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吃小龍蝦必看!從蝦線到蝦頭,這些部位暗藏「雷區」

2025年06月10日19:42:06 科學 1611

近日,#小龍蝦價格暴降近50%#的話題衝上熱搜,網友笑稱「終於實現小龍蝦自由」。

夏季吃小龍蝦必看!從蝦線到蝦頭,這些部位暗藏「雷區」 - 天天要聞

據央視財經報道,在湖北潛江小龍蝦交易中心,小龍蝦銷售進入小高峰,每天可銷售三五萬斤。

種種現象印證著小龍蝦又成為了夜宵攤上的頂流。但是先別急著猛「嗦蝦」!來聽專家怎麼說。

蝦線是藏污納垢的「腸道炸彈」?

幾乎每隻小龍蝦腹部都有一條黑線,這其實是蝦的消化道,裡面堆滿了未排出的排泄物和泥沙。如果沒挑乾淨,不僅口感發腥,還可能攝入細菌和重金屬

正確操作是,捏住蝦尾中間的尾翼輕輕一擰,蝦線就能整根拉出,建議烹飪前就進行處理。

蝦頭重金屬含量超標?

很多人愛嗦的蝦頭,但又害怕蝦頭中重金屬和細菌超標存在健康隱患。事實上,有重金屬和重金屬超標是兩碼事。小龍蝦的重金屬主要確實聚集在外殼和頭部,規範化養殖,保持水源質量,就能確保蝦肉的安全性。市面上正規渠道銷售的小龍蝦,其可食用部分的重金屬含量都在安全限制內,可以放心食用。但仍建議少吃蝦頭,專註蝦尾更安心。

夏季吃小龍蝦必看!從蝦線到蝦頭,這些部位暗藏「雷區」 - 天天要聞

蝦黃到底能不能吃?

先說結論,能吃,但需謹慎!

蝦黃位於蝦頭中部,色澤金黃誘人,但它其實是小龍蝦的各種內臟。對於母蝦來說,蝦黃主要包含卵巢與肝胰臟。而對於公蝦而言,蝦黃則主要是肝胰臟

夏季吃小龍蝦必看!從蝦線到蝦頭,這些部位暗藏「雷區」 - 天天要聞

建議只吃新鮮蝦的蝦黃,且一定要徹底煮熟!

蝦腮、蝦腳別忽略

蝦腮是藏在蝦頭兩側的「小扇子」,是小龍蝦的呼吸器官,最容易附著淤泥和病菌必須撕掉!

蝦腳根部容易藏污,建議剪去細腳,只留粗壯的蝦鉗食用。

龍蝦安全食用指南

先來一張小龍蝦解剖圖

總結一下知識點

↓↓↓

夏季吃小龍蝦必看!從蝦線到蝦頭,這些部位暗藏「雷區」 - 天天要聞

01挑蝦「三部曲」

一看:蝦背部是否紅亮乾淨,腹部絨毛、蝦腮是否白凈整齊。

二捏:挑選蝦身硬挺,蝦頭蝦尾緊密連接,尾部彎曲有力的。

三聞:龍蝦會有一些腥味,如果出現腐爛等異味,可能是不新鮮或死蝦。

02清洗有妙招

流動水沖洗後,在水中加入少量食鹽或白醋,浸泡1~2個小時,用刷子或鋼絲球刷洗小龍蝦腹部。

夏季吃小龍蝦必看!從蝦線到蝦頭,這些部位暗藏「雷區」 - 天天要聞夏季吃小龍蝦必看!從蝦線到蝦頭,這些部位暗藏「雷區」 - 天天要聞

再根據需要剪去部分蝦頭,去除蝦腮、蝦線等。

注意:處理小龍蝦時要戴好手套,如果被扎傷要及時清洗並消毒,避免感染。

03吃法有講究

輕調味:控制油、鹽、醬油等高鈉調味品的量,多用蔥姜蒜、辣椒、花椒等天然植物調味。

別吸湯:湯汁中的油鹽含量很高,盡量只吃蝦肉別吸湯,更別配啤酒、燒烤吃。

注意量:帶殼蝦控制在一斤左右。

高危人群:尿酸高、痛風、過敏者及體弱者慎食。

下次嗦蝦時

記得避開這些「雷區」

轉發提醒身邊的吃貨朋友

一起健康過夏天~

文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雪茹

綜合自央視網、健康湖北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ITO靶材卡脖子,河南人、廣西人競相出手! - 天天要聞

ITO靶材卡脖子,河南人、廣西人競相出手!

