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開始無差別橫掃全球,和在俄烏衝突中明確站隊俄羅斯開始,歐洲就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在特朗普的邏輯里,美國掏錢、派兵保護歐洲,這是不對的。儘管二戰之後,美國靠著歐盟+北約控制歐洲,賺取了不可計數的財富,但特朗普依然堅持,給美國當狗,要自己帶狗糧。
(馮德萊恩現在左右為難)
一、重新武裝計劃
那麼,歐洲人準備怎麼辦呢?理論上來說,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歐洲完全可以等著美軍撤出歐洲,自己重建軍隊。他們不缺錢,不缺人,有軍工體系,還有核武器,所謂的「俄羅斯威脅」,根本不算個事兒。但這兩個多月,歐盟先提出8000億歐元重新武裝,後來又改成1500億,都沒能推下去,背後的理由,多少讓人有些無語。
就以最近被否決的1500億歐元重新武裝計劃來說,項目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來的,內容是向歐盟各成員國提供這麼多錢,用於國防投資。看起來沒啥問題吧,結果在歐委會的後續討論,多個國家表示堅決反對,其中就有法國。歐委會說的是,這錢可以出,但要各成員國分攤,法國當即表示不滿,他們認為,歐委會應該自己舉債,撥款給各成員國,用以後掙得錢來還。
(誰來給錢,是個問題)
這裡面的矛盾點,在於誰去舉債。各國的經濟情況都不好,國防開支又是一大筆錢,自己承擔貸款的話,國內選民肯定不幹。歐盟更是不願意出錢,歐洲央行在和美聯儲的對抗中虧損嚴重,馮德萊恩還和美國的關係不清不楚,結果吵來吵去,最終就沒人出錢,該防務計劃胎死腹中。
二、法國反對法國
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歐盟肯出錢,他們就能建立起歐洲軍嗎?也不一定。因為到現在也沒人能說清楚,這支歐洲軍的性質是什麼。它到底是一個超國家的軍事實體,由各成員國貢獻軍事資產,有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還是多國軍事聯盟,類似於沒有美國的北約,不搞清楚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沒法談什麼歐洲軍。
就算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接下來的麻煩是,誰來主導這個聯盟。以北約為參考,軍事聯盟的主導者往往擁有不受限制的權力,不僅可以隨意調度別國的軍事資源,還能用聯盟的軍火訂單來反哺本國的軍工業。從有北約那天起,美國就處於天然的主導地位,而在歐洲,誰來當老大。
(馬克龍非常想當話事人)
馬克龍提出這項計劃,就是他想當老大,表面上看,法國是聯合國五常之一,境內沒有美軍基地,且擁有核武器,確實腰板最硬。可在經濟發展水平和軍工製造能力上,他們又明顯不如德國。馬克龍想控制德國的軍事資產,先後跟朔爾茨談了很多次,但現在默茨上來,人家有自己的計劃,怎麼可能被馬克龍忽悠。
三、問題根源在哪
可要是德國當老大,好像也不行。拋開兩次世界大戰「主打國」的黑歷史不談,德國現在還被美國深度控制。到時候歐洲軍搞成一個「代理人版」北約,還是一樣被美國割韭菜,尤其在軍工產能方面,法國不會眼睜睜看著德國人賺錢。所以才會出現,馬克龍自己提的計劃自己投反對票的奇葩場景,而這,就是歐洲的殘酷現狀。
(德國新任總理默茨)
還是那句話,我們當年曾經提醒過歐洲人,你們太軟、太弱,既不統一,又懼怕戰爭,假使今後一些年內,不能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團結起來,就會為此付出代價。現在,就是歐洲付出代價的時刻,已經被打斷的脊梁骨想要接起來,哪有那麼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