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和居民一起熱熱鬧鬧搓湯圓

2025年02月12日19:40:16 美食 5242

  新春走基層|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和居民一起熱熱鬧鬧搓湯圓 - 天天要聞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香甜軟糯的湯圓代表著團圓和幸福,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佳肴。相比於機器批量生產的湯圓,不少人更鐘愛傳統手工湯圓的獨特「老味道」。2月11日,現代快報記者走進南京市鼓樓區下關街道世茂濱江社區,和居民們一起體驗手搓湯圓,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

手搓湯圓過元宵,儀式感滿滿

上午9點多,在世茂濱江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十幾名社區志願者圍站在桌旁,有人揉麵糰,有人包餡料,經過搓、揉、捏、按、團等步驟,白白的糯米面搖身變成了一顆顆飽滿圓潤的湯圓。

新春走基層|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和居民一起熱熱鬧鬧搓湯圓 - 天天要聞

 △記者跟著志願者學習如何搓湯圓

「來,姑娘,試試,很簡單的!」在社區志願者常大姐的指導下,記者也嘗試著手搓湯圓。「你先試試搓湯圓,不要太用力,不然搓出來的湯圓不圓,外形不好看。」常大姐把麵糰揉搓成條後,揪成一個個小方塊遞給記者。

記者模仿志願者麻利熟練的動作,開始了包湯圓「初體驗」。首先把小方塊放入掌心中,輕輕地在兩手間轉圈,一個小圓球便搓好了。「下一步是包餡料,用大拇指在圓球中心按壓出小窩,把餡按進團里,再包起來搓圓。」看似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在記者搓湯圓的過程中,棗泥餡料掙脫「束縛」,和糯米麵糰混在了一起。「要把麵糰再往外抻抻,把餡料都裹起來,掌握巧勁就不難。」

新春走基層|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和居民一起熱熱鬧鬧搓湯圓 - 天天要聞

 △志願者盛出一碗湯圓

大家齊心協力、分工合作,很快,雪白滾圓的湯圓擺滿了整張桌子。在歡聲笑語與熱氣氤氳之中,一鍋熱氣騰騰的湯圓就煮好了。60歲的社區居民謝惠芳捧著一碗湯圓吃得香甜,「我老家是浙江的,小時候,每年元宵節家裡都要包湯圓。」謝惠芳告訴記者,以前家裡過元宵節,大多是去超市買速凍的湯圓煮著吃,今年和鄰居們聚在一起包湯圓,讓她找到了記憶中的老味道。

正月十五鬧元宵,主打一個「鬧」

新春走基層|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和居民一起熱熱鬧鬧搓湯圓 - 天天要聞

 △猜燈謎

「嘴巴是鏟子,腳上套扇子,走路搖膀子,說話怪嗓子(打一動物)」「銅頭鐵臂小圓嘴,擰一把,流眼淚(打一常見物)」……在社區外的長廊上,每盞燈籠下都懸掛著一個精心設計的燈謎。小朋友們牽著家人的手,蹦蹦跳跳地穿梭其中,熱烈地討論著燈謎的答案。

新春走基層|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和居民一起熱熱鬧鬧搓湯圓 - 天天要聞

 △製作糖畫

糖畫攤位前,圍滿了好奇的居民。糖畫師傅熟練地舀起糖汁,在面板上快速遊走澆淋,隨後用小鏟刀輕輕鏟起糖畫,粘上竹籤。陽光下,琥珀色的糖畫晶瑩剔透。孩子們憑藉猜燈謎獲得的獎勵券,兌換自己喜歡的糖畫。

新春走基層|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和居民一起熱熱鬧鬧搓湯圓 - 天天要聞

 △居民學習製作花燈

「正月十五鬧元宵,主要就是一個『鬧』字,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過節,多開心呀。」在另一間活動室里,85歲的社區居民吳奶奶提著自製的花燈,笑呵呵地說道。「我的手不太靈活了,剛才跟著老師的步驟一點一點來,做出來的花燈造型不是很規整。」即便造型不完美,吳奶奶仍當一個寶貝揣在手中,準備帶回家送給小朋友玩。

新春走基層|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和居民一起熱熱鬧鬧搓湯圓 - 天天要聞

 △小朋友聚精會神地盯著糖葫蘆

「我們組織了包湯圓、猜燈謎、做花燈、畫糖畫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讓大家體驗傳統佳節的氛圍,進一步促進鄰里融合,也展現了社區共建共享、和諧友愛的精神風貌。」世茂濱江社區黨委書記劉翠宏表示,老少同樂鬧元宵,在傳承民俗文化的同時,還串起了鄰裡間溫情的紐帶。

