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韋維 攝影報道
4月9日,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主辦、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簡稱「華西醫院」)承辦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肝臟微創技術培訓項目學員參訪成都前沿醫學中心,深入其公共科研平台及多學科交叉實驗室。該中心整合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材料等前沿技術,構建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為肝臟疾病診療提供技術支撐與解決方案。

本次培訓班匯聚8國20位外科精英
不少外國學員點贊該中心跨學科協作能力。埃及學員Dr. Elgendi表示:「華西醫院對科研資源的整合能力令人震撼,無論是技術研發效率還是臨床轉化路徑,都為我們優化本國醫療創新生態提供重要參考。」英國學員Dr. Faiza說:「中國在醫學數智化領域的突破,不僅加速精準診療的普及,更啟發了我們以技術普惠破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難題。」
當日也是培訓項目有序推進的第10天,此前華西醫院普外科團隊連續9天開展高難度肝臟微創手術直播,項目特邀新加坡國立大學Dr. Alfred Kow Wei Chieh教授及利物浦大學醫院Dr. Rafael Díaz-Nieto在手術直播後為學員開設專題課程,通過案例對比分析東西方微創技術的差異化發展路徑,引發學員熱烈討論。華西醫院肝臟數智轉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張霆告訴記者,培訓既是同行的業務交流和前沿探討,也為推進國家及區域間醫療領域合作提供了平台,「新加坡專家就希望在肝膽菌群對疾病影響方面與中方開展合作。」

學員們進行討論
培訓項目特設的腹腔鏡模擬訓練中心與機器人手術操作艙成為學員實踐熱點。通過「手把手」教學與個性化指導,學員在模擬環境中快速掌握關鍵操作技巧。9日,項目學員、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醫療中心主治醫師Lee Yeong Sing被培訓班腹腔鏡模擬器訓練環節中的一款手術機器 「種草」,其精準性和操作便捷性遠超預期,她計劃回國後向馬來西亞醫療界推薦引進,以提升當地肝膽手術的微創化水平。

Lee Yeong Sing接受採訪
智利學員Dr. Fawaz則對術中實時超聲導航技術印象深刻:「中國團隊將影像技術與微創手術完美結合的經驗,為我們突破臨床瓶頸提供新思路。」泰國學員Krit Rattanarak表示,中國醫生提出的手術方案、對相關疾病的看法讓他耳目一新,回國後會通過在培訓中學到的知識,推動醫院技術更新。

學員們正在聽課
本次培訓班匯聚智利、埃及、馬來西亞、摩洛哥、衣索比亞、英國、泰國、匈牙利8個國家20位外科精英,邀請英國、義大利、新加坡、日本、韓國等五國頂尖外科教授來華進行學術交流與手術示範,通過前沿技術培訓、多學科研討與中國文化體驗,搭建起國際醫學合作的橋樑,助力全球肝臟外科微創技術發展。
項目負責人、華西醫院副院長吳泓教授表示,希望通過標準化培訓體系,將中國微創技術的規範化流程推廣至更多國家,助力醫療水平均質化發展。項目結束後,華西醫院將與馬來西亞、泰國、智利等國家醫療機構簽署長期合作備忘錄,在遠程會診、科研攻關與人才聯合培養領域展開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