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一篇文章,我把人生的答案鎖定在「感知上」,即只要我們啟動大腦進行覺察,我們就能夠找到人生想要的感覺,於是,你想一直保有這個感覺,關鍵就在「時刻保持感知」上。
這個時刻保持覺察的狀態,就是傳統修行文化中經常提到的:「開悟,覺醒,正念與知行合一」的同一狀態。
此時,大腦時刻處於一種有快感的喜悅狀態。
但是,啟動覺察卻是反人性的,人性的第一大特徵,就是「不啟動感知」,這是大腦的省能原理規定的。
於是,修行的第一大難點,就是在跟大腦的本性「鬥爭」,把控制權從原來默認的自動化狀態,切換成「主動控制狀態」。
而且是達到最終的「時刻自主控制」,這就是修行的目標。
我大量探索與踐行後的結果是,人是一定不會主動感知的,人只有在一個狀態下才會自我審視啟動感知,那就是懷疑自己【不確定性】時。
任何時候,只要你處於懷疑,不相信自己的狀態,大腦就會啟動審視程序。
於是,答案聚焦在:「如何讓自己時刻保持懷疑自己的狀態」。
答案只有一個:「隨著感知度的提升,當我們發現更多遮蔽事實時,這種自我懷疑的意識就會隨之同比提升」。
也就是自我審視的程度,是跟感知度呈正相關的。
另外,啟動大腦進行感知,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主動思考」與獨立思考,所謂的深度思考,就是必須調動這個主動思考程序,在此基礎上進行大信息量的琢磨。
這個過程與被動思考【不用腦】對立,它是一個反本能的耗能過程,當它進行的時候,耗能高達25%或以上。
此時,就是大腦新生神經元,長出突觸或強化神經元信號速度的過程。
創新與創造力,正是這個過程的結果。
因此,當你啟動大腦時,你就是覺醒之人
於是,我最近在星球的大部分主題,都是圍繞:「我是如何被遮蔽」進行解剖與分享的。
這個方向與如下這些主題相關:
在日常生活裡面,不斷失控的事實;
無知觀;
我知道我一無所知;
我是錯的;
我是被決定著,被遮蔽著的;
相關編碼如下:
【人生就是不斷感知失控的事實】
1月15記錄
跟橙子打牌中。
早上跑完步回來,就跟橙子妻子去市場,橙子要買「年貨」,走過去500米左右。
我們晃來晃去,走了一小時。
這是特意而為,基於健康擔憂的結果,當我不用做那麼多家務時,我另外一個意識產生:「多走路,多運動以消耗每天過度飲食的能量」。
我也因此每天一大早就去跑跑步。
還包括在超市買年貨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敢買,我嘴巴裡面的口腔潰瘍提醒我這些都是「危險的」,而橙子則看什麼要什麼。
買完年貨回到家,我開始幹活,幫忙大掃除,刷院子。
幾乎大多數行為,都是在利用對疾病的恐懼而有意識為之。
比如今天午餐的時候,岳父依舊拿了兩個酒杯,我昨天兩餐都拒絕了,今天我說:「一點吧」,於是,果真就一點點。
其次,晚餐我基本能夠做到不喝,午餐喝完午休,晚餐喝了會影響我晚上清晰的思維,導致我無法工作,畢竟現在幾乎就只剩下晚上的時間可以完全沒有任何人干擾,最寧靜最純粹創作的狀態。
正如我編碼的:「感知記錄覺察,在我的生活里,已經是最高級別了」,任何與它衝突的事情,都要為它讓路。
因為晚上喝酒會影響我感知,導致我錯過很多白天的能量,導致我在其中,無腦的沉浸在動物腦之中,導致我更失控,做出更多愚蠢之事,更多的沉浸在自我自私之中……
不覺察,我將失去很多很多,我將變得愚蠢,失控,無腦與混亂。
而這一切起源於晚餐喝酒,喝酒導致我失去覺察,導致系列後續人性問題。
這就是我對喝酒的編碼,特別是晚餐的喝酒,這些事先編碼的內容輔助我做到了有效抵制每每失控的喝酒。
與喝酒一樣,新環境,新念頭與對比,也時常導致我被遮蔽而失控。
而這些失控感,恰恰是我要利用的。
對失控感的恐懼與害怕,可以輔助我們痛定思定,保持精進。
因此,每每淪陷或失控,我都會重點感知它,特別是它為此帶來的「痛苦與病痛」。
