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2022年06月27日02:29:06 美食 1725

人人都說上海乃至整個餐飲業難做,比如我之前寫的這篇《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第二件:上海的地鐵10號線,竟然已經開始無人駕駛了,沒有司機倉,從車頭的大玻璃可以看到前面隧道里。

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第三件:受10萬+的文章《疫情下的上海餐飲人心聲:請求支援,期待堂食》 影響。

貌似看起來無關的3件事情,為什麼會讓我萌生上面的一句話呢?

先從10萬+的文章說起,同情、哭慘、抱怨、求助等文字充斥全文,通篇的邏輯就是因為疫情防控,不能開堂食,外賣大吸血,房租要人命,所以現在活不下去了。

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評論區更是無比熱鬧,百家爭鳴。

文章編輯抖著機靈,全篇講了二十多位餐飲人的自述故事,個人卻覺得是怕秋後算賬所以只論別人故事。

第一眼望去貌似頗有幾分道理,然而細思之下,發現這就是販賣焦慮和談資,全文試圖用「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來喚起房東和社會的關愛。

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這樣一篇「感人肺腑」的請願書,讓廣大充滿市井和江湖氣的餐飲人十分贊同。跟在後面宣洩和吐槽一番,確實是爽了。

然並卵,看完後仍然琢磨著怎麼找房東減租,或關店上岸,又有多少人思考為什麼我的企業如此不堪一擊。

這一代的餐飲老闆能成長起來,是因為他們身上有勤勞、願意鑽研等諸多優點。

但歸根結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搭乘著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電梯。

站在時代風口上,一邊享受著高速增長,人口紅利,一邊吹噓自己有多牛逼的日子,再也一去不復返了,進入2022年了,我們的經濟增長早就從兩位數,降至個位數,而且這個數字未來也許不超過5%,因為基數已經很大了,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哪怕沒有疫情的時候,大多數的餐廳也不過就是這個月賺錢、下個月虧錢,或者每個月即使盈利也是微薄的凈利潤。所以才會有餐飲難做的行業認知。正是因為這種認知,才會有今天的10萬+;

其實餐飲難做這個行業認知,我認為是正確的,餐飲行業是一個學科跨度很大的行業,有一個公式 餐飲公司 = 食品公司+品牌公司+營銷公司+人力資源公司+…。

左側的餐飲公司替換成一個500強企業其實也不過如此,但大多數餐飲人其實只有難做的認知,並不知道難做在哪裡?這才是最可悲的一件事情。

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再說說第二件事,地鐵無人駕駛。地鐵都無人駕駛了,那麼離汽車無人駕駛、火車無人駕駛、民航無人駕駛真的還遠嗎?web3.0、元宇宙、人工智慧等概念漫天飛舞的時候,餐飲人究竟該做點什麼才能繼續搭乘時代的順風車?

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最後說說第一件事,在大家看著10萬+暗爽的時候,1987年進入中國的KFC,幾秒鐘就能賣出去28000份客單價69元套餐,193萬的營業額瞬間完成,這還僅僅是上海地區的部分門店參與。

這個客單價低嗎?你還能說餐飲難做嗎?同樣是餐飲人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這中間到底有什麼差距?這中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這個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所以,請停止抱怨,開始思考差距在哪裡呢?差距有多大呢?

標準化能力的差距

說起標準化,餐飲人繞不過去的就是麥肯系,他們的產品標準化、服務標準化、運營標準化一直是連鎖企業學習的榜樣。

那麼30多年過去了,有幾家學會了?國內餐飲企業連鎖率一直不高,因為單店標準化能力差距 * 門店數量這個放大器,這就是大多數連鎖企業長不大的原因。

能學到並且做到的企業也是鳳毛麟角,西貝、太二算是行業翹楚了。

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我這裡說的中餐廳指的是大眾市場的餐廳,不是珍珠或者輪胎餐廳;

大多數中餐廳都說中餐很難標準化?一是老闆說餐飲難標準化,這是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是懶惰,餐飲的原罪之一;二是廚師說難標準化,不配合標準化。

廚師之所以抵制標準化,因為這個會革了廚師們的飯碗。

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在大多數餐廳里食材說不上多好,烹飪手段無非也就是煎、炒、蒸、炸、烤,煮等。科技到了今天,又有哪一種烹飪方法不能被標準化?不能標準化就很難保證口感一致,不同廚師、不同時期、不同門店、口味都不能統一。導致客戶流失。

值得慶幸的是這個差距大家都看到了,各位餐飲同仁在標準化這條路上,已經在逐步縮小差距了。

數字化程度的差距

說起餐飲數字化,近些年提出的一個概念,很多餐飲企業斥巨資購買收銀系統。然而數字化不僅僅是購買一套收銀系統,而是從前端到後端的數字化應用,你的收銀數據化了、運營數字化了嗎?採購數字化了嗎?市場活動數字化了嗎?最為關鍵的是企業的思維數字化了嗎?

