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無論是煎、烤、燉還是煮,牛肉總能以其萬變不離其宗的美味,滿足每一個挑剔的味蕾。其實,牛肉這種食物,在古代就算是皇家貴胄也不可能天天吃到,只能偶爾拿來打打牙祭,解解饞。
而咱們全民允許吃牛肉也是到了清末,但只是允許,畢竟牛是重要的勞動力,大家都捨不得,真正可以敞開吃,隨意吃牛肉也就是近十幾年才開始的,並且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到了去年,牛肉的價格這才算降下來了,但就算價格降下來了,暖媽這邊一斤也得30,還是比豬肉貴多了!
因為,價格貴,大家平日主要以豬肉為主,所以就不太會挑選牛肉。所以,多數朋友買牛肉時,往往都是讓肉攤老闆推薦,肉的質量好壞全憑良心,全憑運氣!而這樣的結果就是經常會買到品質很差的牛肉,但花的卻是優質牛肉的價格!
其實,牛肉絲跟羊肉、豬肉一樣,不同的部位有著不同的口感,並且性價比也是不同,有的部位價格不貴,但肉質卻很好,而有的價格很貴,可肉質卻很差!尤其是有些部位的牛肉,吃多了對健康也沒有益處。所以,今天暖媽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咱們買牛肉時,哪些部位很不划算,這樣看完之後,再去買牛肉,心裡就有底了!
買牛肉:這5個部位很不划算
一、牛脖子肉
不少朋友只要看到肥瘦相間,類似雪花狀的牛肉,下意識的就會認為這是極品牛肉。其實,很多肉店的老闆會用牛脖子肉來冒充雪花肉!
先說,為啥牛脖子肉不划算?這是因為不管是豬也好,牛也罷,脖子上不僅是淋巴密集生長的地方,也是牛生病時,主要打針的部位,所以,不建議吃牛脖子肉。
再說,為啥牛脖子肉會被當做雪花肉來賣?這是因為牛脖子日常活動最為頻繁,所以它的肉質紋理比較亂,屬於瘦中有肥,肥中有瘦的樣子。
為了避免買到牛脖子肉,不妨觀察一下肉質,若是肉的紋理混亂,纖維較為粗糙,且帶有筋,肉的顏色血紅,這就是牛脖子肉。
二、牛臀肉
買牛肉的時候,是不是經常會看到這麼一塊幾乎純瘦的牛肉?只要你看上一眼,老闆就會熱心的給你說:這塊肉,全是瘦的,跟裡脊肉似的,給你便宜點,拿著吧!
其實,這塊肉是牛臀肉,俗稱和尚頭。為啥有這個說法呢?是因為這塊肉位於牛後腿外則,其特點就是油脂少,幾乎全是瘦肉。但缺點也明顯,就是它的纖維是牛身上最粗糙的,口感很硬,哪怕是久燉都燉不爛!一般來說,牛臀肉適合做成牛肉乾,或者小火久燉。
三、牛窩骨
這兩年短視頻很火,尤其是半夜的時候特別喜歡給人推送一些美食類的視頻,視頻中的美食博主們,拿著一大塊牛窩骨啃得那叫一個香!其實,牛窩骨就是牛的膝蓋骨,它沒有瘦肉,只有少許的筋膜和肥肉,若是喜歡吃肥的朋友,偶爾打打牙祭尚可,但不建議常吃。
四、牛板筋
牛板筋,又稱牛背筋,這是因為牛板筋位於牛的背部,具體來說是牛背部兩塊連接全身運動肌肉的主大筋。看到這,不少朋友會說:牛板筋不是極好的下酒菜嗎?那麼,為啥說牛板筋的性價比也低呢?
首先,牛板筋處理起來十分的麻煩。別的不說,僅僅是用高壓鍋煮燉,至少就需要1個小時以上,而且高壓鍋煮完後,還必須要切成薄片,否則你根本嚼不動。說句不誇張的話,很多時候去燒烤店吃牛板筋,最後都是「囫圇吞棗」!其次,牛板筋的價格一點都不便宜。
五、牛下踹
牛下踹,是位於牛腹部最靠下的一塊肉,屬於牛腩肉的一種,但它的品質和口感卻不如其他部位的牛腩。為啥呢?這是因為牛下踹的筋多肉少,脂肪含量較高,燉煮後不僅腥味重,且口感油膩。這就是為啥咱們燉的西紅柿牛腩,不僅難嚼,還難吃的原因,就是肉店老闆把牛下踹賣給咱們了!
寫到最後,有朋友會說:買牛肉時到底怎麼挑選好呢?還是那句話,不同的部位適合不同的烹調方法,做成不同的菜肴!一般來說,醬著吃買牛腱子,炒著吃買牛裡脊,煎或烤著吃買牛上腦,燉著吃買牛腩或者牛胸肉都不錯。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忙轉發一下,讓更多的朋友知道,這就是暖媽最大的創作動力!最後,感謝大家的觀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