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中科院物理所

2025年06月19日20:40:27 科學 1203

■ 作者:秦坤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培養單位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審核:索鎏敏 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不久前的機器人馬拉松比賽大家看到了嗎,想像未來有一天硅基生物回望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或許會無奈地感嘆:「沒想到,機器人最初的瓶頸竟然是電池續航問題!」
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中科院物理所 - 天天要聞

圖源:北京亦庄微信公眾號

看來,機器人馬拉松考驗的不僅是操控性能,續航能力也很關鍵。機器人要徹底替代人類,怎麼能沒有充足的能源呢?


1、機器人也有「續航焦慮」


現在市面上的人形機器人續航通常只有2小時左右。試想有一天,你買的機器人做飯1小時,掃地拖地30分鐘,就在洗碗時突然「不支棱」了,碎碗滿地不說,你還要費勁把它搬去充電。與其說是續航焦慮,小編更願意戲稱之為「支棱焦慮」。
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為例,其電池容量達2.3kwh。如果換算成常用的5號鹼性電池(1.5v,單個容量約2.3ah),需要約660節,總重約16kg。而使用21700型號鋰離子電池(5ah,3.6v),則僅需130節,總重量約為9kg。由此可見,鋰離子電池的質量能量密度(wh/kg)幾乎是乾電池的近兩倍。目前商業化鋰離子電池的質量能量密度普遍在150-260wh/kg之間,這就是機器人更傾向使用鋰電池的原因。
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中科院物理所 - 天天要聞

特斯拉機器人的參數來源:tesla

我們在網上看到的機器人表演後空翻,看似輕巧,實則背後對電池性能有著極高要求——瞬間放電倍率甚至可達到50c,這相當於普通電池日常使用放電倍率的100倍以上。但即便如此,目前機器人的日常續航仍只有2小時左右,遠無法滿足未來更複雜的任務需求(一般複雜任務需達到5c以上放電倍率)

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中科院物理所 - 天天要聞

機器人翻跟頭來源:unitree.com

機器人的能耗主要來自機械運動,尤其是垂直方向的舉升和劇烈加速動作能耗最高,比如後空翻,其短時間內的功率需求巨大。太重,會大大降低機器人的靈活性;電池容量不足,則限制了機器人的實際使用範圍。未來的研究方向包括:一是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二是利用機器人自身結構分散式儲能。也就是讓單個電池存儲的能量更多和用更多電池存儲更多能量的區別。


2、能量密度:電池革命的關鍵


能量密度,即單位質量電池能存儲的能量,決定了機器人能否長時間運行甚至勝任更多複雜任務。近年來,科學家們正積極研究下一代電池技術,比如固態電池、鋰硫電池和鋰空氣電池等。


固態電池是指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液態電解質,解決了金屬鋰在負極應用中的安全性問題,其能量密度可高達500wh/kg

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中科院物理所 - 天天要聞

不同類型電池的能量密度來源:nature.com

而鋰空氣電池則更進一步,理論質量能量密度甚至能達到1000wh/kg以上,這意味著機器人可以長時間運行而不頻繁充電。鋰空氣電池工作原理非常獨特:空氣中的氧氣與鋰原子反應生成超氧化鋰lio或過氧化鋰lio。然而,鋰空氣電池仍面臨諸多技術挑戰,例如反應產物在電池中積累後對電池性能的負面影響,目前仍停留在實驗室研發階段。

3、穿在身上的能源:仿生結構電池


除了單純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外,科學家們還另闢蹊徑,提出了多功能結構電池的概念——將電池「穿」在機器人身上,甚至直接成為機器人軀體的一部分。這樣,機器人身上任何位置都可以作為儲能單元,極大地增加了機器人可攜帶的能量。

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中科院物理所 - 天天要聞

將仿生結構電池應用於機器人來源:science.org

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柔性鋅空氣電池,類似於衣服,可以與機器人甚至昆蟲外殼結合。這種仿生結構電池,不僅提供能源,還幫助機器人行走和平衡,實現真正的「一衣多用」。

這種分散式能源架構非常接近人體結構:人體能量分布在脂肪(長期能量儲備)、肌肉中的糖原(短期快速供能)以及線粒體atp(三磷酸腺苷,極短期瞬時供能)三種形式之中。如果機器人也採用類似的多元儲能系統,就能更好地滿足複雜任務需求。

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中科院物理所 - 天天要聞

人體內和人形機器人的分散式能源架構對比圖。來源:wiley.com

4、電池之外的能源新勢力


人形機器人需要電池來提供能夠平穩運行或慢走的大部分能量,面對高強度短時需求,鋰電池往往無能為力,於是超級電容器成為了重要的輔助設備。超級電容器雖然能量密度低於鋰電池,但其能夠快速大電流放電,滿足機器人瞬時的功率需求。

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中科院物理所 - 天天要聞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儲能特性來源:sciencedirect.com

此外,想像一下機器人在偏遠山區執行任務,電量耗盡卻找不到充電樁的窘境,那麼就只能從環境中不斷地收集能量。為此,科學家開始關注環境能量收集技術。納米摩擦發電機可將振動機械能轉為電能,柔性太陽能電池則利用太陽光發電。這又進一步拓展了機器人的可利用能量,相當於之前的方案是把能源攜帶在身上,現在的方案是把能源存在整個空間中。

還有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mfc——通過特殊的電活性微生物代謝有機物質產生電子,進而生成電能。

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中科院物理所 - 天天要聞

生物質發電示意圖來源:wiley.com

在微生物燃料電池中,微生物在陽極厭氧分解有機物產生電子,電子通過外部電路傳遞至陰極,質子通過溶液或膜遷移,與電子在陰極區結合氧氣生成水,完成電路並釋放電能。這意味著機器人未來或許真的能夠「靠吃飯」充電!

