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常能碰到這樣的場景:有人被疼痛折磨得臉色煞白、冷汗直冒,旁人卻皺著眉,小聲嘀咕 「至於這麼矯情嗎」。可千萬別這麼想,疼痛這事兒,真不能一概而論。就拿生孩子來說,產房外,有的產婦被推進去沒一會兒,出來時神色雖疲憊,卻還能勉強扯出個微笑,說 「也沒那麼疼」;可有的產婦,從產房出來時,聲音都因痛苦變得沙啞,直言 「疼得快昏過去了」。為啥差別這麼大?這背後,基因在 「搗鬼」 呢。咱身體里的基因多達幾十種,要是缺失了某一種突變基因,說不定對疼痛就沒那麼敏感了。
換個角度看,疼痛可不完全是壞事。你瞧,當手指不小心碰到滾燙的水壺,瞬間的劇痛會讓我們條件反射般迅速縮手,避免被嚴重燙傷。要是對疼痛毫無感知,那可太危險了,說不定被尖銳物品扎傷,血都流了一地,自己還渾然不覺。所以說,疼痛其實是身體發出的 「警報」,提醒我們遠離危險。今天,咱就來聊聊那些疼起來能讓人 「懷疑人生」,疼痛程度排名前 4 的疾病,能扛過這些病痛的,那可都是實打實的硬漢。
疼到打滾的腎結石
腎臟,就像身體里的 「污水處理廠」,日日夜夜辛勤工作,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生成尿液排出體外。可有時候,這個 「工廠」 里會 「生產」 出不速之客 —— 腎結石。腎結石帶來的疼痛,那叫一個 「酸爽」,其疼痛程度,和結石的大小、造成梗阻的嚴重程度緊密相關。
要是腎結石個頭不大,卻像個調皮的 「小搗蛋」,突然堵住了尿路,那腰部的疼痛瞬間就會 「爆發」,如同有千萬根鋼針同時刺入,疼得人直冒冷汗,甚至在床上翻來覆去打滾。不僅如此,在排尿這個本該輕鬆的過程,也會變得異常艱難,每排出一點尿液,都像是在經歷一場酷刑,尿道彷彿被砂紙狠狠摩擦,那種刺痛感,讓人恨不得 「原地爆炸」。
要是腎結石引發的梗阻比較嚴重,疼痛的 「畫風」 又不一樣了。腰部不再是那種尖銳的劇痛,而是變成了持續性的脹痛。這種脹痛就像一個沉重的包袱,死死壓在腰間,一刻都不放鬆。不管是站著、坐著還是躺著,都擺脫不了這惱人的疼痛。只有通過手術,把那顆 「罪魁禍首」 的結石取出來,身體才能重獲 「自由」,疼痛才會慢慢消散。
痛不欲生的三叉神經痛
在我們的面部,有一條至關重要的神經 —— 三叉神經,它就像一個精密的 「通信網路」,負責傳遞面部、口腔等部位的感覺信息。可一旦這條神經 「鬧起脾氣」,患上三叉神經痛,那患者可就遭了大罪。
三叉神經痛分兩大類,原發性和繼發性。甭管是哪種,疼起來都讓人難以忍受。疼痛常常毫無徵兆地突然襲來,就像一道閃電,瞬間擊中面部。剛開始,可能只是臉頰上某個點,或是嘴角邊,猛地一陣刺痛,像被尖銳的針狠狠扎了一下。還沒等緩過神來,疼痛就像野火一般迅速蔓延,整個面部都陷入了 「疼痛的火海」。那種疼,就好像有把鋒利的刀,在臉上一下一下地割,又好似皮膚被熊熊烈火灼燒,疼得人齜牙咧嘴,連話都說不出來,更別提正常進食了。
而且,隨著病情發展,疼痛的範圍會越來越大,程度也愈發劇烈。面部一些原本看似普通的部位,輕輕一碰,就像觸發了 「疼痛開關」,瞬間引發一陣鑽心的疼痛。患者每天都過得提心弔膽,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就會招來這可怕的疼痛,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令人絕望的癌痛
在醫院的腫瘤科病房,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患者們面色憔悴,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癌痛,就像籠罩在他們心頭的一片烏雲,揮之不去。臨床上,癌痛的發生率可不低,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60% 到 80% 都會遭受癌痛的折磨,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疼得痛不欲生。
癌痛的產生,可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心理、精神、軀體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織,共同 「作惡」。癌細胞就像一群瘋狂的 「侵略者」,在身體里四處擴散、轉移,所到之處,正常組織和器官被破壞,疼痛也隨之而來。這種疼痛會像漣漪一樣,從癌細胞 「攻擊」 的部位向四周擴散,引發骨痛、胸痛、頭痛等各種疼痛。
在眾多癌症中,肝癌患者所承受的癌痛,尤為可怕。肝臟周邊神經豐富,一旦癌細胞侵犯到這些神經,那種疼痛,彷彿是有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揪住肝臟,不斷地拉扯、擠壓。很多肝癌患者,被這劇烈的疼痛折磨得夜不能寐,精神瀕臨崩潰,甚至有人因為實在無法忍受,最終選擇放棄治療,令人痛心不已。
又痛又癢的帶狀皰疹
春天,萬物復甦,可對有些人來說,這個季節卻帶來了一場 「痛苦的風暴」—— 帶狀皰疹。這是一種由水痘 - 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膚病。發病初期,患者可能只是感覺身體有點不對勁,像是感冒了,有點乏力、低燒。可沒過幾天,皮膚上就會冒出一些小紅疹,這些紅疹就像一個個 「小惡魔」,迅速發展成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水泡,它們沿著身體的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
帶狀皰疹發作時,患者可就遭罪了。那些水泡不僅癢得讓人心裡直 「撓痒痒」,恨不得伸手去抓,可一旦抓破,又會引發劇烈的疼痛,那種又痛又癢的感覺,簡直讓人慾罷不能。每一次皮膚的輕微摩擦,比如衣服輕輕蹭過,都像是在傷口上撒鹽,疼得人倒吸一口涼氣。不過,帶狀皰疹也有個 「好處」,得過一次後,身體就像建立了一座堅固的 「防禦堡壘」,一般不會再得第二次。可即便如此,發病時那段痛苦的經歷,相信每一個患者都終生難忘。
疼痛來襲,應對有招
當疼痛突然找上門,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吃藥,布洛芬成了不少人的 「救命稻草」。布洛芬確實對緩解關節痛有一定效果,可要是胃腸痛或者神經痛,它可就有點 「力不從心」 了。而且,吃止痛藥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兒,啥時候吃、怎麼吃都有講究。有些患者,疼得受不了了才想起吃藥,越疼還吃得越多,這可大錯特錯。疼痛是身體發出的 「求救信號」,第一次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千萬別盲目吃藥,趕緊去醫院,讓醫生好好檢查,找出病因才是關鍵。要是之前就有過類似疼痛,並且看過醫生,那按照醫生的囑咐服藥就行。一般來說,吃止痛藥緩解疼痛,時間最好別超過 5 天,吃多了,各種副作用就可能找上門,比如損傷腸胃、影響肝腎功能等。
除了吃藥,有人還會想到按摩。按摩對緩解肌肉酸痛確實有一套,當我們運動後,肌肉又酸又脹,找個專業的按摩師按一按,那感覺,就像給緊繃的肌肉來了一場 「放鬆派對」,酸痛感很快就減輕了。可要是脊椎或者關節疼痛,按摩的效果就沒那麼明顯了,搞不好還會加重病情。所以說,面對疼痛,咱得找准方法,科學應對,才能讓身體儘快擺脫痛苦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