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均是結合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節存在「藝術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
很多人覺得,只要得了肝硬化,就離病危不遠了。
其實不然,肝硬化也分輕重緩急,不是所有患者都會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醫生表示,肝硬化患者如果沒有出現某些特定表現,說明病情較為穩定,短時間內沒有嚴重風險,可以稍微鬆一口氣。
聽說了嗎,老吳在我們村裡可是出了名的愛酒之人,大家都稱他為「酒中豪傑」。
年輕時,每天三頓小酒,酒盅不離手。年紀大了點,他的酒量卻依然驚人。
可最近,老吳總覺得肚子不對勁,有時候隱隱作痛,飯量也開始減少。村裡的王嬸勸他:「老吳啊,你這酒別喝太多了,小心喝出病來。」
老吳一揮手:「得了吧,就這點小痛,我喝點酒壓壓驚!」
可是,這次壓驚不靈了。一天晚上,老吳突然覺得肚子脹得像氣球,翻來覆去睡不著,嚇得老伴兒連夜把他送到鎮上的衛生院。
醫生聽完情況,搖搖頭,說:「老吳,你這不是小病小痛的問題,趕緊做個檢查吧。」
檢查報告一出來,老吳就發現自己得了早期肝硬化。聽到這個消息,他心裡一沉,緊張地問醫生:「大夫,我這病是不是沒救了?還能活多久啊?」
醫生安慰他說:「肝硬化分階段。你現在是代償期,還沒到最嚴重的階段。只要注意飲食、戒酒,再定期複查,是有可能控制住的。」
老吳一聽,稍微鬆了口氣,但心裡還是不踏實:「醫生,那我要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病情惡化了?」
醫生耐心地給老吳解釋,肝硬化最嚴重的階段是失代償期,這時候患者的肝功能幾乎喪失,往往會出現一些顯而易見的表現,比如腹水、嘔血、黃疸等。
如果沒有這些表現,說明病情還算穩定。
醫生說:「腹水是肝硬化的標誌性表現。如果發現肚子鼓得像西瓜,按下去還有波動感,這就是肝功能惡化的信號。」
統計數據顯示,約50%的肝硬化患者會在失代償期出現腹水,且這類患者的併發症風險大幅增加。
老吳聽完趕緊摸摸自己的肚子,鬆了口氣:「還好,還沒鼓起來!」
「肝硬化可能會引起食道里的靜脈變粗,這些靜脈很薄弱,要是不小心破了,那可不得了,可能會吐血或者大便變黑。這情況挺嚴重的,一旦出現,得馬上去醫院。」
老吳心裡直打鼓,暗暗決定以後再也不逞強喝酒了。
醫生指著老吳的眼白和皮膚,說:「要是發現皮膚或者眼白髮黃,這說明你的肝臟無法正常代謝膽紅素了。」
研究發現,一旦出現黃疸,這通常是肝硬化到了一個比較嚴重的階段,也就是失代償期。
這時候,得特別留意肝臟功能的那些指標,因為它們能告訴我們肝臟的狀況。
聽完醫生的話,老吳又緊張又慶幸:「還好,我這幾個表現都沒有,那是不是就說明我問題不大?」
醫生點點頭,說:「關鍵是你得嚴格聽醫囑,別再折騰自己的肝了。」
於是,老吳開始了一場「健康大改造」。他戒掉了幾十年的酒癮,改成每天喝白開水,還開始吃醫生推薦的高蛋白低脂肪飲食,比如魚肉、雞蛋和豆腐。
村裡人笑他:「老吳,你現在真是改頭換面了,連小酒館都不去了!」老吳卻一點不在乎:「命都差點沒了,我還喝啥酒!」
據權威統計,如果肝硬化患者在代償期能夠嚴格遵醫囑並積極干預,有高達70%-80%的患者可以長期穩定病情,甚至避免進入失代償期。
戒酒是最關鍵的一步,因為酒精是肝硬化患者的「最大敵人」,能讓肝功能惡化的風險增加三倍以上。
隔壁的王嬸說:「還好老吳肚子沒鼓起來,不然就麻煩了。」
劉大叔也跟著嘆氣:「看著他以前喝得那麼開心,現在都戒了,我們也得悠著點。」
村裡幾個「酒友」紛紛表示,以後聚會不再強勸酒了,甚至還有人跑去醫院做了體檢,生怕自己的肝也「硬化」了。
老吳成了村裡的「健康模範」,一邊給大家科普肝硬化的知識,一邊監督鄰居們的飲酒量:「別到時候肝壞了,光靠鬆氣可解決不了問題!」
如果患者能在代償期及時發現並採取措施,就有可能穩定病情,甚至改善生活質量。
對於肝硬化患者來說,沒有出現腹水、嘔血、黃疸等嚴重表現,就說明病情還不算太糟糕,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但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真正的健康,靠的是持之以恆的自律和堅持!
關於肝硬化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宋丹陽.肝硬化患者應該注意的事兒[J].家庭醫學,2021,(0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