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學之反饋效應:用好「及時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2024年01月04日20:15:31 心理 1372

著名心理學家赫洛克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群人分成4個小組,每次工作後給予不同的反饋。

他對第一組進行鼓勵和表揚,對第二組則嚴加批評和訓斥,對第三組不做任何評價,只讓他們靜聽其他兩組受表揚和挨批評,對第四組也不做任何評價,但將他們與前三組隔離。

家庭教育心理學之反饋效應:用好「及時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 天天要聞

結果顯示:第四組成績最差,第一組和第二組成績都比第三組好。其中每次都受到鼓勵的第一組學習積極性最高,成績不斷上升,而經常被批評的第二組成績有一定波動。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及時對結果進行評價,能強化動機,對學習和工作起促進作用。而且,適當激勵比批評效果好,有評價的效果明顯比不聞不問好。

這種心理現象就是著名的反饋效應。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如果能合理運用反饋效應,能更快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調整教育方向,有針對性進行教育,使親子溝通更為順暢,教育效果更好。

家庭教育心理學之反饋效應:用好「及時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 天天要聞

給予正向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案例一:媽媽去參加家長會,被老師告知孩子上課喜歡跟同學說小話,學習不認真,成績下降。

回到家,孩子正焦急地等著,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怕老師向家長告狀。看到媽媽回來,他忐忑不安地問:「媽媽,老師說什麼了?」

沒想到,媽媽卻說:「老師誇你聰明呢,說你這段時間雖然聽講不太認真,但成績下降不多,基本的知識點都能掌握。如果你上課能更認真聽講,成績一定會進步的。」

「真的嗎?老師真的表揚我了?」孩子很驚喜,「我以後一定認真聽講。」之後,孩子果然認真聽講,成績也慢慢進步了。

家庭教育心理學之反饋效應:用好「及時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 天天要聞

這個案例中的媽媽就是應用反饋效應幫孩子改正錯誤,樹立自信心。

孩子表現不好,媽媽沒有批評孩子,而是將老師的話美化了一下,給孩子一種「老師沒有放棄我,我還是能學好」的反饋,孩子因此自信心大漲,並對老師產生感激和親近,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之後孩子開始認真學習了。

孩子完成一件事後,父母如能及時給予正向反饋,表揚好的言行,指出不好的言行並進行鼓勵和指導,孩子才會明辨是非,培養出正確的三觀。

家庭教育心理學之反饋效應:用好「及時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 天天要聞

注意孩子的反饋,調整教育方向和對策

孩子的言行是他們接受教育和環境影響的結果,是他們主觀感受的反饋。父母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言行,注意其中反饋出來的問題,及時調整教育方向和對策。

案例二:媽媽陪六歲的小勇玩積木,在拼一幅圖案了媽媽總是拼不對,小勇說媽媽:「笨媽媽,你真是一個蠢蛋!」媽媽被驚呆了,大怒吼道:「你是從哪學的?怎麼可以說粗話罵人!」

小勇被嚇到了,小聲解釋說:「我沒罵人,我們班同學都是這樣說的。」

媽媽看到兒子驚嚇的樣子,醒悟過來,平息自己的怒氣,對他說:「這就是一句罵人的粗話,你這樣說媽媽,媽媽很傷心的。」

小勇說:「可是我們班同學都這樣說,大家也沒傷心。"

媽媽說:「你們還小,不清楚什麼是粗話,等你們長大後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會跟大人一樣生氣的。這句話是一句罵人的話,對別人這樣話是很不禮貌的,我希望你做個禮貌的人,以後不要這樣講話。」

家庭教育心理學之反饋效應:用好「及時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 天天要聞

孩子之所以說粗話,很明顯是受到小朋友的影響,他並不懂得那樣說不好。媽媽能注意到孩子反饋出來的信息,不因孩子的「狡辯」而繼續生氣,而是及時把道理掰開講給孩子聽,尊重孩子的同時,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孩子有不良行為,有些是因為不懂事,有些是因為僥倖心理,當然,也有個別是故意犯錯。不管哪一種,父母都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分析其中反饋出來的問題,並針對問題進行教育。

如果孩子有「狡辯」行為,父母要及時調整教育的方向和對策,對孩子曉之於理,不要一味生氣發火,發火雖然能一時鎮住孩子,但也可能造成孩子再也不敢跟父母說心裡話,反而不利於父母發現問題。

家庭教育心理學之反饋效應:用好「及時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 天天要聞

父母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案例三:小美沉迷於看手機,就連吃飯都不放下手機。爸爸批評了她,她回嘴:「你自己不也天天看手機嗎?你能看我怎麼就不行?」爸爸頓時啞口無言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確實,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們的行為是父母行為的反饋。父母的行為正確,孩子一般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父母如果做得不對,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像上面的案例中,父母自己每天都在刷手機,卻要求孩子不看手機,那孩子怎麼會聽呢?

家庭教育心理學之反饋效應:用好「及時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 天天要聞

很多父母喜歡跟孩子講道理,立規矩,殊不知,「言傳身教」中的身教更重要!因為孩子是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來學習處事的。

那些經常出口成髒的父母,是很難培養出文明禮貌的孩子的;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也別怪孩子整天在外打架。

所以,如果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父母首先得反思自己平時的行為是否合理,有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如果沒有,那就從自己改起吧。

比如說,想要孩子不看手機,父母要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讀書;想要孩子彬彬有禮,父母要舉止文明;要讓孩子不隨意跟人打架,父母自己就不能經常動武。

總之,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反饋到孩子身上,才有良好的行為和文明的舉止。

家庭教育心理學之反饋效應:用好「及時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END----------

我是@穎媽育兒記,一個在教育行業摸爬滾打20年的中年老母,關注我,一起修己育兒,與孩子共同成長。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
心理測試:你喜歡哪個觀音,測上天賜你什麼樣的人生? - 天天要聞

心理測試:你喜歡哪個觀音,測上天賜你什麼樣的人生?

心理測試:你喜歡哪個觀音,測上天賜你什麼樣的人生?選擇A的你:你的人生將是和平、和諧和充滿愛的。你注重精神成長和內心的平靜,因此你會傾向於尋找內心的平靜和滿足。你可能會成為一位心理學家、諮詢師或教育工作者,幫助他人處理內心的困擾和痛苦。選擇B的你:你的生活將是慷慨和慈悲為懷的。
心理測試:四個玩偶選一個,測你有怎樣的性格? - 天天要聞

心理測試:四個玩偶選一個,測你有怎樣的性格?

心理測試:四個玩偶選一個,測你有怎樣的性格?A:你是一個純真、善良、樂觀的人。你非常注重感情,總是積極面對生活,並且對待他人充滿愛心和善意。你的性格中有一種母性的光輝,通常你比較擅長照顧和關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