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2025年05月08日22:00:20 育兒 2025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聰不聰明,全看遺傳基因。

也有人覺得,趕早報班、學鋼琴跳舞畫畫加編程,營養物質也不落下——總之得「砸錢砸時間」,娃就能衝上人生巔峰。

但你可能不知道,有研究發現:孩子以後聰不聰明、情商高不高,跟「誰帶他長大」也有關係。

那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一:這個人帶娃,娃更聰明

說到帶娃,很多媽媽會下意識地脫口而出:「孩子當然媽媽帶好啊。」

畢竟,白天帶娃、晚上哄睡、半夜還得爬起來餵奶的,不是媽媽,是誰?

難道是爸爸?

讓他帶娃,只會讓人頭大——襪子穿反、書包拿錯、輔食亂喂。媽媽看到,恨不得一秒衝上去接手。

但你知道嗎?

就是這位你總覺得「不靠譜」的爸爸,偏偏可能是激發孩子大腦和情商的「隱藏高手」。

劍橋大學就做過研究發現:

孩子在嬰幼兒階段,如果爸爸多參與照顧,那娃在語言、邏輯思維、空間感知這些方面的能力,會明顯更強。

還有一項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

那些從小有爸爸陪伴、參與育兒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在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和抗壓能力這幾個方面,表現也更亮眼。

所以說,爸爸不是「輔助帶娃人員」,而是影響孩子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二:爸爸帶娃,更能激發孩子潛能

別看爸爸平時看起來像個大孩子,但在孩子成長這事上,他的「野」,恰恰是一種很寶貴的教育方式。

●鍛煉勇氣的遊戲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

爸爸最愛的「拋高高」——你看得心驚膽戰,但孩子卻哈哈大笑。

還有那種追跑打鬧、假裝打怪獸、摔跤扭打的「混戰遊戲」。

你覺得是在搞破壞,但其實,這能讓孩子練協調力、空間感和反應速度。

這些「動靜結合」的身體互動,對孩子大腦發育特別有好處。能激活多個區域協同工作,比單純坐著看繪本還刺激思維。

而且在爸爸這種「放飛式」陪伴中,孩子的膽量、判斷力、身體控制力都會被悄悄拉滿。

●面對挫折的淡然

媽媽帶娃,是「摔了別動,我來抱你」;

爸爸帶娃,是「摔了?站起來試試還能不能跳!」

別小看這點區別,時間久了,孩子真的會被「爸爸式引導」影響得越來越敢嘗試、不怕失敗,挫折容忍度也更高。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用理智冷靜解決問題

還有一點很多人忽略了:

爸爸普遍比媽媽更理智、淡定,不容易情緒化。

孩子犯錯時,爸爸的反應常常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看看」,而不是立刻情緒上頭。

長期在這種冷靜、理性的氛圍下成長的孩子,自然也更容易學會怎麼控制情緒、處理衝突。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三:爸爸去哪兒了?

有些媽媽,可能已經開始皺眉了——「說得輕巧,我家那位根本不帶娃好嗎?」

確實,很多家庭都有一個「消失的爸爸」。

每次你說「來,你帶下孩子」,他總有一套熟練的「打太極」話術:

「你比我有經驗,我怕弄不好。」

「你不是帶得挺順的嘛,再說你跟孩子更親啊。」

「我真不知道要幹嘛,我一帶他就哭。」

為什麼爸爸不願意帶娃呢?

●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在作祟

在現在,還有很多傳統觀念認為:「男人賺錢養家,女人負責帶娃。」

尤其是在落後的地方,或長輩觀念影響較深的家庭里,爸爸一出手帶娃,甚至還會被吐槽「像女人一樣天天在家」。

這種「性別角色分工」,讓很多男人潛意識裡,把帶娃歸到「不是我的職責」那一欄,心安理得當甩手掌柜。

●媽媽也不自覺地「獨攬一切」

再來就是媽媽這邊。

很多媽媽,一開始就習慣「全包式育兒」:吃喝拉撒、作息安排、輔食花樣、早教路線圖,全在掌控中。

於是當爸爸一插手——孩子水瓶忘拿了、褲子穿反了、鞋子穿串了。

媽媽忍不住生氣:「我就知道你不靠譜!」

爸爸這時候怎麼想?

「行吧,你厲害,你來,我不摻和。」

慢慢地,爸爸就真的「不會了」。

結果是,媽媽越來越累,爸爸越來越閑。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四:如何讓爸爸上場?

怎樣才能讓爸爸真正「參與」到育兒中來?

