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放話想要訪華,卻一直沒收到邀請的特朗普,突然派了一位「中國通」抵達北京。
據聯合早報報道,近日,在美國駐中國大使候選人珀杜等待參議院確認任命期間,現任美國在台協會政治組組長武安妮,被確認將擔任美國駐中國大使館臨時代辦。
根據外媒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透露了上述消息,並稱武安妮將領導美國駐華使團,直至參議院確認大使的任命。
要知道,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不斷加碼,已經累計徵收了20%關稅。作為回擊,中國也對美國雞肉、小麥、蔬菜和乳製品等加征10%至15%關稅,中美「貿易戰」處於持續升級的階段。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的關鍵時刻,武安妮可以說是臨危受命。

據相關網站介紹,武安妮曾在美國國務院的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擔任高級職務。她還曾在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多個職務,在對華事務這一塊已經是相當熟練。
目前,武安妮的具體上任時間尚未確定。2021年,武安妮因在聯合國對中國事務中的表現,獲得美國外交服務協會頒發的「建設性異議」獎。
隨著特朗普逐漸對中國露出「獠牙」,開啟了新一輪的對華「關稅戰」和「貿易戰」,特朗普政府企圖復刻其第一任期的對華施壓策略,繼續遏制中國的發展。
然而,如今的中國已經是歷經「千錘百鍊」,早就將美國的套路剖析得一清二楚。美國要如何「出牌」,中國的心裡都明白的很。
因此,中美新一輪的博弈就此拉開帷幕。美國的農產品,便是中國重點打擊的首要對象。隨著中國反制措施落地,美國的農業出口開始叫苦連天。

據不久前的報道稱,有30多艘貨船的美國大豆正運往中國,其中有近一半的大豆,將等到在北京對美農產品加稅的寬限期過後才抵達。媒體初步估計,這批大豆約有200萬噸。按去年中國共進口1.05億噸大豆,而美國佔比達20%算,這批200萬噸的大豆佔美國全年對華出口大豆的10%。美國短期內運這麼多大豆來中國,無非就是想趕在關稅生效前,盡量多減少點損失。
從這一點看,既說明美國商人不願意失去中國這麼大的一塊市場,更加說明美國政府對華的加稅政策,最後損失最慘重的,還是美國自己的企業。
再說回美國政府委派的這位「知華派人士」,出任美駐華使館臨時代辦一事。如此著急的任命,說明特朗普迫切想要改善以及緩和對華關係,畢竟他曾多次放話稱想要訪問中國並與中方高層會面。

中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和美國農產品最大的消費國,美國想和中國「脫鉤」是不現實的,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這筆賬,特朗普還是算得清楚的。就特朗普本人而言,他對華施壓的目的是為美國謀取更多的利益,而並非真的想讓「中美脫鉤」。不斷對中國加碼關稅,只是其逼迫中國讓步的一種手段。一旦等到這些手段對中國「無效」並得不償失後,美方自然會主動作出讓步。
只不過,對於中國來說,特朗普想訪華不是不可以,那就要看他能夠拿出多少誠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