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多學科密切配合下,醫院黨委書記、普外科專家劉連新教授,肝移植科主任張樹庚教授帶領肝移植團隊歷經劈肝、修肝、下肝、換肝等多種手術,歷時12小時成功完成在體劈離式肝移植手術,一肝兩用,為兩名終末期肝病患者帶來新生,讓一位捐獻者的大愛最大限度發揮功效。目前,兩位患者恢復良好,近期即將出院。據文獻檢索,這也是安徽首次成功開展在體肝臟劈離的肝移植。
手術現場。齊燦攝
絕處逢生 肝移植是唯一出路
捐獻者是一位腦死亡的患者,在多天的連續救治後生命難以挽回,家人大愛義舉表示願意捐獻器官。經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匹配,捐獻者的肝臟被分配給兩名終末期肝病病人。
關女士患有乙肝肝硬化已經十餘年,嚴重的肝硬化導致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今年以來病情明顯加重,反覆出現消化道出血。患者及家人四處奔波就診於各大醫院,保守治療和內鏡治療後效果都不理想,身體每況愈下,肝臟移植是唯一出路。
黃先生有20多年的乙肝病史,肝硬化5年多。兩年前體檢發現肝臟右後葉腫瘤,由於肝硬化嚴重,已經無法接受肝臟部分切除手術。兩年來,黃先生多次接受體外放療延緩腫瘤生長。但肝臟腫瘤和不斷加重的肝硬化給黃先生的身心帶來沉重負擔。就診中國科大附一院後,經專家評估,黃先生存在肝臟移植指征。
手術現場。齊燦攝
一肝兩用 讓大愛最大限度延續
器官移植是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器官短缺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範圍內面臨的普遍困境。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COTRS)2023年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已登記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數已超過14萬人,但每年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數量不到2萬例,大量患者因為等不到匹配的器官遺憾離世。外科醫生和醫學研究者們也在不斷改進手術方式、提升技術水平,最大限度延續好捐獻者的大愛。
面對這份珍貴的捐獻,在劉連新、張樹庚帶領下,中國科大附一院肝移植團隊結合臨床指標集體討論、綜合研判、細緻評估。
肝移植手術中,供肝需要佔受體體重的1%才能滿足受體的生理需要。經過影像學三維重建測算,捐獻者的肝臟大小符合劈離式肝移植的標準。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後,團隊決定採用劈離式肝移植技術,將捐獻者的肝臟一分為二,挽救兩位終末期肝病患者。
「劈離式肝移植是常規肝臟移植的延伸,也是肝臟移植的發展方向」。劉連新表示,肝臟一分為二的過程中需要術者對解剖結構非常熟悉,同時通過準確定位、對肝內管道進行精準劈離,保證兩部分肝臟都能保留重要的血管和膽管、具有良好的解剖結構和功能,這樣才能保障兩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移植效果。
查看病人狀況。齊燦攝
體內劈離,縮短供肝缺血時間
為了最大程度縮短供肝缺血時間,維持供肝質量,團隊借鑒了活體肝移植的體內劈離肝技術,但這對術者的要求也更高。
結合術前3D技術建模與術中多次膽道造影,劉連新主刀完成體內的肝臟劈離手術,成功攻克了肝臟在體劈離的技術難點,做到了出血少、精細止血、管道精準分離,同時顯著縮短了供肝缺血時間。
雖然手術程序複雜、技巧要求高、風險難度大,但在OPO、麻醉科、手術室、重症監護室、超聲醫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學科的密切配合協作下,歷經12個小時,數十位醫務人員接力奮鬥,手術當天順利完成。
張樹庚表示,「多學科密切配合,供體取肝手術和受體肝移植手術緊密銜接,受者無肝期短、出血少,這些都是此次劈離式肝移植手術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目前,一分為二的肝臟已經在兩位患者體內正常工作,兩人都在康復之中,近日即將出院。
劉連新表示,器官移植是體現一家醫療機構、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綜合醫療實力的重要標誌,更是醫務人員全力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看家本領。移植團隊必須致力於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團隊精誠合作,接力奮鬥,才能不辜負每一位捐獻者的大愛與受捐者的信任。(齊燦 李軍軍 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