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精講<黃帝內經>》
在上一節中,我們學習了《黃帝內經》中可以「消災祛病」的「十六字真言」,具體的內容是「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段話告訴我們,要養成一種平靜、恬淡的生活方式,好好保養自己的身心,這樣才可以避免疾病。
那麼,在接下來的這一節中,我們將進一步深化討論這段話里的「精神內守」這個主題,看看如何把其中的道理運用到我們的心理健康上來。
精神內守的方法:修心
在前段時間,網路上流傳著一個關於「農村二舅」的熱門視頻,主題是:「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一時間,「精神內耗」這個詞火遍了各大媒體平台。網友們也都在談論這個聽起來有點陌生的新鮮詞兒。
那麼,什麼是「精神內耗」呢?所謂的「精神內耗」,指的就是我們的精神上、心理上,遭遇長時間的壓力,一直在進行的自我消耗。
這一點,其實對於我們工作在一線的人來說,都有很明顯的感受,比如,長時間的加班、領導的過分要求、工作任務的接連不斷,再加上生活的壓力,高額的房價和租金、甚至日常的衣食住行,都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讓人覺得「血槽已空」、「壓力山大」。
可以說,「二舅視頻」的流行,就恰恰說明了「精神內耗」這件事兒在當今社會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它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們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破解「精神內耗」呢?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黃帝內經》早就為我們提供了對應的解決之道,那就是我們在上一講中提及的「十六字真言」里的「精神內守」。
在前面的共讀中,我們已經簡單講述了「精神內守」的基本內容,分析了「精神」一詞中的「精」和「神」的不同,也講述了為什麼要「精神內守」、它的好處是什麼。
那麼,在接下來的內容里,我們將繼續這個主題,具體地聊一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精神內守」。
簡單地說,《黃帝內經》提倡的「精神內守」,就是要我們去修心,通過對內心世界的調理和修鍊,來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讓自己擺脫以前困擾自己的諸多煩惱。
志閑心安,形勞不倦
「修心」二字,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好在,《黃帝內經》中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方法指導,以及一系列的注意事項,告訴我們如何去修鍊自己的內心。
修心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這是對上古時代得道之人的生活狀態的描述,也是我們修心修己的時候,需要樹立的生活目標。
「志閑而少欲」,就是把心思放鬆下來,減少不必要的慾望,這是身心輕鬆的基礎。相反,如果「多思多欲」,不僅會讓我們的心理承受過多的負擔,而且還會直接影響身體的健康,引發各種各樣的疾病。
「心安而不懼」,說的則是,心理安穩、平靜,沒有什麼恐懼的東西。做到「心安」,就可以讓心理平和,讓身體中的腎氣充足,精神也就好了。所以,要讓心安頓下來,不能患得患失、杞人憂天。
第三條「形勞而不倦」,則是在說,身體勞作的時候,也要保持心境的安寧,不能被繁雜的外部世界的事物擾亂了心理狀態。
這就要求我們,去平靜地看待自己遇到的煩心事兒,學會和它們「和平共處」,而不是非要「死磕、硬碰硬」。這也是中醫診療的一項基本精神。
讓「心」獲得自由與自律
「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做到了這三條,我們就離「精神內耗」遠了不少,但是還不能夠百分百地達成心理健康的狀態。
想要真正治癒「精神內耗」,還要注意幾條細節,那就是「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
下面,我們逐條來進行講解。
第一句「美其食」,並不是要我們吃好的、喝好的,整天大魚大肉、錦衣玉食,而是指,我們要給身體提供最適合的食物,給不同的器官提供相應的養分。
比如,中醫認為,心以血為美、肺以氣為美、小腸以液為美、大腸以糞便為美,一旦這些器官的養分出現紊亂,我們的身體健康也就被摧毀了。
所以我們要注意飲食、知道吃什麼和不能吃什麼。就像有的人去醫院探望病人,帶了蛋白粉,可是虛弱的病人如果吃了高蛋白,反而會加速他身體狀態的惡化,對一些病人而言,蛋白粉反而不如稀米粥。
第二句「任其服」,說的是要穿自己適合的衣服,在什麼位置穿什麼衣服。這一點也是一條比喻,可以套用到身體的器官上來,比如心是赤色的,就是穿紅色衣服;肺是白色的,穿白色的衣服,以此類推,肝是青色、脾是黃色、腎是黑色。
身體中,各個器官的顏色不能紊亂,一旦變色,就是出問題了。比如,如果心的顏色從紅轉白,那就是缺血、會非常虛弱;而如果心變青了,就是「寒凝」,變黑了,則是「腎水上犯」,而不管哪一種顏色變化,對身體來說都是巨大的傷害。
第三句「樂其俗」,說得也很通俗易懂,就是讓我們的身體器官,專註地去做它們應該做的事情,最終讓我們的整個身心系統都按照本性而活。比如,心的特色是「散」,就是熱情,要把能量發散出去,像太陽一樣。現在很多人喜歡跑步、做有氧運動,其實就是在發揮心的這個特色,通過加速心臟的血液循環,讓整個人都健康起來。
那麼,除了 「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之外,《黃帝內經》中對於修心還有一條很重要的提醒,就是要「上下不相慕」。
「上下不相慕」的意思,既是指,身體的器官要各自堅守崗位、發揮好自己的作用,也是指我們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要減少嫉妒心、不要拿自己和他人作比較。
也就是說,我們要努力地去過一種隨遇而安的生活,認認真真地工作、高高興興地生活,不爭不搶、返璞歸真。最終的生活狀態,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內心有無比的自由,也有無比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