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很多時候也會說孩子膽子小,不愛說話,害羞,內向…這些自我概念都會成為孩子成長的標籤,被這些標籤定義的孩子很難跳出這個框,甚至會成為被標籤定義的那個孩子。
新學期開始了,有個別小孩因為一時不能遵守紀律就被定義為「問題小孩」,家長極度焦慮給孩子做了心理及生理的檢查評估,當孩子被標籤定義為「問題孩子」的那一刻突然不知所措,甚至行為出現了退行,父母內心苦不堪言。
那這些被標籤定義的孩子,標籤中有不喜歡的部分怎麼辦呢,很多人認為既然已經知道這樣不好,改就好了,有些東西不是想改就能改掉的,改變大部分是很難發生的。因為改就意味著不好,不被接納。
所以說問題不是被改掉的,問題是被愛掉的。當我們看到那個問題的真實存在,好好愛這個不好的部分,也就是接納不好的部分,生命才是順勢而為,順其自然的過程,能量才會在接納中自然流動。
如果我們不斷去強化那個不好的脆弱的部分,它的能量就會越來越低,直至最終枯萎。讓我們用最大的善意和愛不斷去轉化祝福能量枯竭的部分,只有當生命中枯萎的部分得到了能量的滋養,才會繼續生機勃勃起來。
面對不同的聲音和各種選擇,媽媽選擇放下那個標籤,用作為母親本自具足的愛,在點點滴滴中包容接納自己的孩子,接下來的時光里,孩子每天都在一點點的進步。
順其自然讓母愛緩緩流動,流經孩子的生命,滋養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孩子的生命能量慢慢從曾經能量枯萎的地方回歸,朝向愛和自由的方向一路向前,茁壯成長。
關於作者:生命是一趟旅程,我們相互照亮。我是花開幸福主理人,心理諮詢師,正念療愈師,療愈繫心靈成長博主,身心靈整合發展踐行者。發心支持10000個人的心靈成長,我們一起向善、向內、向遠方......
人生是一場向內探索的旅程。生命只為體驗而來,不僅來體驗痛苦,還需要體驗幸福和美好。每個人都有選擇讓自己幸福的能力。重點是,照顧好自己,滿足自己的重要需求。有時我們需要的只是,有人幫助我們識別問題,找到根源,重建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