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陽不足、中焦虛寒不僅表現為脾胃本身的升降失常,還可表現為其他臟腑功能的紊亂、營衛運行的失調。理中湯通過溫復中陽,燮理中焦,復其升降,從而調整人體的臟腑功能和營衛的運行。
【方組】
人蔘 白朮 乾薑 甘草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一、治療脾胃病本證
凡由脾胃虛寒,中焦陽虛而致脾胃升降失常的病變,主要表現在升降太過、升降不及和升降反作等方面。如中焦氣機阻滯則胃痛、脘痞、腹滿、腹脹、便秘;胃氣上逆則嘔吐、噯氣、呃逆、反胃;脾氣下陷則腹瀉、便溏、下利、內臟下墜、崩漏、便血等。
二、治療他臟病證
1、腎火上沖之口瘡
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云:「口瘡服涼葯不愈者,因中焦土虛,且不能食,相火衝上無制,用理中湯。」應用理中湯健脾溫中,中州健運,谷氣上升,元氣充沛,脾胃得暖,腎中虛火浮陽得以潛藏,收補土伏火之功,口瘡乃愈。
2、肺氣上逆之咳嗽
《黃帝內經》云:「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脾肺為母子之臟,肺中津氣有賴於脾氣的充養,肺氣肅降及通調水道有賴於中焦脾胃的樞運。若脾陽不足,清氣不升則肺失所養,水濕失於溫化,上逆於肺,則致咳嗽。以理中湯溫脾土,化寒濕,復氣機升降,咳嗽止矣。
3、肝氣上逆之眩暈頭痛
《黃帝內經》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高血壓之眩暈頭痛多責之於肝陽、肝風。臨床多見肝火上炎、肝陽上亢、肝陽化風等病證,但亦有因中焦脾胃虛寒而致的。蓋肝氣之升降有賴於脾胃之斡旋,若中氣虛寒,則木火易浮越而亢於上。理中湯溫補中氣,運軸行輪,以降肝火、息肝風。
4、心脈痹阻之胸痹
脾升胃降乃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升降有序,氣機通暢,人即安康。若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氣機不暢,阻礙胸中肺之宣發與肅降,進而影響到心,即可誘發或加重胸痹。正如《金匱玉函要略輯義》曰:「中氣強則痞氣能散,胸滿能消,脅氣能下。人蔘、白朮所以益脾,甘草、乾薑所以溫胃,脾胃得其和,則上焦之氣開發,而胸痹亦愈。」
【臨證加減】
頑固性呃逆者,加吳茱萸、烏葯、沉香、旋覆花、代赭石以助於理氣降逆;便秘者,加肉蓯蓉、當歸以溫潤大腸;崩漏者,加當歸、阿膠、艾葉炭溫經養血止血,加煅龍骨、煅牡蠣以收澀固脫;咳嗽者,加陳皮、半夏等理氣化痰,加款冬花、紫菀等化痰止咳;眩暈頭痛者,加磁石、珍珠母重鎮潛陽;失眠者,加珍珠母、合歡皮、夜交藤等安神;脾病及腎,陰火上沖則加肉桂以引火歸原,或命火亦微,則加肉桂、附子以溫振脾腎之陽。
- 本文旨在傳播中醫藥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