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剛過71歲生日,身體還算硬朗。朋友們都說,人老了多走路能鍛煉身體,於是他和幾位老友經常相約戶外健走。起初,大家都覺得這是一件有益健康的好事,但時間一長,老劉卻發現自己走著走著就大喘氣,身體並沒有變得更健康。家人擔心他身體出問題,趕緊讓他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走路鍛煉不能瞎走,否則得不償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70歲後,走路鍛煉好處多,但需注意科學方法
美國心臟協會曾發布一項針對70歲以上老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多走500步,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浙江省疾控中心對5005人進行的100天健走體測數據顯示,參與者平均BMI下降了0.47千克/平方米,體脂肪率下降0.7%,體重有所減輕,血壓控制也有所改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以自己為例,堅持每天走7000-8000步,保持了良好的健康狀態。他還建議老年人每天堅持走6000-7000步,速度稍快,微微出汗為宜。《柳葉刀-公共衛生》的研究也指出,60歲以上老人每天最佳步數為6000-8000步,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70歲後走路,牢記「五不」原則,安全又健康
老年人運動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熱身活動不可少,運動後不可立刻蹲卧休息,要根據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量,特殊氣候環境下避免戶外運動,進餐前後1小時避免劇烈運動,適量補充水分,身體不適別勉強。具體來說:
• 不要上來直接走。老年人關節、骨骼、肌肉協調性較差,運動前最好先熱身,把身體熱起來,活動開各個關節,避免意外事件發生。
• 走路不能著急。老人走路切忌攀比,要以自身身體條件為基礎,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和步速。一般走路時氣息微喘但不影響說話為宜。運動過程中要監測心率變化,如有心慌、胸悶、疼痛等不適,須立即停止運動,嚴重時需及時就醫。
• 走路不能貪多。老人走路不是越多越好。對於身體條件較好的老人,每天健步走半小時到1小時,走5000-6000步即可。具體要根據自身感受,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 走路不能太早。秋冬季早晚溫差大,過早鍛煉可能誘發疾病。建議等太陽出來後1小時再運動,可選擇在上午八九點後或下午四五點太陽落山前外出活動半小時至一小時。
• 走路不能單著。老人運動最好有家人或朋友陪同,盡量選擇安全舒適的環境,特別是有基礎疾病的老人,更忌單獨活動。
60歲後想長壽,除了運動,這四件事也很關鍵
人過60歲,進入長壽關鍵期,如果不注意養護,身體機能會加速下降,疾病也容易頻發。專家提醒,60歲後要多做以下四件事:
• 多吃新鮮飯菜。隨著年齡增長,腸胃機能變差,飲食不均衡容易導致營養不良。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左曉霞建議,除了肉食,還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堅果、全穀物等,保證食物多樣性。
• 多晒晒太陽。曬太陽不僅能促進維生素D生成,提高骨骼健康,還能幫助老年人保持正常節律,提高睡眠質量。
• 多關注身體變化。60歲後是心腦血管、呼吸系統、消化疾病和腫瘤等疾病的高發期。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北京醫院王建業教授提醒,老人要注重身體變化,定期體檢,如有指標異常,及時篩查,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 多參加業餘活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團隊的研究發現,老年人社會活動越多,長壽幾率越大。建議多社交、參加集體活動,這有助於降低心理問題,促進身心健康。
老年人晚年想要過得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很關鍵。除了運動,保持健康的飲食、作息習慣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環。合理安排自己的晚年時間,健康、快樂地生活才是長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