕裂時,熱切期盼極光的追逐者們,對這場爆炸的規模感到震驚。

阿塔納科夫先生在x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這次爆炸「讓我們最近看到的所有細絲噴發都黯然失色」。

同樣,北極光攝影師文森特·萊德維納說:「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這次噴發,也許是『鳥翅膀』或『天使翅膀』事件?不管怎樣,這確實值得親眼見證!看看太陽北半球的爆炸規模有多大。

太空天氣物理學家塔米莎·斯科夫博士在她的太陽預報中報告稱:「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雙絲髮射,可能會給地球帶來衝擊。」

當細絲噴發從太陽表面逸出時,會在太陽上留下一個涼爽的「疤痕」,在太陽能成像相機中顯示為一個黑暗區域。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雖然最初看起來大部分爆炸是向北移動,遠離地球,但遺迹痕迹顯示,一些噴發可能正朝我們襲來。

斯科夫博士說:「你會覺得這只是向北移動。但信不信由你,太陽升起時留下的這個『疤痕』讓我們覺得,也許其中有一部分是朝向地球的。

人們認為,cme的一部分或其尾流很可能會在明天撞擊地球,引發一場小型地磁暴,並帶來幾天的後續影響。

福斯特先生說:「這些噴發是高能太陽粒子的巨大集合,所以當它們撞擊地球大氣層時,會產生一些不同影響。

「如果能量足夠大,它們有可能引發地磁暴,暫時阻斷某些地區的無線電通信和衛星導航。

「在更嚴重的情況下,它們可能會導致電力基礎設施過載,損壞電網和鐵路線,甚至可能引發電氣火災。」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此外,當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抵達時,會被地球強大的磁場引導到兩極。

然後,這些粒子與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碰撞,將能量轉移到氣體中,使其發光,我們看到的便是極光。

由於地球磁場能很好地保護我們免受這些帶電粒子的傷害,所以極光通常只能在磁極附近看到。

儘管斯科夫博士預測發生大風暴的可能性為20%,但發生重大地磁活動的可能性較低。

英國氣象局發言人斯蒂芬·迪克森告訴《每日郵報》在線版:「日冕物質拋射可能會在今晚晚些時候掠過地球,並可能導致蘇格蘭北部出現極光,不過對此的信心不高。

「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天空相對晴朗,但觀眾可能需要拍攝長時間曝光的照片才能看到。」

在朋友圈分享這個故事;關注『跟著大事跑的人』,每天了解全球熱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聽!黑洞的聲音?宇宙「聽」起來比「看」更帶勁 - 天天要聞

聽!黑洞的聲音?宇宙「聽」起來比「看」更帶勁

它聽起來像煙花爆竹的聲音,「砰」的一聲,然後響起「嗡嗡」的背景聲,很快這些聲音被像是衝擊波的聲音所取代。在這一波波的聲音之間,還有一些隨機的「嗶剝」聲。這是黑洞的聲音,具體來說,是一個距離地球約7800光年的黑洞恆星系統天鵝座V404。
今年全球唯一,祝賀許健民院士! - 天天要聞

今年全球唯一,祝賀許健民院士!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瑞士日內瓦時間6月19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79次屆會決定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第70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許健民成為今年全球唯一一位獲獎者,同時也是第四位獲得這一國際最高氣象榮譽的中國科學家
2028年完成火星著陸!2031年帶回500克火星樣品! - 天天要聞

2028年完成火星著陸!2031年帶回500克火星樣品!

6月19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 Astronomy》在線發表文章,系統介紹了我國火星取樣返回任務(天問三號)的科學目標、著陸點遴選、探測載荷配置與樣品實驗室需求等,為人類即將開展首次火星取樣返回描繪了發展前景。火星長期被視為地球
多年以來進口微差壓表終於有了新的替代方案 - 天天要聞

多年以來進口微差壓表終於有了新的替代方案

在半導體製造工藝中,環境與設備的精密管控直接關係到晶元良率與性能。山本,長野計器(NAGANO KEIKI)的微差壓表憑藉百年計測技術積澱,為半導體行業提供高純度氣體監測、潔凈室壓差管控等關鍵環節的精細解決方案,成為全球前沿晶圓廠和封測企業
廣東老闆給我6萬元,讓我挖棵結滿紅果子的樹寄給他,我拒絕了 - 天天要聞

廣東老闆給我6萬元,讓我挖棵結滿紅果子的樹寄給他,我拒絕了

之前進山摘木子經過這條路,然後在路邊拍了一顆植物,這顆植物上面結滿了果實,非常漂亮。這條視頻被一個廣東有錢老闆刷到了,他說想把這顆植物挖回去種在他的院子門口,非常漂亮,象徵著非常喜慶,紅紅火火的意思。他說要轉6萬塊錢給我,讓我挖到來然後寄給
全球首例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卸載作業在上海洋山港成功完成 - 天天要聞

全球首例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卸載作業在上海洋山港成功完成

6月19日13時50分,在洋山港海事局的遠程監控和現場保障下,歷時約9個小時,大型集裝箱船「長頂」輪在洋山港盛東碼頭順利將船載碳捕集系統捕捉的二氧化碳約25.44噸,通過船對船作業的方式卸載至二氧化碳運輸船「德錦26」輪,這標誌著全球首次液態二氧化碳船對船接卸作業安全完成,進一步豐富了在船捕集的二氧化碳的卸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