晚上工作記錄或寫文章時,我時常會被各種念頭劫持,時不時停下來看手機,比如惦記著租車,惦記著打開某寶查看我購買的東西的物流,之前d父子在時,則惦記著查看第二天去哪裡玩,查看景點。
在一個新環境,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東西,因此時常不自覺產生新念頭:
比如跟橙子打羽毛球,發現家裡的羽毛球不好打,於是我產生到網上購買的念頭。
比如發現家裡的燈都是耗能燈,或者壞了或者不夠亮,於是產生購買led燈,換燈的念頭…
因此,假如晚上我有2小時時間,往往會有一小時被消耗在不純粹的牽挂念頭裡面。
當我發現遮蔽時,我就停下來,感知感慨這些遮蔽,因為任何遮蔽產生的時候,我都是不知道在其中的,都是失控的。
直到我突然間發現遮蔽,然後感慨這些遮蔽使得我無法純粹地進行深度創作。
於是,我就感慨,感慨事實是:「我更多的時候是失控的」,而不是我控制一切。
正如我現在這個記錄,我就是在利用編碼,利用恐懼來驅動我更大程度警惕眼前的新環境,警惕任何新念頭,新慾望。
警惕新環境,警惕對比。
這就是覺察,編碼:「發現更多遮蔽力量」,從而產生更多的警惕感,審視感與自我懷疑感,
這些「感」的對立面,就是我所追求的「純粹度」,它是有意而為編碼感知後,大腦神經元網路的結果,這就是大師級別的心理表徵。
我的人生,就是為覺察而生的
人性的難點,不在於懂得道理,而在於「修正自己大腦裡面的每一條神經元」。
我的所有記錄【感知】,對我自己來說,價值無限,因為我每完成一個記錄,隨即完成一個編碼,改變一些本能神經元,同時形成我的新的神經元路徑。
結果就是,隨著我這些精進感知的進行,我開始在生活裡面大量的顛覆自己,我開始在一點一點的改變我的每一個行為。
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從來沒有意識到,這種改變會如此之難,因為我全職精進到現在,已經快3年了,在這3年中,即使是同一個行為,當出現一點點環境的變化時,我依舊會失控,混亂。
正如我曾經布置的一個作業「左手刷牙或拿筷子」,弱模型的左手,在它強大到足夠抵制強模型的右手時,它需要大量的練習與強化,而且這些強化必須有意而為【感知】。
調動大腦進行主動編碼,主動覺察,以形成新的神經元路徑,同時強化它的信號,使得這些後天我們所要的神經元的速度,可以接近「本能自動化」的速度,形成有效的調節。
因此,我越精進,我就越感慨一切的難度,因為一切都必須嚴格根據大腦的原理來執行,否則必將走大量的彎路。
即使我們完全懂大腦的原理,完全知道如何有效產生新神經元,如何有效強化神經元的速度,我們依舊需要大量的刻意編碼,數十年如一日,甚至終身進行,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本能神經元網路。
難點之多,讓我無比震驚。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即使我無比清晰大腦的相關原理,即使我已經全職精進感知編碼了3年,我現在在生活裡面,依舊首先更多的是「失控的」,我依舊不斷卡在淪陷-精進-淪陷-精進的輪迴裡面。
唯一讓我欣慰的是,所有的難點與困難,形成了我現在在生活裡面最高級別的基本意識,即:「任何時候,覺察都是重要的事」。
我的人生,就是為覺察而生的。
我做任何事,都是為了覺察,為了感知。
任何時候,只要有可能,我都會停下來,感知。
星球「無知觀」匯總
小務虛的書:
小務虛的《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
《大腦覺醒》是我的整個體系的知識點的濃縮。
而《第一性原理》則覆蓋我近5年來的所有探索。
它是《大腦覺醒》的延伸與拓展,特別是涵蓋我近一年來所有最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