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2025年07月05日18:23:10 健康 1350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保健品中毒」這五個字,聽起來像電視劇里的情節,但它正悄無聲息地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甚至近在身邊。

保健品,這個詞聽起來總像是「安全」的代名詞。包裝精緻,廣告溫柔,吃了好像就能「補這補那」,從頭髮絲補到腳後跟。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但真相往往不那麼溫柔。有些人把它當飯吃,有些人把它當葯吃,還有些人,把它當萬能神葯吃。結果,吃出了肝損傷腎衰竭,甚至進了ICU

很多時候,保健品的問題不在於它「不好」,而在於「不懂」。一旦用錯了方式,再好的東西也可能變成毒藥。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最常見的第一類中毒現象,是肝功能異常。

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一切進嘴的東西,不管是燕窩還是左旋肉鹼,最終都要在那裡「過一遍」。有些保健品含有複雜的植物提取物,表面看是天然無害,實則一旦超量或與某些藥物交叉作用,肝臟就可能「罷工」。

這種「罷工」有時悄無聲息。前幾天還精氣神十足,這兩天就眼白髮黃、食慾全無。檢查一做,穀草轉氨酶飆升好幾倍。醫生一問,原來在吃某某「排毒養顏膠囊」。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而第二類「隱性殺手」,是腎功能損傷。

腎臟不像肝臟那樣「能喊疼」,它一旦出問題,往往不疼不癢。很多人以為尿多就是「排毒」,殊不知那可能是腎小球在逐漸「漏水」。尤其是含有高濃度蛋白、瀉藥成分或利尿草本配方的保健品,長期服用後,可能讓腎臟每天像在跑馬拉松,時間久了,自然就「跑崩」了。

這類產品時常打著「清腸、排毒、凈化內環境」的旗號,看似養生,實則讓身體「透支」。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第三個要警惕的坑,是成分疊加引發的交叉反應。

不少人一邊吃保健品,一邊吃降壓藥、降糖葯、他汀類藥物,殊不知,有些保健品里偷偷添加了西藥成分,比如酚酞雙氯芬酸鈉等。這些成分和處方葯一旦「撞車」,不是血壓飆升,就是肝腎損傷。

有些「通便口服液」居然含有瀉藥成分酚酞,高血壓患者服用後,導致電解質紊亂低鉀血症,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心律失常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第四個常見誤區,是服用時間和方式不當。

比如某些氨糖軟骨素,建議飯後服用,但不少人空腹吃,結果胃部不適、反酸燒心;又比如某些「護眼軟膠囊」,含有葉黃素脂溶性成分,必須和脂肪一起吃才吸收好,結果很多人喝杯白開水吞下,基本相當於白吃。

還有人圖省事,把三種保健品一起抓一把吞下,這種「堆疊式服用」,不僅吸收效果差,還可能引起腸胃刺激,甚至引發藥物性胃炎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第五個深藏不露的風險,是對身體信號的忽視。

很多人吃保健品後出現口乾、腹脹、失眠、皮疹等輕微反應,卻以為是「排毒反應」。這種謬論一旦被信以為真,往往會拖延真正的治療時機。

有些保健品廣告甚至暗示「初期不適是身體在適應」,這簡直就是拿人體當實驗場。真正健康的東西,不該讓身體不舒服。如果連續幾天服用後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或皮膚髮癢,要立刻停用、檢查。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既然如此,如何才能「吃對」保健品?首先必須明確一點:保健品不是葯,更不是萬能鑰匙。它的「保健」二字,意味著是「輔助支持」,而非「治療疾病」。任何一款保健品,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文號里,寫的都是「保健食品」,而非「藥品」。

換句話說,如果把保健品當成治病的核心,那就等於把方向盤交給了副駕駛,遲早要出問題。

還有一個尷尬的現實是,保健品對不同人群的效果差異極大。比如魚油,有人吃了覺得血脂降低,有人吃了反而腹瀉噁心。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代謝、腸道菌群、肝酶活性都不一樣,不能用「鄰居吃了有效」來套用自己。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更不能盲目跟風「網紅推薦」。某些「抗糖丸」、「熬夜修復膠囊」、「小分子膠原蛋白肽」,聽起來炫酷,但背後往往是營銷包裝大於實質功效。真正含量高、配比科學的產品,反而默默無聞,因為它們不靠「造神」,靠的是「成分」。

值得特別提醒的一點是,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更要慎用保健品。這類人群本身肝腎功能代謝變慢,若再疊加保健品的負擔,容易引發「慢性中毒」。例如某些「增強免疫力片」,含有高濃度鋅、硒,長期服用可能引起金屬元素蓄積中毒。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還有些「補腎產品」,含有植物雄激素,老年男性誤服後可能出現前列腺腫大、夜尿頻繁、甚至誘發泌尿系統感染

歸根到底,保健品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亂吃」。吃之前,先問三個問題:吃它,是為了什麼?身體真的需要嗎?是否與現有藥物衝突?這三個問題,答好了,才談得上服用的合理性。

醫生最怕看到的情形,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因為「不懂」,把小問題吃成了大麻煩。本來只是輕微的血脂偏高,卻因為盲目吃保健品,吃出肝衰竭,最後反倒連基礎治療都無法進行。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而最讓人遺憾的是,這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想要從保健品中獲得真正的益處,關鍵在於「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是別人說好就好,而是要明白自己身體的「底色」,再選擇適合的「調色劑」。保健不是「補」,而是「調」;不是「加法」,而是「平衡」。

又一起,吃保健品中毒!轉告家人:服用保健品時,這5點要注意 - 天天要聞


最有效的保健,其實從來不是吃什麼,而是不亂吃什麼

本文為科普內容整理,旨在傳播健康知識,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或診斷方案,如有癥狀請儘快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參考文獻:

[1]李志剛,王芳,劉敏.保健食品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24,41(02):250-254.

[2]張曉紅,鄒麗君,劉艷.保健品不良反應的臨床分析及合理使用建議[J].中華臨床醫師雜誌,2023,17(12):1123-1126.

[3]黃麗,陳歡,許建軍.我國保健品監管現狀及安全性問題研究[J].中國葯事,2024,38(04):420-425.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 天天要聞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轉自:經濟日報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紀立農教授與阿里健康聯合發布「科學減重標準」,希望通過規範的營養管理、運動干預、藥物治療,幫助超重與肥胖人群開啟科學減重之旅。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最近幾年,互聯網上颳起了一陣「控糖」風,說「控糖」能減肥,能美容、養顏,控糖60天就能從油膩大叔變成健碩型男,還能預防各種慢性病。身邊好多朋友都在喊著要「控糖」。不過,控糖控的到底是什麼糖呢?飲食里的碳水又該怎麼算?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好好嘮嘮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 天天要聞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1日,甘肅省天水市查獲一起某幼兒園違規使用添加劑導致部分幼兒血鉛異常案件。隨後幾天,陸陸續續有家長帶孩子自行前往西安進行血鉛檢驗。查血鉛的單獨診室掛牌5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再次趕往西安市中心醫院,發現與昨日不同的是,兒科門診已開闢單獨的診室供天水血鉛異常幼兒就診。下午3時許,仍有...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 天天要聞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所說,在我國大約有1.5億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的風險,近幾年也逐漸成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患上糖尿病後的併發症,當多個併發症找上門,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