科技日報35項卡脖子技術里有一項ITO靶材,ITO薄膜是OLED發光結構的陽極,它的特點有兩個:一是透明,二是導電。那ITO是啥呢?它的成分是氧化銦錫,可通過磁控濺射、脈衝激光沉積、化學氣相沉積等方式,鍍到基板上。顯示面板製造領域,磁控濺射
小型恐龍新物種被發現:雙足奔跑,高 64 厘米、體長 180 厘米 - 天天要聞

小型恐龍新物種被發現:雙足奔跑,高 64 厘米、體長 180 厘米

IT之家 6 月 25 日消息,科技媒體 newscientist 昨日(6 月 24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將於 6 月 26 日展出名為 Enigmacursor mollyborthwickae 的恐龍新物種化石和復原圖。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恐龍大約生活在 1.45 億至 1.5 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是一種快速、兩足行走的草食性恐龍
生態頭條 | 插著「天線」的蜻蜓 ?罕見昆蟲現身合肥 - 天天要聞

生態頭條 | 插著「天線」的蜻蜓 ?罕見昆蟲現身合肥

「這是蜻蜓?仔細看也不像。」6月24日,合肥市民王先生向記者反映,他一早在室外發現了這隻昆蟲,飛得比較低,在樹葉上趴著一動不動。他擔心或是受傷了,將其帶到了辦公室。「從發來的圖片看,確實是蝶角蛉。」合肥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虞磊告訴記者,蝶
大熊貓身上出現「血洞」?熊貓中心髮長文科普 - 天天要聞

大熊貓身上出現「血洞」?熊貓中心髮長文科普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圖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這大熊貓背部怎麼好像有個『血洞』」?網友:「不會是被虐待了吧」?網路上,有的網友「看圖說話」,對大熊貓健康狀況表示擔憂。6月24日,中國....
被「陰謀論」裹挾的器官捐獻 - 天天要聞

被「陰謀論」裹挾的器官捐獻

每一個環節都被嚴格的法律與技術規範所約束從前幾年盛傳的緬北「噶腰子」,到胡鑫宇失蹤事件中的各種傳聞,再到最近湘雅二醫院被傳「買賣器官」問題……在一些公共事件中,由於信息不透明等原因,總是伴隨著各種傳言,而非法器官交易往往首當其衝。這些謠言的背後,實際上反映了公眾對於器官捐獻、器官移植的誤解和認知不足...
早讀|我國新一代太陽望遠鏡落戶稻城 - 天天要聞

早讀|我國新一代太陽望遠鏡落戶稻城

我國新一代太陽望遠鏡落戶稻城。24日,由教育部推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准立項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2.5米大視場高解析度太陽望遠鏡」正式落戶稻城,預計2026年底完成配套設施建設,開展望遠鏡總裝調試。
西工大力學與土木建築學院,更名為力學與交通運載工程學院 - 天天要聞

西工大力學與土木建築學院,更名為力學與交通運載工程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網站近日更新資料後顯示,2003年7月成立的西北工業大學力學與土木建築學院,已於今年5月更名為力學與交通運載工程學院。更名後的西北工業大學力學與交通運載工程學院官網資料介紹,2025年,學院承擔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建設,並將土木
看!上海在低碳產業「大顯身手」 - 天天要聞

看!上海在低碳產業「大顯身手」

《科創板日報》6月24日(記者 黃心怡),上海在低碳產業「大顯身手「。日前,2025年上海市節能宣傳周正式啟動。《科創板日報》記者深入一線採訪發現,上海多家企業正在積極布局綠氫產業,而AI大模型、5G等前沿技術也在綠色低碳賽道"顯身手" ,推動能源體系向綠色低碳方向加速轉型。工業領域佔全球碳排放量的30%,在現代工業...
科學與健康丨觀天「利器」!我國新一代太陽望遠鏡來了 - 天天要聞

科學與健康丨觀天「利器」!我國新一代太陽望遠鏡來了

開欄的話:科技創新,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新時代新征程,科學之光照亮民族復興之路,健康中國擦亮民生幸福底色。新華社即日起開設「科學與健康」欄目,聚焦科技創新前沿成果與健康中國行動要求,以權威視角講述創新故事,以百姓語言解讀民生熱點,以新智新知推動科普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