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發現了銀河系前所未見的高清細節」大家都看不懂

2022年12月13日22:16:09 科學 1272

近日,中科院國家天文台韓金林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日利用「中國天眼」(FAST),揭示了銀河系星際介質前所未見的高清細節。於是《科技日報》對此進行了報道,大家可以隨意感受一下:

「中國天眼發現了銀河系前所未見的高清細節」大家都看不懂 - 天天要聞

看完是不是感覺每個字都認識,但是合在一起,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一頭霧水,也不知道「中國天眼」到底發現了什麼細節。至少我看完是這個感覺。

但是奇怪的是:這篇大家都看不懂的文章被《中科院之聲》轉發後,十個小時內卻獲得了40多萬的閱讀量,有5000多人點贊,兩三百人評論,幾乎是它近一個月文章的總和。

可是明明這篇文章非常專業,甚至比一般專業的文章更專業,文字也可以用高深來形容。我相信非專業人士,哪怕是大學畢業或者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看不明白,為啥如此受歡迎呢?

看一下這篇文章的評論,就大概找到答案了。評論里大概分為三類人:

一類是真正能看懂的專業人士,這樣的人也有,但是屈指可數。

「中國天眼發現了銀河系前所未見的高清細節」大家都看不懂 - 天天要聞

二類是和我一樣看不懂,一臉懵逼進一臉懵逼出,忍不住在評論區發問,到底文章說了啥的人,這樣的人還不少。

「中國天眼發現了銀河系前所未見的高清細節」大家都看不懂 - 天天要聞

三類是最多的,就是直接唱讚歌的人,不管文章說了啥直接說一句「厲害」「很棒」總不會錯。

「中國天眼發現了銀河系前所未見的高清細節」大家都看不懂 - 天天要聞

看到這個情況說實話有點尷尬,往深了想一下,一來感慨隔行如隔山,自己的知識面太窄,遇到的知識盲區越來越少。二來也希望專業人士在各個專業領域取得成就的同時,也要考慮到非專業人士或者普通大眾的接受程度,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言語讓更多人能看懂專業領域的知識,科普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 - 天天要聞

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569期】國 內 航 天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近日,葉培建院士來到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附城小學,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航天精神大講堂。這場溫暖的相遇,源於葉培建院士心底的雙重牽掛。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葉院士擔任總指揮、總設計師和顧問的每一次任務,都取得了圓滿成功,無數個日夜的...
顏寧闢謠:網傳簡歷不實,已投訴! - 天天要聞

顏寧闢謠:網傳簡歷不實,已投訴!

5月4日,著名科學家顏寧在其微博發布聲明,闢謠網傳簡歷。顏寧表示:「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她呼籲儘快清理相關信息。
西安突然狂風暴雨閃電,網民說他拍到了龍!專家回應:可能不大需研究 - 天天要聞

西安突然狂風暴雨閃電,網民說他拍到了龍!專家回應:可能不大需研究

一、狂風雷暴突襲古城,多名網友稱「天上游龍飛舞」5月2日晚,西安市民經歷了一場猝不及防的強雷雨突襲。隨著夜色降臨,原本平靜的天空突然響起一連串震耳欲聾的雷鳴,電閃如晝、狂風呼嘯,有人形容那場景彷彿酒吧蹦迪現場,天空中不時炸出白光,讓整座城市在一瞬間被照亮。然而,就在這場雷暴中,多個視頻在社交平台上引發...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萬物皆大 - 天天要聞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萬物皆大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今天是 5 月 5 日,也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立夏 —— 屬於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的到來,意味著我們已經來到了夏天。通常每年 5 月 5 日或 5 月 6 日是公曆的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
五一勞動節的遐想 - 天天要聞

五一勞動節的遐想

五一勞動節,這個屬於勞動者的節日,總是能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對於我而言,勞動不僅僅是體力的付出,更是腦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領域中不斷探索、不斷突破的過程。回顧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汗水與收穫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遠離!帶孩子去海邊玩 千萬別碰這種「塑料袋」! - 天天要聞

立即遠離!帶孩子去海邊玩 千萬別碰這種「塑料袋」!

想必這個「五一」假期不少人會選擇去海邊遊玩如果在海邊看到這樣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裡的這種——看起來特別像「塑料袋」的水母!千萬別碰!近期,就有遊客在廣東深圳大梅沙海域發現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