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是西方文化中的一種虛構生物,通常被描述為不朽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以吸血為生的怪物。在絕大多數作品中,吸血鬼通常不能在陽光下活動,或者在陽光下會變得虛弱。總的來說,吸血鬼是一種神秘而迷人的虛構生物,其形象和特徵在不同的文化和作品中有所不同。
出於吸血鬼文化的流行,美國馬里蘭州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的生物學家德卡瓦略,將其在美國的馬里蘭州和密蘇里州的土壤樣本中發現的一種噬菌體稱作吸血鬼病毒。研究人員已經完成病毒分離工作,這一新發現已經發表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雜誌》。
噬菌體是病毒中的一類,它能感染各種細菌,包括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病毒是一種微小的非細胞生物,它只能在其他生物體的細胞內生存和繁殖,通常只有幾十到幾百納米,比細菌小得多。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由一個外殼和一段遺傳物質組成,外殼通常由蛋白質組成,遺傳物質則可以是 DNA 或 RNA。病毒可以感染各種生物體,當病毒感染生物體時,它會利用生物體的細胞機制來複制自己。
吸血鬼病毒?聽到這個名字後,許多網友紛紛表示,這令人難以置信,太震驚了!莫非人類感染後會變成傳說中的吸血鬼,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太可怕了!
其實,這種病毒只是名字叫吸血鬼,它跟吸血鬼沒有多大關係,對人類也沒有危害。
據這種病毒的發現者和主要研究者德卡瓦略在其論文中介紹,其之所以稱該病毒為吸血鬼病毒,是因為該病毒能附著在其他病毒的「脖頸部」,如同影視作品中吸血鬼咬到人脖頸上吸血一樣。
當然,病毒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脖頸,這個吸血鬼病毒實際上只是吸附在其它病毒的蛋白衣殼連接病毒尾部的部位,它是一種能寄生在其他病毒上的病毒。
像這種類型的病毒被稱作衛星病毒,衛星病毒與普通病毒並不一樣,它需要依賴於另一種輔助病毒才能進行複製。
絕大多數衛星病毒都擁有一種能整合進入宿主細胞遺傳物質的基因,以確保自身未來可以複製。不過吸血鬼病毒卻缺乏這種整合基因,無法直接整合進入宿主細胞的DNA,而是在整個生命周期之中都依賴輔助病毒的協助,才有辦法在宿主細胞內進行生存和複製。如果輔助病毒沒有到來,那它便只能在宿主細胞內處於休眠狀態。
像吸血鬼病毒這類的衛星病毒通常不會對其所寄生的輔助病毒造成明顯的損害,但它可能會影響輔助病毒的複製效率,並且可能導致輔助病毒進入休眠狀態,甚至殺死輔助病毒。
實驗數據顯示,研究人員所採得的樣本中,80%的輔助病毒的「脖頸」上都有一顆名為吸血鬼病毒的衛星病毒。通過基因分析,科學家表示,吸血鬼病毒和它賴以生存的輔助病毒估計已經共同進化至少有一億年了,並且作為衛星病毒存在的吸血鬼病毒一直在調整和優化自己的基因組,以便適應輔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