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確實保持規律運動能降低全因死亡率,提高心肺功能,延緩各個器官組織老化速度。若長時間不運動會降低組織器官機能,增加患上肥胖症、骨質疏鬆以及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不過每個年齡段的人,身體靈活性以及協調性不一樣,各個器官承受性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運動因人而異。
如何根據年齡來選擇合適的運動方案?
1、3~7歲
3~5歲處於學齡前階段,大肌肉發展速度快且身體協調性增加,適合做戶外運動,如騎行,能鍛煉手眼和腳的協調性,同時也能提昇平衡力。5~7歲是緩慢發育期,特別是心血管發育速度最慢,可選擇平緩的有氧運動如游泳,游泳可練習控制身體的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
2、8~12歲
8~12歲的孩子無論是力量、耐力,還是速度又或是靈敏性都有所增強,不過骨骼較脆弱,所以不能做強烈的運動衝擊,控制好運動時間。可學習跳舞來增強身體柔韌度;打網球來增強協調性;打羽毛球能放鬆頸椎和脊椎,提高心肺功能;打乒乓球可鍛煉身體靈敏性,幫助減輕眼睛疲勞,有效預防近視。此階段是神經系統發育黃金期,所以讓孩子適當接觸輕便類活動,培養其興趣愛好。
3、12~18歲
12~18歲是生長發育關鍵期,此階段需注重於骨骼生長和骨密度生成。另外12~18歲也是心肺功能發育敏感期,避開承受過大的運動項目。可選擇羽毛球、乒乓球、排球或籃球,同時均衡為身體攝入飲食,合理補充維生素和鈣質。
4、18~25歲
18~25歲正是身體功能旺盛期,無論是肺活量、心率,還是骨骼靈敏度、穩定性以及彈性都達到頂峰。此階段可選擇高強度的運動,培養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提高身體素質。每周有三次訓練,盡量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相結合。
5、26~45歲
26~45歲是事業發展的時間段,承受的壓力大,運動量有所減少,進而導致身體肥胖。此階段要防止脂肪堆積,及時釋放壓力。女性選擇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慢跑、練習瑜伽或爬山;男性可選擇肌肉力量訓練,如仰卧起坐或俯卧撐等,但控制好強度,不能太勉強。
6、46~65歲
46~65歲是衰老期,體力和肌肉量下降。此時運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運動的目的是對抗骨質疏鬆和肌肉鬆弛。可選擇快步走,能改善血液循環,降低體脂率。也可以選擇力量鍛煉如舉啞鈴或靜蹲,能增強或維持肌肉力量。
7、65歲後
65歲後進入老年期,身體各個機能處於低水平,運動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心肺功能,防止跌倒。可選擇輕柔的有氧運動,同時搭配力量訓練,這樣能堅實肌肉,強化骨骼,同時要合理補充鈣質以及優質蛋白質。
溫馨提示
不同的年齡段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不過運動要採取循序漸進原則。每次運動前要有10分鐘左右的熱身活動,防止運動過程中肌肉拉傷。若運動後肌肉發麻,說明鍛煉過度,此時需減少運動量。若麻木感覺長時間不消退,還需去醫院做檢查和治療。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參考資料:
1、《運動是「抗病良藥」!每個年齡都有「黃金運動方案」》,BTV養生堂,2019-06-03
2、《運動不足,組織器官機能下降30%!每個年齡都有「黃金運動方案」》,生命時報,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