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執行20條的第三天,天天盼望的圖書館開了,趕緊預約了位置。
廣州前兩天放鬆了,有人歡喜,有人打擊,總之,人類社會,無論什麼事情,總會有不同的聲音。
現在,全國都在看著廣州。年初,上海提出「共存」,引起很大的爭議。前不久,石家莊放鬆一天,第二天又回去了,因為民眾不放心。
如今,廣州放鬆第三天了,儘管不同的聲音還是在網路上彼此起伏,但我們的周圍沒有聽到不和諧的聲音。
今天是星期六,我常走的這條路線,人不多,平常周六也沒有多少人。
周六的三號線
民眾如果害怕,可以選擇在家呆著,不害怕的人則出去工作。如此各自安好。
早上的花城廣場
我是不支持繼續封,靜默了三年,情況變了,環境變了,就得改變策略,當時的封只是權宜之計,而不可能是長久之策。
首先,歷史上沒有一個病毒是人類斗敗的。
19世紀肺結核成為人類的殺手,等人類剛研究出制服這個病毒的青黴素,20世紀艾滋病毒成了人類的殺手;還沒有攻克,癌症又成了人類的殺手,還沒有攻克,又來了一個新冠病毒,誰也沒辦法預料,新冠還沒有攻克,明天會不會又來一個新病毒?
病毒是永遠存在的,不是這個,就是那個。歷史證明,每當有新的致死性病毒出現,人類都會付出大量的傷亡代價,在獲得一定免疫之後達成一種平衡,因此兩者一直是共同演化的。
其次,情況變了,環境變了,不能固守一個策略不變。
我們用了三年的時間和病毒鬥爭,研發疫苗,鼓勵全民接種。
全世界只有我們在積極抗疫,其他國家早就躺著了,我們也不能閉關鎖國。因此,只要有外來輸入,病毒就不會離開,我們根本不可能做到清零。
再次,放開不等於躺平,擺爛。
廣州提出跟進中央20條,放寬了防疫策略。這時,網路上又是一陣波瀾,認為廣州準備躺平、擺爛了。
民間有俗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又說「葯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我們該努力的還是要努力,該預防的還是要預防,準備工作做足了,剩下的就交給上天。
無論是怎麼樣的決策,都會有成本的。
三年來國民的情緒,最可怕的不是病毒的本身,而是對病毒的過分恐懼。
病毒的後遺症會很嚴重,甚至還會造成生理功能的衰退,不能生孩子之類的流言在圈中流行。
病毒到底會有哪些後遺症,誰也說不準,沒有人會有一個肯定的答案,中藥用了幾千年了,也告訴你「是葯三分毒」,誰能打包票呢?
也有些人拿印度來比較,儘管TA們沒有去過印度。
有一個公眾號作者是上海人隨水,關注了他很久,喜歡他的大喜馬拉雅文化研究,他的太太是印度人,2019年底因疫情困在了印度。因此,他成了我們了解印度疫情的一線記者。
第一波疫情中國是重災區,印度影響不大,人們該幹嘛還幹嘛。
第二波徳尓塔變種的疫情,倒是來勢洶洶,一來印度人大意,小瞧了病毒,認為第一波沒有影響到什麼,就放心大膽地不加防護,二是印度的貧民窟人口密集,面對潮水一樣突然洶湧撲來的疫情,一下子打得他們措手不及,實在狼狽,確實死了一波人。
當時,在印度的中國人還向國內求助,要寄中藥和呼吸機,我還在朋友圈幫忙轉發了他們的求助。
印度這次疫情,就像一支武裝到牙齒的軍隊,面對手無寸鐵的而又毫無準備的老百姓,一陣瘋狂撕殺後,迅速地退走了。
敵人來得迅速,退得也快,然後又恢復平靜。
印度疫情到底怎麼樣?簡單概括一下。從2020年開始,就有做血清抗體檢測,看有多少人體內有了抗體(如下兩圖),由此推算全印度有多少人感染過病毒。
印度各邦血清抗體佔比圖表(來源:隨水)
從表中可知,中央邦(Madhya pradesh)最高,達79%,占第三的是最窮的比哈尓邦(Bihar)75.9%,最低的是喀拉拉邦(Kerala)佔44.4%。
根據隨水的介紹,喀拉拉邦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醫療資源水平是最高的,當地政府對防疫也極為重視,感染率一直得到控制,因此抗體陽性率比較低。
全印度(來源:隨水)
從圖二中可知,印度全國有抗體的佔比67.6%,由此推算出全國達9億人感染了病毒,平均33人中就有1人確診。這麼高的感染率,應該發生醫療擠兌之類的事吧?實際上,除了第二波疫情,印度面對疫情表現很平靜。
2021年8月印度喀拉拉邦新增確診曲線
2021年8月印度全國新增確診曲線
值得我們注意和思考的是,印度其他地方趨於平靜時,疫情「一支獨秀」的恰好是他們保護得最好的喀拉拉邦(Kerala)。它和馬哈提施特拉邦(Maharashtra),卡納塔吉邦(Karnataka)和泰米尓納徳邦(Tamil Nadu)排名最前,佔全國一半確診。這四個邦恰好是全印度經濟最好的邦。
由此分析,前期保護得越好,面對毒性更強的病毒,感染機會更高。不過,輕症和至死率比較低。前期沒保護好的,犧牲了一部分人,留下來的則得到了抗體,有了免疫力。同時,疫苗接種越高,表現出輕症越多,至死率越低的情況。
我們人口和印度差不多,我們的醫療設施雖然比不上美國,但能比得上印度吧?而且還有一個優勢,我們有中藥啊!2003年中藥在非典的作用,2020年在武漢疫情的時的作用,不都發揮出了功效嗎?!
我們一直都被保護得好好的,還加強了疫苗的接種,抵抗病毒的能力已經大大的加強。
我們不必懼怕病毒,但我們也不能藐視病毒,防範到位,心中無懼。
有人說一個都不能死,那才叫好。我直接回答他,就算是太上老君開藥,也不能保證一個都不會死。
又有聲音在說,致死率哪怕是5%,你就是那其中的5%呢?
哪個病毒不死人?哪個生物不會死?就算是石頭,也最終會風化成土的。我們都是100%會死的,任何人都是這100%的其中之一,能按自己的意願,不死么?秦始皇怕死,去尋求長生不死葯,最後證明他失敗了。
我們太多人害怕死亡,可是沒有任何生物是不死的。預防不死的方法真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要生出來。
有人說放開了,感染的人輕鬆過億,感染了要不要休息?要。那麼就會沒人上班,然後經濟崩潰。西方經濟崩潰,就是這個原因。
我認為世界經濟的崩潰的鍋不能讓新冠來背,新冠只不過是經濟崩潰的一個緣,而不是因。理由就不在此展開討論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下子全放開,對於新興病毒,還是不怎麼了解它,需要一步一步來。這麼些天,廣州的表現還是不錯,既沒有一古腦地扎堆聚集,也沒有畏懼地不敢出門。
圖書館也很謹慎,開放的名額比平常少很多,所以,也不像平時那樣擁擠,人來人往,大家安安靜靜地看書,寫東西,用電腦上網。
面對危機,沒有任何事情是沒有代價的。因此,多一點理性,少一絲恐懼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