①任務分配要具體,別說「你幫我帶一下」

你說「幫我帶會兒孩子」,在爸爸聽來是:看著不讓他出事就行。

你換個說法:「你等會負責幫他洗澡、穿睡衣、講完兩個繪本」,立刻明確了責任範圍,執行力也能直線拉升。

②設立「爸爸專屬時間」

比如規定每周六,是「爸爸帶娃時間」,去哪兒、玩什麼、怎麼安排,全交給爸爸決定。

剛開始可能有點磕磕絆絆,但時間一長,孩子會期待,爸爸也會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說不定你還能趁機約閨蜜逛街、美容,放鬆一下自己。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娃大腦聰明、情商高 - 天天要聞

③媽媽學會「閉眼放手」,別盯太緊

這個特別重要!

很多媽媽的問題,不是不讓爸爸帶,而是他一帶你就「在線監工」:

「襪子穿反了!」、「這湯太燙!」、「你怎麼又讓他看那麼久電視?」

別說爸爸有挫敗感,孩子也會覺得「爸爸啥都不行」。

放手讓他帶,不要要求「帶得像媽媽一樣好」——他不需要複製你,他有自己的風格。

哪怕一開始磕巴點,也比一輩子當「甩手掌柜」強。

一個完整的親子關係,需要「母愛帶來安全,父愛帶來邊界」。

爸爸不是輔助,不是「臨時工」,他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所以,放下「我來就行」的執念,讓爸爸真正上場。

哪怕方式不同,哪怕不完美,但你會發現——孩子成長的畫面,從此更加完整。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科學家招誰惹誰了!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招誰惹誰了!

周日,我和妻子盛裝參加一個小朋友的周歲生日宴。小朋友是我高中班主任的寶貝孫子,早在春節我過去給老師師母拜年,老師就很正式通知我,農曆五月十八是孫子周歲生日,他看過日曆了,那天是星期五,不方便,延遲兩天,也就到了前天。
現在的孩子太早熟了 - 天天要聞

現在的孩子太早熟了

有沒有發現,現在的00後、10後孩子有好多特別早熟,他們記事起就被互聯網、自媒體的狂轟亂炸,過早的了解了這個社會,被動主動的介入了本不該是他們這個年齡段遇到的事… 在心智不成熟的階段,就過多的看到了成人社會的紛紛擾擾,讓他們過分早熟,又沒有
小寶寶吐奶不是病,是聰明的表現,6月齡內注意7個護理要點 - 天天要聞

小寶寶吐奶不是病,是聰明的表現,6月齡內注意7個護理要點

各位新手爸媽們,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剛給娃喂完奶,正歲月靜好地拍嗝呢,結果小傢伙「嘔」地一下,剛吃進去的奶吐了大半。要不就是,好不容易吃吃飽了娃哄睡著,剛放下一會兒,枕頭邊就洇出了一小片奶漬。總見新手媽媽群里有人問:「我家娃總吐奶,是
前方請注意!分娩鎮痛會導致腰疼嗎?麻醉科醫生來闢謠了 - 天天要聞

前方請注意!分娩鎮痛會導致腰疼嗎?麻醉科醫生來闢謠了

近日,石門縣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團隊通過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結合膽道子鏡技術,成功為一名膽總管結石伴殘存膽囊管結石患者實行了可視化診療,標誌著該院消化內鏡中心對膽胰疾病的診療邁入直視下「精準」時代。這名72歲的患者,5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陣發性腹痛,診斷為「膽總管結石」收住石門縣人民醫院消化內...
校園科技節,點燃孩子們的「科學夢」 - 天天要聞

校園科技節,點燃孩子們的「科學夢」

小學的科技節很好玩,更為孩子們繪就科學夢想。6月16日,無錫市東林小學舉行主題為「同心築夢 科創未來」的第13屆科技節閉幕式,回顧了科技節的精彩瞬間,讓師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科技魅力,點燃探索激情。在學校質樸文化廳變身「科創博物館」,百餘件學生作品如繁星般陳列,成為流動的科學課堂。科學表演秀環節將活動推向...
馬斯克21歲「女兒」驚艷舞台,穿連體衣秀柔韌性,不斷地挑釁父親 - 天天要聞

馬斯克21歲「女兒」驚艷舞台,穿連體衣秀柔韌性,不斷地挑釁父親

據當地時間6月16日消息稱,埃隆·馬斯克的「女兒」薇薇安·威爾遜 (Vivian Wilson),以舞者的身份完成了她的舞台首秀。現年21歲的薇薇安在洛杉磯市中心貝爾韋瑟劇院,跟隨著刺耳的音樂舞動,穿著貼身連體衣的她展示了不錯的柔韌性,下腰做得很是到位。薇薇安本名澤維爾·馬斯克,生來是一個男孩,還有一個雙胞胎兄弟。兒時...
你們不結婚、不生孩子,人類也不會消失 - 天天要聞

你們不結婚、不生孩子,人類也不會消失

這些孩子誰生的?大家都在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結婚了,結婚的也不生孩子了。咋一看還覺得有點道理。身邊的同事、朋友、親戚,好多人的孩子還真沒結婚,既然沒結婚,那就談不上有孩子了。特別是女孩,好像不耍朋友、不結婚,已經成了時尚。