記者手記:老少同樂鬧元宵,民俗文化共傳承

老一輩的人常說,過了元宵,才算把這個年過完。過去一段時間,「年味淡了」的聲音時常出現。當走進社區時,我看到大家圍坐一起,邊包湯圓邊聊家常;有人認真按照講解步驟,拼接、製作花燈;長廊的燈籠下面圍滿了居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燈謎的答案;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圍在糖畫攤位前,滿心期待地等著屬於自己的糖畫……在這裡,我真切地感受到年味回歸到大家的身邊。花燈一拎、湯圓一包,元宵節的氛圍就有了。

在熱鬧的年俗活動中,我也看到了非遺回歸民間、紮根社區、融入生活。秦淮燈彩、金陵竹刻、東壩大馬燈、駱山大龍……很多非遺都根植於某一文化或社區的歷史、傳統和日常生活中,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與市井生活「無縫對接」,大家聚在一起體驗年味兒,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增進了鄰裡間的感情,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史童歌 馬壯壯 張盼盼 文/攝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春天田野里藏著一口「寶」,十人九不識,老一輩卻靠它救過命 - 天天要聞

春天田野里藏著一口「寶」,十人九不識,老一輩卻靠它救過命

春天,是野菜扎堆冒頭的季節。對於愛吃野味兒的老饕們來說,這可是自然送來的「野味季」,不抓緊嘗幾口,簡直對不起這好光景。像薺菜、馬齒莧、蕨菜這些常見野菜,大家可能早已不陌生了,口感各有千秋,還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地地道道的「綠色健康代表」。
逛商場,你會產生什麼樣的驚喜? - 天天要聞

逛商場,你會產生什麼樣的驚喜?

有網友辣評「現在的商業綜合體可是一個比秦始皇統一六國還要統一的地方」一樓有獨屬自己的四大金剛新能源車、網紅戶外品牌、潮玩、新茶飲二樓快時尚輪流站崗負一層小吃街永遠排長隊每座城市的商場彷彿複製粘貼標準化裝修複製粘貼的品牌矩陣公式化的樓層分區讓消費者調侃「懷疑全國商場共用一張施工圖!」這種工業化流水線般...
3888元/位!給客人吃大象糞便的餐廳,已被立案調查 - 天天要聞

3888元/位!給客人吃大象糞便的餐廳,已被立案調查

近日有網友爆料上海一新開餐廳某平台顯示人均消費3888元每晚僅開一桌12席餐廳還提供號稱用大象糞便製作的甜品記者從閔行區市場監管局最近了解到,這家餐廳名為上海蓬冠樹餐飲服務有限公司,因違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馬橋市場監管所已現場核查,並暫時封存相關材料展開後續調查。市場監管部門介紹,涉...
宋河酒業「紫氣東來」登頂珠峰:一場名酒復興的精神遠征 - 天天要聞

宋河酒業「紫氣東來」登頂珠峰:一場名酒復興的精神遠征

頂端新聞記者 陳偉然「從頭越,爭第一」,宋河正通過一場沖頂珠峰的挑戰,向外界宣告自己的復興宣言。自4月9日發布會之後,河南首位兩度登頂珠峰的女性、「宋二代」孫寧,已攜宋河「紫氣東來」抵達西藏,並正式開啟第三次珠峰沖頂挑戰。
《三餐四季》福建篇:細品山海風物、地道閩味 - 天天要聞

《三餐四季》福建篇:細品山海風物、地道閩味

福州撈化「鮮」的秘訣是什麼?製作順昌灌蛋的手藝因何「奇絕」?怎樣的福州魚丸才算合格?武夷熏鵝的製作過程要加入哪些材料?雞湯汆海蚌為何能成為閩菜「皇后」?三餐煙火暖,四季皆安然。央視大型美食文旅節目《三餐四季》福建篇,帶你探尋八閩大地,細品山
上海一高檔餐廳顧客吃到毛髮?老闆賠6000多元後報警 - 天天要聞

上海一高檔餐廳顧客吃到毛髮?老闆賠6000多元後報警

前段時間,一些高檔餐廳的老闆們頭疼不已。倒不是因為食材不夠新鮮,也不是因為大廚不夠專業,而是因為他們正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敲詐」風暴!在黃浦區一家商場里,陳老闆和妻子經營著一家日料店。為了這家店,陳老闆夫妻倆已經張羅了一個多月,可這開業沒幾天,夫妻倆在2024年12月16日這天晚上,接到了一通始料未及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