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這個節日中喝了多少杯呢?疫情會影響消費,當然也會影響到酒類產品的消費。其實白酒的產銷量下降卻並非從疫情發生後才開始的,實際上其下降已經很多年了。
以前的白酒老大曾經是以光瓶低價為主的沱牌酒,雖然其價格便宜,但是頂不住產銷量大,需求旺盛。市場熱點逐步從沱牌轉向五糧液,再到現在的茅台,原因除了大家的腰包越來越鼓以外,其實和白酒的產銷量及消費人群下降關係很大。
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最近幾年的情況吧。
顯然白酒產量下降的趨勢並沒有因為疫情的影響而變化,還是在緩慢下降之中。更多的年輕人對其興趣不大,並不是說說而已。原因是什麼可能沒人能說清,但越來越長的受教育時間,可能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以前年紀輕輕就出生社會,喝酒成為勞動後一項重要的放鬆方式,而學習期間如果也隨時喝兩杯,可能是要嚴重影響學習質量的。
為了應對消費人群下降和對未來並不看好的趨勢,白酒這個長期賺大錢的行業也進行了多年的大洗牌。不管以前做的是高端還是低端,都在想方設法往高端上去靠。僅僅是川酒就有了1573、水井坊、青花郞等一堆高端子品牌,高不高端我們不知道,反正價格是挺高的。
說到川酒,四川的產量統計部門也是有公布的,我們就來看看川酒產量佔全國的比例情況吧。
坐擁宜賓和瀘州這兩座酒都和酒城的四川,白酒的產銷量一直都是很高的,以前魯酒最牛,多次當央視標王的時候,四川的白酒產量仍然是全國第一。到現在,也就是2022年前8個月,川酒的產量仍然要佔到全國的一半。
白酒產量的萎縮會不會對四川的相關產業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個人認為,短期影響應該有限,上半年川酒的產量同比下降了3.9%,略高於全國的下降幅度,但啤酒的產量還是增長了5%的,疫情下,四川人還是要喝的,只是大家酒量明顯不行了,高度白酒喝得少,啤酒還是要喝起走的。
其實全國啤酒的產量在2020年的疫情下,也是遭受了重創的,哪怕是2021年也沒有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今年大概率也超不過了。
很可惜,四川的啤酒產量只佔全國的7.1%左右,這可就沒有白酒方面的優勢了。其實也沒有太多可以擔心的,經過多年的發展,四川對白酒的依賴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大了,但是四川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反而更加強烈了。
節日期間,大家吃好的同時,也要喝好,但別喝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