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品牌,品牌之道!
(李福全)傳承千年技藝 晉陽月餅飄香
「姐,給我定上1000個五仁月餅,再定上8個團圓月餅。」
隨著中秋節臨近,9月17日一早,晉源區王郭村晉王福餅製作技藝第7代傳承人王秋仙電話此起彼伏,有些應接不暇。
來她的月餅工坊上門購買的顧客也絡繹不絕。
雖然時代在變,但人們對老味道的追求仍舊不變,同樣不變的,還有王秋仙對於製作月餅20年如一日的堅守。
工坊外間擺滿了製作月餅餡料所需的原材料,裡間則碼起了10幾筐已經被預定的月餅。
走到院內,兩孔爐火燒得正旺,左鄰右舍的婆姨們都過來忙著趕製月餅。
就在今年,有著近千年歷史的晉王福餅製作技藝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晉王福餅非比尋常之處在於真材實料的餡料和獨特製作技藝。
面和餡料都是熟的,混合著五穀之香,純、厚、綿、軟、酥、香,回味悠長,而且用純手工扣制,做出來的月餅皮脆餡酥,放在陶瓷罐里再擱在陰涼處一年半載都壞不了。
先說和面。白面摻鹼,熱好胡麻油潑面,盆里瞬間黃燦燦地冒起泡泡來,然後猛地倒一股白酒,依次加入花椒水、蜂蜜水。高溫就勢開始揉面。不能使勁兒揉,得用手壓,這樣面更虛騰,盡顯忠道手法。
和好面拿出一小部分用來做油酥,剩下的面餳好做皮。唯有歷經7道工序,才能保證月餅皮的酥脆,少一道都做不出傳統老味道。趁著餳面的時間,要製備餡料。
傳統的五仁月餅餡料為芝麻、花生、葵花仁、核桃仁和杏仁,寓意仁義禮智信。
王秋仙將配料進行了改良,芝麻包括黑芝麻和白芝麻,南瓜仁取代了杏仁,又加入了松子、玫瑰醬和桂花醬。
團圓的內核沒變,又平添了自然甜美。
果仁經過炒制,激發出食材原本的香味,碾碎後更是香氣四溢,微黃的花生碎、葵花仁,琥珀色的核桃仁,黑白芝麻,粉紫色的玫瑰醬,金黃色的桂花醬,再加入白砂糖、碎冰糖、蜂蜜、胡麻油,可謂是五穀豐登、色澤誘人。
邊拌邊搓,再加入提前備好的油酥拌勻,將果仁的濃香、桂花的清香、玫瑰的幽香層層包裹,味美而殊的餡料就此大功告成。
獨特的製作技藝更是鍛造老味道的精髓。
面餳好後,巧婆姨們動作嫻熟包入餡料,塞進模具里用手掌一壓,桌案上轉圈一磕,各種花樣的月餅就脫模成型,進入烤制環節。院內兩孔爐火,一個火要旺一點,一個火要溫一點。這非常考驗手藝人對火候的把握。
溫火上放鏊子,用來烤月餅。
旺火用來烤扣鍋,扣鍋烤熱後扣在鏊子上,兩口扣鍋交替輪換,直到月餅烤好,火候大小、揭鍋頻次全憑眼力經驗,當地也叫「扣月餅」。
這樣烤制出來的月餅酥脆甘甜,且經久保存。
如此製作出的晉陽五仁月餅味道最傳統地道,也最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
尤其是用模具製作的月餅「耍貨兒」,憨態可掬的老虎、獅子、兔子、魚、壽星、花籃等花式月餅,更是讓孩子們愛不釋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祭月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著人們期盼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花好月圓,全家平安。
月餅則是祭月供桌上的主角。
中國的月餅以廣東和山西的月餅為代表,俗稱「南廣北晉」。
而晉式月餅要數五仁月餅最具代表性。
五仁月餅不僅象徵著月圓,寄託了家人團圓,更意味著小康夢圓。
去年開始,王秋仙的兒子也回來幫忙做月餅了。王秋仙笑著說:「他能回來一起做月餅,我還是挺開心的,傳統手藝的傳承、味道的傳承有了希望。」
供稿:晉源區融媒體中心楊潤德 韓雪冰
圖:崔莉霞
編輯:李劍清
審核:李福全
品牌是矛,亦是盾!
進可攻,攻城略地,開拓市場。
退可守,守住青山,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