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舒服,喝點粥養養;
天冷了,喝點粥暖和暖和;
養病期,吃軟爛的粥好消化;
懶得做飯,煮點粥對付一頓……
總之,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各種各樣的粥在大家的日常膳食中都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那麼,哪些粥建議吃,哪些粥不能吃,大家也得心中有數。像是以下2種粥,千萬別多吃!
打死都不能多吃的2種粥,1種易傷胃、1種招惹癌細胞!01白粥白粥給人的印象,無外乎清淡、溫軟熟爛、好消化,因此常被冠以「養胃」的標籤。

圖源:壹圖網
誠然,白粥尤其是稀粥,為流質食物,澱粉糊化充分,因此並不需要通過咀嚼和胃部蠕動,就能快速進入小腸,為人體所吸收利用,對腸胃的負擔比較小。再加上白粥的碳水含量很高,能明顯促進胃酸分泌,因此對於胃酸分泌不足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來說,喝粥確實能「養胃」。但是,對於胃酸分泌過多者(如消化性潰瘍患者、胃食管反流患者)來說,喝粥導致的胃酸分泌增多,會加重病情。

圖源:壹圖網
更麻煩的是,經常吃白粥這種過於軟爛、無需胃部蠕動幫助消化的食物,會讓胃變懶,久而久之,人體的消化功能也會減退。此外,白粥還是一種高GI食物,一碗下肚,很容易引起血糖迅速飆升,長久下去糖尿病、肥胖等也容易找上門。值得一提的是,白粥營養成分比較單一,吃著也寡淡,因此不少人吃白粥時喜歡配上各種開胃小菜。其中最常見的,為各種腌制菜(比如酸豆角、酸蘿蔔、腌黃瓜等)、腐乳、鹹鴨蛋等等。這類食物普遍鹽含量超高,且含有大量亞酸硝鹽。

圖源:壹圖網
鹽分滲透壓高,長期過量食用會直接傷害胃黏膜,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若還不節制,甚至可能會誘發癌變。而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它與蛋白質分解物反應後,可結合產生亞硝胺類物質。這是一種強致癌物,具有較明確的誘發胃癌的作用。所以綜合來看,想靠白粥養胃,很可能養胃不成反傷胃。02燙粥冬天天寒地凍,對很多人來說,喝碗熱乎乎、滾燙燙的粥,暖胃又暖心。

圖源:壹圖網
但有健康常識的讀者們都知道,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就發布過警告:「飲用65攝氏度以上熱飲有致癌風險。」原來,我們的口腔和食管黏膜嬌嫩又脆弱,其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能耐受的最高溫只在50℃~60℃,超過65℃便會被燙傷。其實,偶爾被燙傷,這些黏膜尚可自行修復。但如果經常吃燙食喝燙飲,黏膜在反覆「刺激—損傷—修復」的過程中,會產生越來越多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久而久之,這些細胞很可能會逐漸惡變成癌細胞。

圖源:壹圖網
研究發現,潮汕地區食管癌高發,就和當地人喜歡喝熱茶、吃熱粥等習慣有關。因此,建議大家改掉「趁熱吃喝」的習慣,等食物、飲品不燙口了再吃喝。說完不能多吃的2種粥,養生君給大家推薦一些適合冬季吃的粥。
冬日粥養正當時,吃這4種最合適如果只喝普普通通的米粥,既寡淡無味,又營養單一。美味不夠、營養不足?加些配料來湊!例如,煮粥時加一些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粗糧、雜糧,做成雜糧粥,粗細搭配,營養更互補,養生保健作用翻倍。另外,煮粥時還可以加一些瘦豬肉、瘦牛肉、雞肉、魚肉等低脂高蛋白的肉類,以彌補清粥中蛋白質不足的缺陷。

圖源:壹圖網
①粗糧類白米+燕麥:促排便,調血糖白米+小米:健脾和胃,補虛安眠白米+玉米:健脾開胃,平肝利膽白米+糙米:降低膽固醇,促進胃腸蠕動白米+黑米:滋陰補腎,健脾暖胃,降血脂,調血糖提醒:粗細搭配最好遵循「2/3白米+1/3粗糧」的比例,否則容易造成膳食纖維攝入過多,反而導致便秘、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

圖源:壹圖網
②豆類白米+黃豆:補脾胃,益氣血白米+黑豆:益肝補腎,滋陰補血白米+綠豆:增進食慾,降血脂白米+紅豆:理氣養血,清熱,抗疲勞提醒:首選蛋白質含量高、質量也高的黃豆和黑豆;綠豆和紅豆含澱粉較多、蛋白質較少,搭配時應控制好量。此外,豆類大多有益氣的特點,食用過多容易氣滯,腹部感覺脹,所以一次不能吃太多。

圖源:壹圖網
③薯類白米+山藥:補腎,補肺,兼補脾胃白米+紅薯:助排便,補虛乏,健脾胃提醒:薯類吃多了容易脹氣、打嗝、吐酸水、愛放屁,因此要控制食用量。
④肉類白米+瘦豬肉/瘦牛肉:補鐵,改善缺鐵性貧血白米+雞肉:溫中補脾,益氣養血,補腎填精白米+魚肉:補虛勞,健脾胃,益氣力提醒:粥快煮熟時,還可以加點綠葉菜碎,如芹菜葉、枸杞葉、菠菜等,這樣既能為粥增色增味,又能刺激食慾,補充維生素。
據健康全說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