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還在周會、月會,店長、區經理一人一套PPT,老闆、高管坐在下面指點江山,一個會開一天,在2022年的今天,這樣的效率,怎麼還能坐得住?你不倒下誰倒下。

還在拍著腦袋,想了一個活動,活動策劃就是在紙上算了算大致成本,活動落地執行就是門口掛一個海報、點評上線活動,然後,基本就沒有然後了。既不分析客戶畫像、也不分析到店成本、活動目的不清楚、更不會復盤活動效果。下次活動一切照舊,活動效果靠天、靠地、靠運氣。

歡樂兒童餐可達鴨,6月1號出來的,因為疫情所以上海地區很難買到,6月19號,從補貨、物流、市場宣傳、到門店落地,幾秒訂購了28000套,192萬的營業額。這樣的速度和效率,又有幾家餐飲連鎖品牌能做到?

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要28000套?為什麼要在6月19號推出?為什麼要用預定?這裡面有什麼關聯?這裡面我問了好幾個為什麼,具體需要大家自己去尋找答案。但是我認為這些數字大概率不是拍腦袋得出來的,是考慮了方方面面的因素,結合市場數據,最後得出的。

所以數字化應該是一種經營理念,是一種思維習慣、數字化要貫徹在所有的經營活動之中,企業要利用數字化,建立一套完整的運營系統,用系統來連接產品、門店、運營、市場、採購、財務這些不同職能部門,從而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法。

這裡面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這是從思維反映到行為上的差距,這不是挖一兩個人或者一個部門就能解決的,需要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變革。

對體系理解的差距

KFC被稱為最了解中國的洋餐廳,僅從產品開發上來看,KFC開發了很多菜品,來適應國內。這些產品的開發和上線是有一整套體系和流程來運作的。

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而大多數餐飲企業里,有幾個餐飲企業是系統性研發、上線新品?新品上線有數據調研、數據支撐、數據追蹤、有產品庫的累積?鳳毛麟角,大多數餐廳憑藉起家的幾道菜,一直在吃老本,有過多少創新?還不是因為KPI要求上新菜、或者生意不好了,所以才上新菜。

所以我是這樣認為的,在未來,大廚會出現在兩個方向,一是珍珠餐廳、輪胎餐廳,二是在食品工廠、供應鏈。

因疫情倒下的餐飲業,冤嗎? - 天天要聞

今後大多數商場店的產品都是標品、是從供應鏈到製作全流程標準化的產品,這些餐廳裡面是沒有大廚的。餐飲企業的不同體現在定位、品牌、運營、標準化上面。這些都是需要對體系有著深刻的理解,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沉澱積累。

這些事情是困難的,但是是正確的。要做難做而正確的事情。

結語

這些差距在過去經濟高速增長、人口紅利下並不明顯,時至今日,已浮出水面,這些過去欠下的債,需要一筆一筆還。

該怎麼還,希望活下來的餐飲企業認真思考、迅速行動、仔細復盤。

黑天鵝事件再次來襲時,望各位餐飲同仁能從容不迫應對。

所以僅以此文祭奠那些倒下的餐飲企業。

謝謝你看完文章,還請一起點亮【贊】+【轉發】,讓更多的人看到。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婆婆說我老是大魚大肉,浪費錢,又不健康,讓多吃青菜 - 天天要聞

婆婆說我老是大魚大肉,浪費錢,又不健康,讓多吃青菜

#頭條創作挑戰賽#1. 番茄雞蛋炒牛肉片:這道菜以牛肉片、鮮嫩的番茄和彈嫩的雞蛋為主料,搭配特製的調味汁進行炒制。番茄的酸甜與牛肉的鮮嫩相互融合,雞蛋的嫩滑與牛肉的口感形成了豐富的層次。這道菜色香味美,適合搭配米飯一起享用。2.
吃的乾淨真的有好處,分享8道菜譜,清爽不油膩又好吃 - 天天要聞

吃的乾淨真的有好處,分享8道菜譜,清爽不油膩又好吃

來源:洋姐美食記免責聲明:圖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文章內容不代表平台觀點。1. 炒豆角:這盤炒豆角,豆角鮮嫩,色澤翠綠,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那份自然的清甜,彷彿能讓你體會到田園風光,這是一道充滿自然氣息的家常菜。2
傳下去…以後想吃披薩了就這麼做!好吃迷糊了! - 天天要聞

傳下去…以後想吃披薩了就這麼做!好吃迷糊了!

到底是誰發明的空氣炸鍋啊!現在越來越喜歡空氣炸鍋美食了,萬物皆可炸真的是名不虛傳!今天給你們分享的是空氣炸鍋版香蕉披薩!簡簡單單幾分鐘就能搞定,香甜軟糯,一口爆漿的感覺沒人不愛吧!特別是這拉絲的效果,可比店裡賣的牛!
山東阿膠糕哪個牌子好?十款真材實料阿膠糕測評 - 天天要聞

山東阿膠糕哪個牌子好?十款真材實料阿膠糕測評

當提及山東阿膠糕,人們往往會想到那濃郁的滋補氣息與悠久的傳統工藝。阿膠糕,作為山東的特產之一,其可口的味道和充足的營養,深受消費者喜愛。然而,在眾多的阿膠糕品牌中,如何挑選一款品質上乘、口感絕佳的阿膠糕,成為了許多消費者關注的焦點。那麼,山東阿膠糕哪個牌子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