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中科院物理所 - 天天要聞

微生物燃料電池及其原理來源:知乎@無心

綜上所述,機器人想要真正步入智能化時代,必須同時解決能源問題,否則再厲害的機器人也「支棱」不起來。希望未來的機器人,不再被電池束縛,自由地完成更多人類期望的任務,實現真正的機器人革命。


■ 參考文獻

[1]https://www.teslarati.com/tesla-production-optimus-bot-specs-price/

[2] vert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enclosure and systems thereof for a robot:wo2024072966a1 [p]. [2025-05-23].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2170-y

[4]謝俊,胡力文,庹軍波.工業機器人能耗特性研究[j/ol].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12[2025-05-23]. 

[5]深圳眾擎實現全球首例人形機器人前空翻,這一操作機器人實現起來難嗎?需要攻克哪些技術難題?曠野的回答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205823990/answer/109801018385

[6]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robotics.aba1912

[7]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isy.202100036

[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7877531000769x

[9]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t.201900079

[10] https://www.unitree.com/cn/h1



本文2025年5月28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中科院物理所 (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科到了),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要讓機器人跑完馬拉松,得用啥樣的電池?|中科院物理所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告別東江獨供!西江水入深,燒開起水垢?安全嗎? - 天天要聞

告別東江獨供!西江水入深,燒開起水垢?安全嗎?

從2024年6月份開始,深圳有部分居民用上了西江水,有居民反映這水燒開以後,出現了白色漂浮物和水垢,專家解釋這主要跟西江水的硬度有關。那麼,什麼是水的硬度?深圳之前使用的一直是東江水,那為什麼又要引入西江水呢?就市民關心的一系列問題,我們一一來解答。Q1深圳為什麼要引入西江水?深圳為嚴重缺水城市,約85%的水...
杭州「六小龍」企業看好西藏:高原環境可放大機器人價值 - 天天要聞

杭州「六小龍」企業看好西藏:高原環境可放大機器人價值

中新社拉薩7月17日電 (記者 江飛波)在17日舉行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拉薩高層論壇上,杭州雲深處科技有限公司政企行業負責人汪琛傑介紹,高原低溫、低氧、強紫外線等惡劣氣候環境以及山地、碎石、冰川等複雜地形,放大了機器人的價值,是機器人理想的應用場景。他認為,西藏是打造具身智能極限測試的「高地」。7月17日,2...
Nature+1!地大研究團隊首次在稀土晶體中發現雙曲聲子極化激元 - 天天要聞

Nature+1!地大研究團隊首次在稀土晶體中發現雙曲聲子極化激元

雙曲材料因其獨特的電磁特性被視為納米光子學的核心載體之一,但其光學響應被限制在固定的雙曲頻段,極大限制了應用潛力。7月17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國崗教授、戴志高教授團隊聯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王岐捷教授、胡光維(南洋助理教授)團隊在《自然》(nature)發表論文《非雙曲材料中發現長程雙曲極化激元》。該研...
專家解釋今年夏天為何這麼熱,「史上最熱一年」將成為常態|新科普 - 天天要聞

專家解釋今年夏天為何這麼熱,「史上最熱一年」將成為常態|新科普

今年夏天,國內很多地方為何這麼熱?不少人的體感溫度為何比氣象預報溫度更高?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採訪了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馬建。這位研究氣候變化動力學和海氣相互作用的科學家解答了公眾疑問,並預測:在全球氣候變化這一大背景下,未來夏季溫度整體呈上升趨勢,「今年是史上最熱一年」將成為常態。馬建...
黃仁勛談對年輕人的建議:儘快用AI,多用AI - 天天要聞

黃仁勛談對年輕人的建議:儘快用AI,多用AI

第三屆鏈博會17日上午的先進位造主題活動上,英偉達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與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雲創始人王堅進行「爐邊談話」。「過去10年,英偉達的算力提高了10萬倍。我們能處理更多的數據,讓機器學習得更有效。
重大發現,事關稀土! - 天天要聞

重大發現,事關稀土!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新稀土礦物「釹黃河礦」記者17日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聯合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研究院,在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床主礦礦段的礦體中部,發現一種新稀土礦物,命名為「釹黃河礦」。據悉,日前,「釹黃河礦」命名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
寧德時代出手,海辰儲能陷入不正當競爭風波 - 天天要聞

寧德時代出手,海辰儲能陷入不正當競爭風波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作者 | 田羽當寧德時代的起訴狀送達廈門海辰儲能的那一刻,儲能行業的平靜被徹底打破。天眼查顯示,寧德時代近日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將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名被告起訴至法院,案件定於8
拱北海關在九洲港口岸查獲一批瀕危鯊魚翅 - 天天要聞

拱北海關在九洲港口岸查獲一批瀕危鯊魚翅

央視網消息:據「海關發布」公眾號消息,近日,拱北海關所屬九洲海關在九洲港口岸查獲瀕危鯊魚翅一批,重1.55千克。 6月26日,關員在對進境旅客行李物品進行監管時,發現一名經「綠色通道」通關....
黃仁勛:AI將很快超越人類能力|鏈博會 - 天天要聞

黃仁勛:AI將很快超越人類能力|鏈博會

中經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7月17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現場,英偉達(NVIDIA)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與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雲創始人王堅進行了一場爐邊對話。黃仁勛在談話中表示,人工智慧(AI)將很快超越人類的能力。他指出,AI發展速度驚人,幾乎每隔三、四或五年,我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