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冬季萬物蟄伏閉藏的特性和腎氣相通,所以冬季養生也應當注意遵從自然界閉藏的特點,保養陰精,潛藏陽氣。保暖的同時,防止外寒侵襲人體引發疾病。除了注意日常保暖,飲食避免寒涼食物之外,還可以通過食療和足浴的方法來達到驅寒保暖的目的。
高明區中醫院治未病科醫師代禮霜介紹,市民在衣著方面應注意保暖,注意頭、頸、足、臍部的保暖;睡前可用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可以多曬太陽補充陽氣。此外,還可以食療、艾灸、針灸、熱敷等。

中醫師正在為患者進行艾灸治療。資料圖片
中醫師推薦食療保暖
飲食調理是冬季養生的關鍵。代禮霜說,冬季宜多吃溫熱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核桃、栗子等。這些食物可溫暖身體,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熱量和營養。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滋補作用的中藥材,如人蔘、黃芪、當歸、枸杞、山藥等,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羊肉有補腎壯陽、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冬天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比較推薦煮羊肉,既能吃肉,也可以喝湯,用原湯化原食,易消化。」代禮霜說。
在蔬菜食用方面,市民可以多吃韭菜和胡蘿蔔。韭菜味甘、性溫,能補腎助陽,溫中開胃,降逆氣,散淤等。而胡蘿蔔能夠增強體力和免疫力,激活內臟功能和血液運行,達到調理內臟、暖身、滋養的功效。
另外,如黑芝麻、桑葚具有補肝腎、潤五髒的作用,更有烏髮養顏的功效。這類黑色食物可以補腎,冬季必不可少。市民可以多吃枸杞,枸杞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多糖、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疲勞等作用。代禮霜說,還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米等,它們有助於補腎養血。
「冬季還應該多喝水,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避免因乾燥而引起的上火等問題。」代禮霜說。
冬季注重腰腹足保暖
「冬季保暖工作非常重要的。」 代禮霜說,市民要穿足夠的衣服,使用手套、帽子和圍巾等保暖配件,尤其要注重足部、腰部以及腹部的保暖。
寒從腳起,腳作為人體最遠端,是離地最近的部位,很容易受寒,如果腳部受寒,血管就會收縮,影響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易引發各種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時刻注意保暖,注意腳部的保護,避免受寒,這樣才能預防疾病的發生。
另外腳底穴位與內臟、經絡關係密切,腳部是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三條陽經的終點,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的起點,如果腳底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
「腰為腎之府,腎為先天之本,固護腰,就是在固護腎;腹部是脾胃、女子胞宮的居處,腹部受寒會導致脾胃病、女子病等,所以腹部保暖也十分重要。」代禮霜說,中醫認為,「臍為元氣歸臟之根,五臟六腑之本」,肚臍是中醫里一個重要的穴位「神闕穴」,為人體陰陽之氣交匯之處,連通人體十二經脈,一旦外寒侵入,會造成相應疾病。
運動艾灸泡腳可禦寒
冬季運動也不可或缺,但代禮霜提醒市民,冬季運動不宜過於劇烈,可選擇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較為舒緩的運動方式。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但要注意運動時間和強度,避免在寒冷的天氣里長時間運動,以免引起感冒等疾病。
代禮霜還建議,市民可以用艾灸局部或督脈、神闕。督脈,陽經之海,位於人體後側的脊柱正中線上,總督諸陽之穴,統攝人體全身陽氣和真元,被稱為「陽脈之海」,發揮著抵禦外邪、溫煦機體的作用,具有影響內臟功能這個能力。
艾灸神闕穴,中醫認為,「臍為元氣歸臟之根,五臟六腑之本」,肚臍是中醫里一個重要的穴位「神闕穴」,為人體陰陽之氣交匯之處,神闕穴艾灸可以起到調節陰陽,提高免疫力等。
冬季天氣寒冷,而人體四肢屬於人體末梢,一旦受寒,出現寒邪阻絡,容易導致凍瘡等情況。除了外出穿戴厚手套、鞋襪之外,還可以在家進行藥物足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泡腳。
值得注意的是,泡腳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注意水溫,以免燙傷,尤其是糖尿病人群,末梢神經受損,更容易出現燙傷的情況。所以在泡腳的時候,最好提前試好水溫。此外泡腳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建議在15至30分鐘左右。如果泡腳時間過長,會導致血液循環過快,增加心臟負擔。
相關鏈接:中醫暖身小貼士
冬季天氣寒冷,很多疾病的出現大多是因為氣溫驟降,沒有及時添加衣物導致的。其中,老年人和兒童更容易感受寒邪而出現不適癥狀。這時,除了注意保暖之外,代禮霜推薦了一些暖身秘方。
一、暖身茶飲:
1.姜蘇茶:生薑3克,紫蘇8克
2.蔥白紅糖姜水:白蔥頭3個,生薑2片,紅糖適量
注意3歲以上需辨證食用
二、外用:
足浴:冬季用睡前溫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可在泡腳水中加入一些艾葉、生薑等中藥材,起到更好的養生效果。
有條件進行艾灸、姜灸。
三、食療湯方:
胡椒豬肚雞
材料:雞1隻,豬肚1個,白鬍椒粒適量,枸杞、紅棗、蔥、姜適量。
做法:將雞洗凈去頭,豬肚用生粉、鹽、醋反覆清洗凈,將雞放入豬肚中,牙籤封口,煲1小時左右,將雞和豬肚撈起切塊再放鍋中,加胡椒、枸杞、紅棗、蔥、姜繼續煲1小時,再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溫中散寒、益腎填精。
文/高明融媒記者陳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