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2021年09月23日21:25:06 佛學 1689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佛陀一生慈悲度眾,所在八大處所,後人建立八大靈塔,所以佛教古遺迹素有八大聖地之說,此八處記載於《八大靈塔名號經》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

佛教的八大聖地分別是:佛出生地——藍毗尼園、佛成道處——菩提伽耶、佛初轉法輪處——鹿野苑、佛現神變降伏外道處——舍衛城、世尊自忉利天臨降處——曲女城、佛為化度處——王舍城、佛思念壽量——吠舍離、佛涅槃處——拘屍那羅。這八大聖地除了「佛出生地——藍毗尼園」在尼泊爾境內以外,其他七處都在印度境內。其中的藍毗尼園、菩提伽耶、鹿野苑和拘屍那羅也被稱為最重要的「佛教四大聖地」。

《密集續王》經記載:「在佛陀四大聖地或其一大聖地,繞佛轉經念誦名號或真言咒語半圈,或者修定眨眼間的功德;就能勝過其他處成年累月誦咒或者數年修定的功德......」。

我曾數次去過印度和尼泊爾,我的主題旅行——「佛教的八大聖地朝聖之旅」是在2013和2018的兩次旅行中完成的。佛教八大聖地的各點很分散,到達各點的交通很不方便,但「佛教八大聖地朝聖」的主題旅行團很多,參團是最方便的。由於我是自己出行,到達各朝聖點只能租車前往(註:在印度是不能自駕,在租車公司租車也必須帶司機),好在印度租車不貴,連續租幾天的話,大約人民幣1元/每公里。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佛教八大聖地位置圖

在這八大聖地都有個佛教國家建的寺院,帶有各國民族風格的寺院琳琅滿目,也是一大看點。

一、佛出生地——藍毗尼園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藍毗尼譯為「解脫處」,在古拘利國與迦毗羅衛國間(現今尼泊爾南部波陀利耶村),乃善覺王(佛母摩耶夫人之父),為其夫人藍毗尼所建的花園,佛於此園無憂樹下誕生。佛涅盤後約二百年,阿育王與優波堀多尊者,來此巡禮佛陀遺迹,建立佛塔雕鑿石柱(阿育王石柱),柱高約十三公尺,上刻銘文,作為證明此處是大覺世尊所生處。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古代高僧法顯玄奘大師,皆曾至此遊歷,載於《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對後世考古學者勘定現址幫助甚大。公元1896年,阿育王石柱出土,數十年間,此地漸受到尼泊爾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視,開發保護文物、修治古迹,世界各國佛教徒,於此處建立種種風格不同之寺院,為佛弟子朝聖之聖地。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佛祖出生地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藍毗尼園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二、佛成道處——菩提伽耶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菩提伽耶位於古代摩揭陀國尼連禪河邊,此處著名的聖跡有菩提道樹、金剛座及摩訶菩提大塔,世尊即是於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最正覺。

菩提(Bodhi)是印地語中「智慧」的意思,菩提伽耶便是迦耶的智慧之地,它因佛陀釋迦牟尼在此地菩提樹下悟道成佛而得名。佛涅盤後阿育王最初信奉外道,命人將此菩提樹分寸斬截,積聚燃燒祠天,火焰未止,於其中忽生兩樹,猛火中茂葉含翠,阿育王見異相心生懺悔,以香乳灌溉殘根,到日出時樹生如初,王生欣慶。此說在《大唐西域記》中有記載。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摩訶菩提大塔,最早亦阿育王所建,遭摧毀,後錫蘭王也於此建精舍,回教徒入侵印度時摧毀,現存為十四世紀緬甸國王所重建,公元1861年至1880年挖掘出後修復,塔高約五十二米,雄偉壯觀,塔外石欄楯,為巽加王朝時期修造,頗具歷史與藝術價值。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三、佛初轉法輪處——鹿野苑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鹿野苑位於古迦屍國波羅奈城,今印度教聖地瓦拉那西市的北面,又稱鹿園。遠古梵摩達王時,世尊行菩薩道,身現鹿王教化有情之處,此處常有佛及大仙人居住,故稱為「仙人住處」。五百仙人,曾飛行空中,遇五欲惡緣而墮落,故又稱為「仙人墮處」。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佛初成道,大梵天王勸請佛轉法輪。佛三轉四諦十二行法輪。五比丘證阿羅漢,世間三寶具足,世尊為佛寶、四聖諦即法寶、五比丘為僧寶。

四、佛現神變降伏外道處——舍衛城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舍衛城位於印度北方邦北部毗鄰尼泊爾,是中印度大國憍薩羅國都城,也是釋迦牟尼當年傳法的一重要場所,佛於城內教化二十五年,多住在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與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其中「祇園精舍」為祇陀太子與須達長者共建而成,是佛陀在世時規模最大的精舍,也是佛教史上的第二座寺院。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五、世尊自忉利天臨降處——曲女城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曲女城位於今印度北方邦境內的卡瑙季,以惡咒咒令國王九十九女腰曲,所以城以「曲女」為名。該地又譯名為「僧迦施」。玄奘大師游印度時,戒日王在此設無遮大會,五印十八國王列席,玄奘大師立《真唯識量頌》,經十八日無人可破,群王皈依,佛法遂興。

佛世時代,世尊某日感於四眾弟子懈怠,不樂聞法,不求出離法要,為了欲令四眾弟子渴仰於佛、殷重於法,便升忉利天,於玉石殿夏安居。天主釋提桓因,與諸天眾,頂禮圍繞,佛母摩耶夫人親來聞法,佛為天眾廣演布施、持戒、欲為不凈、淫為穢惡,乃至四諦苦集滅道等種種妙法,摩耶夫人並三萬六千天眾,得法眼凈,證須陀洹果。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時優填王思念如來以牛頭栴檀作五尺高佛像,此為印度最早如來雕像,當時四眾渴仰佛陀,虔誠禮請目連尊者升天,請佛還降閻浮,七日之後,自在天子,作金、銀、水晶三道寶階,大梵天王帝釋諸天隨侍兩側,佛隨機為諸天分別廣演五陰生滅、無常苦空等法。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六、佛為化度處——王舍城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王舍城為中印度大國摩揭陀國都城,現今距菩提伽耶東北方九十公里處。王舍城周圍五山圍繞,其地平正,是摩揭陀王先前所在的城都。曾七番為火所燒,後於此建都,安然無事,所以立此城名「王舍」。城中迦蘭陀園「竹林精舍」及北面「靈鷲山」等地,是佛陀講說《思益經》、《大般若經》與《法華經》處,也是世尊弘化晚年,提婆達多及伴黨,破和合僧、分裂僧團,佛陀慈悲化度,令其臨終悔悟的地方。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七、佛思念壽量——毗舍離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毗舍離意為廣嚴,位於今天印度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的北邊。著名的維摩詰居士就是居住在這個地方。

佛陀在39歲左右初次來到毗舍離,日後也經常在此游化講學,在這座王城近郊,首次接受了女眾出家。在當時不僅打破了種姓制度,也打破了兩性界限,是佛教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毗舍離是佛陀教授《維摩詰經》、《藥師經》、《楞嚴經》的說法聖地。到了佛陀八十歲那年,從摩揭陀國到毗舍離,在毗舍離作最後一次的教誨,是佛陀最後的說法地。這時佛陀身體染了疾病,已自知將在三個月內涅槃。

毗舍離也是第二次佛經結集會議的地方。在佛陀滅度後百年,在此城中,耶舍比丘召集了七百名上座部長老,進行了第二次經典結集(又稱七百集結、毗舍離集結),造成上座部與大眾部的分裂,開始了佛教部派佛教時期。

八、佛涅槃處——拘屍那羅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拘屍那羅位於印度北方邦哥達拉克浦縣凱西以北約2.5公里的摩達孔瓦爾鎮,是佛教的四大聖地之一。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拘屍那羅為釋迦牟尼圓寂地,也是佛陀生前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以及八王分配佛舍利處,薈萃了各國的佛寺建築風格。

拘屍那羅因為是佛陀入滅的地方,佛教徒對整個地方十分敬重,加以禮膜朝拜,在這裡建了佛塔、僧院。阿育王時,曾立有2根石柱,現已毀壞。1852年西方學者開始在此進行發掘,現已發掘出的遺址有卧佛殿、大涅槃塔、安加羅塔和聖者殿等,以及不少佛像。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尼泊爾、印度」《佛教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 天天要聞

釋迦牟尼在八十歲高齡的時候,來到拘屍那羅。依照與波旬的約定,示滅。在示滅之前,佛傳來弟子們,最後一次回答他們心中的疑問。

這裡有兩棵樹特別高,為佛陀涅槃處。

#佛教八大聖地# #藍毗尼園# #菩提伽耶# #鹿野苑# #拘屍那羅#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